科普传播 技术资料
黄 背 木 耳 袋 栽 高 产 技 术
黄背木耳是毛木耳的一个高产菌株,属于木耳科木耳属。它原产台湾,生活力强,适应性广,栽培方法简便,产量高,抗污染,每100千克原料可产干耳10~15千克,最高的可达20千克。栽培黄背木耳,原料来源广泛,如棉籽壳、玉米芯、杂木屑、白灵菇菌糠等农副产品及下脚料均可作为栽培料。栽培场地广泛,白灵菇菇棚、杨树林行间等都可作为出耳场地。采耳后的下脚料还可栽培蘑菇,也可作为农作物、花木的有机肥料。
种植黄背木耳,成本低,效益高。一般每袋装干料0.6~0.8千克,加上菌袋菌种及人工等的成本共计约0.6元左右,可产干耳80~120克,每袋产品利润可达1.00元左右,经济效益高于平菇、蘑菇、香菇等。生产周期仅4~6个月,它的生产适宜季节正值大多数低温菌无法生长的夏天,填补了食用菌周年生产的空白季节。
目前,黄背木耳产量行销全国,尤其东北西北西藏等冬季缺乏新鲜蔬菜的的地区更加欢迎。同时远销东南亚、日本、美国和欧洲各国。 一、 黄背木耳的生长发育条件
黄背木耳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的环境条件主要有营养、温度、水分、光照、空气、酸碱度(pH值)等几方面。 (一)营养
黄背木耳是一种木腐生真菌,所需的营养物质需从周围环境的有机物质中摄取,主要有碳源,氮源,矿质元素,生长因子等几类。
1.碳源 凡是能提供碳源营养的有机物质,都称为碳源。适宜于黄背木耳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碳源有纤维素、木质素、半纤维素、淀粉、蔗糖、葡萄糖等。因此,纤维素、木质素含量丰富的棉籽壳、木屑、玉米芯、豆秸等农作物秸杆壳皮和副产品都能满足菌丝和出耳过程中需要的的碳源。
2.氮源 指能够为黄背木耳提供氮素营养的所有物质。氮源不足会影响
1
木耳菌丝生长。在配制栽培料和菌种培养料时可以加入含氮丰富的农副产品,如麦麸、玉米面、黄豆粉、花生饼等,可满足其生长需要。
3.矿质元素 主要有磷、钾、钙、镁等。磷对菌丝生长起重要作用,没有磷,碳和氮就不能被很好地利用。钙可促进菌丝生长和子实体形成,还可中和培养料中的酸,稳定培养料的酸碱度,代料培养往往在料中加入1%~2%的石灰、石膏,就是这个道理。
此外,黄背木耳生长还需要铜、铁、锰、锌、钴等微量元素。不过这些微量元素在普通水和原料中已能基本满足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不需另加。
4.生长因子 主要起催化、调节和促进生长的作用。黄背木耳生长发育需要有一定的核酸和各种维生素、生物激素等。这些物质是它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需要量极微,一般在米糠、麦麸、玉米粉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在培养料中加入一部分,就可满足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需要。
一些生长激素对菌丝生长也有作用。如萘乙酸(NAA)能增加产量,在菌丝体发育阶段使用浓度为1~2ppm(百万分之一),子实体阶段为2~5ppm(不能超过10ppm)。 (二)温度
黄背木耳是一种高温型的真菌,在不同生长发育阶段所需温度不同。菌丝体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37℃,15℃以下生长极缓慢或不生长,在15℃以上开始缓慢生长,20℃时开始加快,25~30℃生长最快,且菌丝洁白、健壮、旺盛。子实体分化和生长发育的温度范围为18~32℃,24~28℃最适。 (三)水分和湿度
水是黄背木耳生长繁殖的重要条件之一。黄背木耳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发育过程中均需适当的水分。在菌丝体生长阶段,用棉籽壳作培养料,菌丝生长适宜的含水量为55~65%,其中以60%为最佳。若含水量在70%以上,料袋会明显积水,水过多,料中氧气不足,阻止了代谢作用的正常进行,菌丝生长缓慢或不生长,严重时会导致菌丝死亡。在菌丝生长阶段,培养室内空气相对湿度应在65~70%之间。以保持培养料中水分不致过多损失;若低于50%时,培养料中的水分易于蒸发,超过70%时,易引起杂菌污染。
黄背木耳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要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随着子实体的
2
长大伸展,逐步增大空间湿度,耳场空间空气相对湿度为85~95%为宜,低于70%,子实体难于分化和发育;若高于95%,通气不良,子实体易腐烂或畸形,易感染杂菌。子实体形成初期,空气湿度以85%左右为宜,这时料中的水分含量在60%左右为最佳,过干不利于黄背木耳原基的分化形成,即使分化出耳基也会干缩死亡。但料和空气过湿会引起原基和幼耳死亡。因此,严格控制空气相对湿度和培养料内的含水量是获得高产的关键之一。 (四)空气
黄背木耳是一种好气性真菌。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要求培养场空气新鲜,氧气充足,菌丝生长旺盛,子实体容易形成、伸展和开片。反之,空气不新鲜,氧气不足,二氧化碳过多,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受到抑制,也会导致杂菌生长。
在菌丝生长阶段,通风换气要求不严,但应保持一定的氧气供给。在配制培养料时,应注意粗细搭配和水分,培养料决不能过湿,以免使料变酸发臭,也不宜装的过紧(要松紧适度),保持一定的空隙和通透性,以满足菌丝对氧气的需要。在菌丝培养期间,要保持培养室通风和换气。
子实体生长和发育阶段,通风换气尤为重要。除选择好通气良好的场地外,耳房中的耳袋数量也要适当。同时要防止煤烟和其它有害气体侵入耳房,切勿燃明火升温,经常保持场地内外的清洁卫生,满足子实体对氧的需要。 (五)光照
黄背木耳在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照。在子实体原基分化、形成阶段和耳片伸展期间均需要有一定的散射光照。若有较强的直射光照射在耳袋边缘或瓶壁上,就会出现大量原基消耗营养,使菌丝生活力下降,耳片干缩,如果水分不足,菌丝形成间断生长,耳片成熟时间延长,质地坚硬,产量下降,抗杂菌能力减弱。直射光照射减产,散射光照射增产。光对耳片色素形成、积累有重要影响,弱光耳片白色或淡色,强光则耳片色深。光越强,耳片背面的茸毛越长、越粗、茸毛颜色深;光越弱,茸毛越短且细,其色也浅。 (六)酸碱度
黄背木耳菌丝的pH值适应范围为5.0~7.8,最适宜为6.0~7.5。若pH值在4.5以下或8.5以上均不宜于菌丝生长。子实体生长期间适宜的pH值为5.2~8.0,最佳为6.5~7.0。
3
二. 黄背木耳的栽培管理技术 (一)场地选择和生产季节安排
黄背木耳适应性强,以排水良好、通风、有散射光照射的地点为宜,如菇棚、树林及农作物行间均可栽培,如杨树林套种黑木耳等。耳场应远离污染源,如粪池、禽畜舍圈、仓库、垃圾堆(场)等,并需远离公路。
根据黄背木耳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和气候条件,科学地安排制种和栽培时间,一般在第一年的11~12月份制栽培种,第二年的2~3月份生产耳袋并及时播种。5~6月份开始出耳。在此过程中,栽培种需要30~40天,栽培袋需40~60天才能长满。菌袋长满菌丝后放入较荫凉的地方,到适温期再吊袋出耳。气温稳定在20℃以上时为最早出耳时期,由此时间向前推算确定制栽培袋和栽培种的开始时间(同时要加上制袋时间,如每天只能生产1000袋,需要1万袋就要加上10~20天)。季节安排宜早不宜迟,这样,出耳时间充足。我区一般从5月份开始出耳,到9~10月份产季结束。如果开始出耳太晚,只出一两批就已降到20℃以下了,等到次年再出耳,产量、质量均受影响。栽培量达万袋的专业户,就更要注意合理安排生产季节。如果是工厂化栽培黄背木耳,用人工控制耳房温、湿度,可周年生产。
黄背木耳收完的下脚料,可立即用做生产蘑菇、金针菇等的培养料,形成周年食用菌生产体系。 (二)材料及器具的准备
现以栽培一万袋黄背木耳为例,下面列出所需的材料。 1. 培养料及高产的培养料配方
棉籽壳、杂木屑(松、杉、柏、樟树木屑等除外) 、玉米芯(粉碎成花生米大小)及其他农作物秸杆(粉碎)共8000~9000千克,麸皮或米糠1000~1500千克,玉米粉300~500千克,石膏80~150千克,磷肥100千克,生石灰200~300千克。
黄背木耳高产的培养料配方:生产中使用的培养料配方很多,常因掌握比例不当,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生产中常用的高产配方有:
(1)棉籽壳30%、玉米芯粉30%、杂木屑30%、麸皮10%; (2)棉籽壳65%、杂木屑20%、麸皮15%;
(3)棉籽壳60%、玉米芯粉20%、杂木屑10%、麸皮10%;
4
(4)玉米芯粉50%、棉籽壳40%、麸皮10%; (5)玉米芯粉50%、木屑30%、麸皮20%; (6)棉籽壳80%、麸皮20% 。
以上配方中每100千克风干料需加入石膏粉1.0~2.0千克,磷肥(如钙镁磷肥、稀土磷肥、过磷酸钙等)1.5~2.0千克、玉米粉3.0~8.0千克、糖0.5~1.0千克,另加新鲜石灰2.0~3.0千克。
其中石膏粉与石灰一样都是缓冲剂,使培养料的pH稳定,石灰还具有杀虫、灭菌、脱蜡等作用。
料中加入少量蔗糖,供给菌丝生长初期所需养分,利于菌种定值。补充玉米粉、即增加氮素营养,又利于菌丝的营养生长和营养物质的积累。加玉米粉的一袋可产干耳150克,但加量不宜过大,否则易引起杂菌污染。
特别要注意的是黄背木耳培养料中不能加入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菌丝对他们极为敏感,加入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菌丝都无法生长。 2. 栽培用器材及工具
塑料袋:即耳袋,常用低压高密度聚乙烯袋,50~65千克,袋的厚度为40~50微米,袋宽18~20厘米,长35~38厘米 。
温度表:测料温和气温。最大刻度为150℃的温度表2~3支,测常压蒸锅灭菌时的温度; 最大刻度为100℃的温度表2~~3支, 测气温用, 干湿温度计1个,用于测定出耳场房的空气湿度。
广泛pH试纸: 测培养料的pH值,测定范围为1~14。 铁铲、 火钳、火钩各一把,鼓风机1台(为土蒸灶用具)。
药品: 甲醛5~10千克, 高锰酸钾5~7千克,用于接种箱灭菌和耳场消毒。95%的酒精5~8千克,点酒精灯用;若兑成75%的浓度则用于皮肤消毒。 敌敌畏2~3千克,场地杀虫防虫用。 石灰若干,用于场地消毒。
接种工具:接种箱2~3个,接种锄4~6把,可用直径5~8毫米的钢棒烧红锻打而成,呈锄状,全长25~30厘米,用于挖取菌种。 酒精灯4~6盏,接种箱内接种操作用。 100~150毫升的量杯2~3个,500~1000毫升的微型喷雾器3~5个,用于接种箱内喷洒药物或局部治虫杀菌。 背式手动或机动喷雾器2~3台。 500毫升的罐头瓶若干,用于接种箱内装消毒酒精和用具。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黄背木耳袋栽高产技术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