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玉澜堂的院落里,眼睛一亮,那几棵大海棠树,开满了密密层层的淡红的花,这繁花从树枝开到树梢,不留一点空隙,阳光下就像几座喷花的飞泉?? 3、完成课文后的练习5(2):这句话中用“喷花的飞泉”比喻什么?这使你觉得怎么样? 4、学生交流。
5、教师范读第6自然段。
学生圈出关键词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6、指名尝试背诵。
7、指名读第7自然段。分角色读。 8、教师范读第8自然段。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9、提问:“朋友,春天在哪里呢?”你有没有新的发现?
指名回答:春天在儿童多的地方!春天在儿童身上!
教师引读课文。 10、齐读第四段。
(1)进行句式变换,理解句意。 (2)出示句子:
当你春游时,记住“只拣儿童多处行”,是永远不会找不到春天的!
你能把句子换个说法,不改变愿意吗? 学生练习,并且读句子.
11、完成课后练习5(3):为什么“只拣儿童多
处行”,就能找到春天? 12、学生讨论交流。
13、练习背诵第7——9自然段。 三、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第7——9自然段。 2、默写词语。 板书:
只拣儿童多处行 颐和园门 知春亭畔
湖面湖边 儿童到处总是春
玉澜堂 花儿——儿童
3 钓鱼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
6 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小黑板出示生字新词)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这些词语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事? 3、同组互读,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 4、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收集有关诚实的格言。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导
语:今天我们继续深入学习这个有关诚实的故事。
二、深
入学习课文
1、
读全文,找找这件事对于文中的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
默读课文思考:
文中的“我”的情感是在变化的,找出有关描写“我”的情感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
指导与交流。
7
(1)出示语句
师:课文哪些语句是写从钓鱼到放鱼“我”的情感变化?
(2)钓到大鱼时的心情
如果是你钓到了这样大的一条鱼,心情怎样?带着自己的感受来读读这句话。
(语句:啊!这样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还是条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3)把鱼放回湖里时的心情
分角色读
4、
父亲的情感
(1)自读
我们体验了儿子从钓到鱼到放鱼回湖的情感,父亲呢?把大鲈鱼放回湖里,他的情感有什么不同?在课文什么地方?
(2)交流与指导。
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里,父亲的态度和“我”有什么不同?在课文的哪些地方?
(3)讨论
父亲要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
里,态度为什么那么坚决?父亲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先在小组里讨论,然后在班上交流。
5、揭示中心
作者从钓鱼这件事中得到什么启
示?谁读读课文中的句子?
(学生回答完,课件出示:“转眼间
34年过去了,??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其中,“但是,??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画上横线。)
6、“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我却不止
一次的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这“鱼”指的是什么?(“鱼”指的是形形色色的诱惑,指的是各种各样的个人利益。)
三、课堂小结
填空:作者从34年前那个夜晚钓鱼的
经历中得到的启示是。
四、拓展
在鲈鱼捕捞开禁前的2个小时,我钓
8 到了一条大鲈鱼,却在父亲的坚持下,又把它放回湖里。这一过程并无人看见。小时候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发生的这件事会有很多,我们该如何去做?
比如:
在家里:父母不在家,电视很精彩,
是完成作业还是看电视?你??
在学校:考试,老师多给了分数,
你??
选举班干部,看到有的同学找人帮
忙,你??
在公共场所:买东西时,售货员多
找了钱给你,你??
回家路上,你拣到一件自己喜欢的
玩具,你??
六、布置作业
制作一张以“诚实”为主题的小报。
板书设计:
3 钓鱼 湖边钓鱼
钓鱼 钓到鲈鱼 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放归鲈鱼
4* 爷爷
的芦笛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9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体会大海的特点和强强心情的变化。
1、 找出描写海浪、海风的句子多读几遍,体会
大海的特点。
2、 读读描写强强动作、语言的句子,体会强强
的心情的变化。
3、 讨论:强强听到爷爷的芦笛声后,为什么变
得勇敢起来。
五、指导学生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
实”这句话的意思
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和生活实际来理解。
2、说说读了课文后自己受到的启发。 六、作业
1、朗读课文。
2、摘抄自己喜欢的句子和词语。 板书:
4、爷爷的芦笛 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长不结实
(只有经受风雨,接受锻炼,才能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语文百花园一
1、能够分类积累词语。
2、运用已有的阅读文章的方法,自己独立阅读理解现代诗。
3、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4、能把自己假期中最快乐、最精彩或最让人感动的一件事写清楚。 教学重点:
1、分类积累词语。
2、能围绕一个主题条理清楚地说一段话。 教学难点:
1、把句子写具体。
2、能够有顺序的、语言具体的围绕主题写一件事。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小明学语文》
导语:小明今年上四年级,他特别喜爱积累词语,可是由于方法不正确,积累起来十分费事,你们能帮帮他吗? 二、出示词语
瞧 看 瞅 扫 视 盯着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完整打印版】语文S版语文小学四年级下册教案2(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