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探索图形的性质要关注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大小关系”的内在联系,体验数学活动中充满着探索与创造,感受数学的严谨.
2、课本提供的情景是让学生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活动,由合情推理到演绎推理,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从而不断发展初步的演绎推理的能力.
3、实际中我们可以把图形演变为图2,再来让学生猜想,并能得出什么结论,并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从中让学生从中判断“如果任意角的两边分别互相平行,那么这两个角相等”这个命题正
GDCAEFB确与否. 图2 例1 证明: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
d行. 1a分析:已知:如图(2)直线a、b、c,
2bb∥a,c∥a,求证:b∥c.
3c证明:作直线a、b、c的截线d
因为b∥a(已知)所以 ∠2=∠1( ) 因为c∥a (已知)所以∠3=∠1( )
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b∥c( ) 用符号“?”简明表述上述的推理过程如下: b∥a?∠2=∠1
?∠2=∠3?b∥c c∥a?∠3=∠1
你还有其他的方法证明b∥c吗?说明:这个例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因为学生已有了这个结论,并且也有学生在解题时用过这个结论,如同三角形的内角和一样,此题的证明有多种方法,可让学生自己先说证明思路,教师切不可自己先讲,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考过程,也不可只讲一种访求了事,让学生体会多种方法.
例2 如图,△ABC中,AB=AC,D在BC上,且BD=AD,DC=AC,求∠B的度数.
ABDC说明:这个几何计算题中没有知道任何一个角的度数,可是最后是让学生来求一个角的度数,同样也要让学生去体会,尝试用各种方法来解决,也要让学生有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体会数形结合,本例若想不到方程思想,或是找不到方程的依据,则问题就得不到顺利解放,究其原因,是对用代数方法解几何题较陌生,要加强训练加深印象.
1.给下面的证明过程证明理由 已知AB=DC,∠BAD=∠CDA 求证:∠ABC=∠DCB 证明:连结AC、BD交点为O 在△ADB与△DAC中
因为∠BAD=∠ADC( ) AD=DA( ) AB=DC( )
所以△ADB≌△DAC( ) 所以BD=CA
又在△ABC与△DCB中 因为BD=CA( )
AB=DC( ) BC=BC( ) 所以△ABC≌△DCB( ) 所以∠ABC=∠DCB
2.证明: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到这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 布置作业
课本;课外作业《数学补充题》 教学后记:
AOBDC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泰州二中附属初中数学讲学稿(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