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 错误
6.农民面临收入水平低,扩大就业难,购买力差,享受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差。 ( )
正确 错误
7.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上采取一种的措施。( )
正确 错误
8.加强教育,培育造就新农村建设急需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和干部。( )
正确 错误
9.生活宽裕即改善农民的生存状态,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 )
正确 错误
10.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体制,统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充分尊重广大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全面增强城市活力。( )
正确 错误
11.积极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工进城务工,增加农民务工的劳务收入。( )
正确 错误
12.实施新型农民培训“绿色证书”,提高广大农民就业和增收的能力。( )
正确 错误
13.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通过股份形式把土地集中起来,使农民既要承担土地经营风险,又无股份分红。( )
正确 错误
14.目前我国农业存在许多突出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脆弱、资源短缺、基础设施薄弱等方面问题。( )
正确
错误
15.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要减少现有的惠农政策,保持农产品价格的现有水平。( )
正确 错误
16.培养造就新型农民,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保证农民持续增收的唯一不变途径。( )
正确 错误
17.2005年,我国城镇总人口的比重已经达到43%,根据国际经验,我国已进入工业化初期阶段,初步具备了对农村发展支持的条件。( )
正确 错误
18.乡镇机构改革就是要保持乡镇编制、人事五年内不变,财政供养人口五年不增。( )
正确 错误
19.“三农”问题就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 )
正确 错误
20..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的重点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其次是培育农产品市场。( )
正确 错误
二、单项选择(每题2分)
2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是“生产发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A、生活宽裕 B、生活幸福 C、生活美满
22.统筹城乡发展就是把城市和农村的发展作为通盘考虑,把城市和农村存在的问题综合起来研究,统筹加以解决。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 )发展战略。
A、整体合理规划 B、整体统一规划 C、一体化
23.2004年第一产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为46.9%,以后逐年减少,2005年为( ),非农产业已取代农业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主体。
A、62% B、22% C、44%
24.循环生态农业模式是按照生态涵养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具有( )特色的。
A、异地 B、各地 C、本地
25.旅游观光农业即以农村独有的乡村特色,浓郁的地方民族风格,为游客提供鲜活的果、蔬畜禽等农副产品,具有生活休闲、旅游度假、文明传承、科技示范等功能,满足人们的( ),体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新风貌,这种农业一般在大都市的郊区。
A、精神需求 B、生活追求 C、物质需求
26.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以市场为导向,以( )为基础,依靠各类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的带动,把生产、加工、销售各个环节连接起来,实行一体化经营的一种农业经营方式。它的典型形式是“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农户”。
A、集体承包 B、家庭联产承包 C、家庭承包经营
2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把促进( )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A、经济发展 B、农民增收 C、农村经济发展
28.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 )需求的有效途径。
A、物质文化 B、精神文化 C、科学文化
29.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主要存在农村人口速度慢及劳务输出( )工作整体处于粗放型状态等问题。
A、流动 B、城镇化转移 C、流通
30.推进农业产业化重点做好选准( )产业,明确主攻方向及扩大基地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等几方面工作。
A、主导 B、主要 C、主流
3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首先要保护好农民的( )。
A、土地 B、土地财产权 C、土地使用权
32.造成城乡发展不协调的根源是城乡( )的结构。
A、一元 B、多层 C、二元
3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物质基础是发展( )经济,增加农民收入。
A、农业 B、农村 C、城乡
34.确保国家( ),是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A、粮食生产 B、粮食安全 C、食品安全
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坚持( )、着力解决农民生产生活中最迫切的实际问题。
A、尊重农民 B、以民为本 C、以人为本
36.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改善农村( )环境。
A、居住 B、人居 C、生活
3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 )。
A、干部 B、 工人 C、农民
38.中央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基本思路是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 )
A、促进社会稳定 B、促进社会和谐 C、促进社会文明
39.促进广大农民生活宽裕,最基础和根本的是千方百计( )。
A、增加农民收入 B、提高农民素质 C、发展生产
40.努力发展农村经济,必须改善农民的生产和( )方式。
A、学习 B、教育 C、生活
三、多项选择(每题2分)
41.2005年减免农业税,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的“两减免”全国共计减免( ),2006年全面取消农业税,全国共计减免( )。
A、28亿元 B、220亿元 C、1200亿元
4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就是公平正义、( )、( )充满活力、安定有序。
A、民主管理 B、民主法制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07公需科目考试答案---多套1(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