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
四、布置
作业
⒈抄写词
语;
⒉有感情
地朗读全文;
⒊背诵并
默写第二节。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导入
⒈指名背
诵二节(默写第二节)
⒉过渡:
桂林的水是美的,桂林的山更有与众不同之处。
二、导学
第三节
⒈用学习
第二节的方法来自学第三节,把课文读懂:
目的:读
出感情,理解语言文字,作者是怎样把漓江山的特点写具体的。
学习方
16 式:读读、议议、圈圈、划划
还要交流
一下你们是怎样读懂课文的方法。
⒉交流学
习情况:
⑴词义:
奇峰罗列、危峰兀立、怪石嶙峋、色彩明丽
⑵分层:
二层
⑶写法: 写法上与
第2节相似,显示了结构上的对称。第一句用“峰峦雄伟的泰山”、“红叶似火的香山”跟桂林的山作比
较,突出桂林山的奇特。第二句用排比句具体地写桂林山的奇、秀、险的特点。
奇峰罗
列,形态万千——山形
色彩明丽
——山色
危峰兀
立、怪石嶙峋——山势
有形态的
描摹,有联想比喻,有亲身感受,把山的形、色、势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引读。
⑷有感情
地朗读。
⑸交流学
习方法:
【读课文
→分层→找特点→怎样写具体(读读议议)→有感情朗读】
⑹背诵第
三节,交流背诵方法。
三、略读
第三段
⒈师引
读:第三段从整体上写桂林山水之美。山水一体,交相辉映,加上空中——(云雾迷蒙),山间——(绿树红花),江上——(竹筏小舟),让你感受到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⒉最后这
句古诗是什么含义?
⒊这句诗
既是作者的感受,也是对全文的总结,与第一段的内容相呼应。
⒋背诵第
三段。
四、总结 ⒈作者用
17 诗一般的语言,描述了桂林美丽的山水,写下了自己观赏桂林山水的真切感受,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⒉让我们
齐读课文
五、完成
课后练习
⒈指导课
后练习二:
例中的第
一分句是概述,第二分句是用补充说明的方法写具体,即“清得”怎么样。两个小题分别要求写出“黑得怎么样”和“干净得怎么样”。如:“黑得伸手不见五指”“黑得看不见屋内的陈设”;“干净得看不见一张纸屑”等。
⒉完成其
他练习
六、布置
作业
⒈背诵课
文。
⒉默写课
文。
板书设计:
总起:甲天下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丽江古城的特点和
丽江神奇的自然景观。
静 教学难点:
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水 清
桂
林山水 分述: 绿
教学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
时
奇
一、导入
山 秀 (出示美丽的漓江挂图),今天我们一起去
游览美丽的漓江。
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7 走
进丽江
教学目标:
1、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从而产生爱国的情感。
2、体会过渡句在文中承上启下的作用。 3、认识11个生字。 教学重点:
二、初读课文
1、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词语:雄伟城镇纯朴下旬纺织 百货 绵延 闪烁 昂然 挺立 3、检查朗读(指名分段读)
4、自己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些丽江的景点?)
5、指名说 三、练习朗读
1、边读边画出自己不懂的词句。 2、同组互读。
3、小组内交流,试着解决不懂的问题。 四、布置作业
18 1、抄写优美的词句。 2、收集有关丽江的图片。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出示:(地图)。
导语: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位于滇西北高原之上的漓江古城。
二、深入学习课文
1、读全文,说说丽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默读课文思考:
我们都到达了哪些地方? 板书:地点
谁能用书上的句子把这些景点连起来说说。
3、自读自悟。
(1)自由读,用一句话概括出丽江的特点。(神奇而美丽)
(2)默读课文。把体现丽江神奇而美丽的句段画出来。
(3)练习朗读。 4、指导朗读 第一自然段:
(1)用一句话概括地说说,你读这段的
感受。
第三、四自然段:
(1)出示图片,引导学生体会丽江的神奇而美丽。
(2)带着赞赏的感情读。 第五、六自然段: (1)想象读。
(2)集体交流,评读。你认为他哪儿读得好,为什么?
(3)出示图片,看到这么美的玉龙雪山你想说什么
5、揭示中心
文中的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街道 色彩斑斓 走进丽江 四方街 八卦型
玉龙雪山 白雪皑皑 神奇而美丽
虎跳峡 惊心动魄
8* 五彩池
教学要求:
19 1、了解五彩池的奇特景观,从中感受大自然的美。
2、了解每段落之间的联系并划分段落。 3、学习12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二、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五彩池的特点和池水显出不同颜色的原因。
教具准备:风景图 教学时间: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布置预习。
1、同学们喜欢旅游吗?去过哪些地方? 2、提出预习要求:轻声把课文朗读几遍,做到读正确、流利。想想五彩池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 3、学生预习,教师巡视。 二、检查预习。 1、检查生字读音。
2、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 3、五彩池在什么地方?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
三、再次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是如何描写五彩池的?
时
四、学生默读思考讨论:
1、五彩池是什么样子的?(第二自然段,共四句话)
(1)第一句为什么用“漫山遍野”“大大小小”来形容五彩池?
(2)第二句为什么说水池像铺展着的巨幅地毯上的宝石?
(3)第三句写的是什么?
(4)第四句为什么说水池像葫芦,像镰刀,像盘子,像莲花?
2、五彩池中的水都有什么颜色?是什么“令我惊奇”?
五、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想想五彩池中的水为什么会显出不同颜色?
第二课
一、指名朗读课文。 二、学生理解第四自然段。
1、默读,把讲原因的句子画出来,读一读。 2、课文有几句话说明原因的?(4句话)这四句话是怎么把原因说清楚的?(第一句说池中长着不同形状的石笋;第二句说石笋表面附着石粉;第三句讲阳光折射;第四句讲池边树木花草的倒影。) 三、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讨论: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完整打印版】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