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④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提高 (10)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

① 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② 逻辑证明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④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1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① 直接经验是“源”,间接经验是“流” ② 在我为间接经验在他人和前人为直接经验 ③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排斥的 ④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是相互促进的 (12)不可知论的错误在于( )

① 把感觉看作是隔绝主观与客观的屏障 ② 把现象与本质割裂开来

③ 怀疑客观事物存在的真实性 ④ 怀疑人类认识能力的至上性

(13)属于人类的基本实践形式有( ) ① 学生读书 ② 农民起义 ③ 运动员训练

④ 宇航员探究火星的奥秘

(14)真理的客观性是指( )

① 真理就是客观事物的规律 ② 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

③ 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 ④ 真理的形式也是客观的

(15)认识的最终目的是( ) ① 发现真理 ② 改造世界 ③ 创立科学理论 ④ 改造客观规律

(16)实践具有理论无法比拟的优点,就是(① 普遍性品格

② 直接现实性品格 ③ 主观能动性 ④ 历史继承性

(17)犯错误是难免的,因为( )

① 人的认识过程是复杂的 ② 人的认识过程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

③ 人的认识有预见性 ④ 人的认识正确与否因人而异

(18)真理都是具体的,因为( )

①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② 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③ 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向谬误转化 ④ 真理是包含谬误的

(1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因为( )

① 实践具有普遍性品格 ②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品格

③ 由真理的本性决定 ④ 由实践的品格决定

(20)人的认识能力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属于( )观点 ① 客观唯心论 ② 主观唯心论 ③ 旧唯物论 ④ 辩证唯物主义 (21)“谎言重复一百遍就成为真理”就是说( ) ① 真理与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② 谬误可以转化为真理

③ 有用就是真理 ④ 真理与谬误有确定界限

(22)有些科学家在哲学上信奉唯心主义,科学研究却取得了伟大的成就,这是因为(① 世界观与方法论并不完全一致 ② 科学研究中有意无意贯彻了唯物主义

③ 思想信仰与研究问题的方法不直接等同 ④ 唯心主义哲学中也有合理成分 (23)认识的本质在于( ) ① 主体创造 ② 能动反映 ③ 社会实践 ④ 客观存在

(24)人类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是( ) ① 概念——判断——推理 ② 感觉——知觉——表象

③ 个别——一般——个别 ④ 一般——个别——一般 (25)“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说明( ) ① 人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② 人的认识运动是辩证发展的过程

③ 人的认识运动是主客观相互作用的矛盾运动过程 ④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路线与党的群众路线是一致的

(26)辩证唯物主义承认真理的客观性的前提是( ) ①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② 在实践的基础上主观能够反映客观

③ 真理的内容与形式都是客观的 ④ 真理包含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

(27)马克思认为“理论一经掌握群众,就会变成物质的力量”说明 ① 实践对理论有决定作用 ② 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③ 理论比实践更为重要 ④ 实践比理论重要

(28)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就是( )

① 带着问题在书上找答案 ② 反对学习中的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

③ 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④ 用什么就学什么,学什么就用什么

(29)造成主体主观因素差异的是( ) ① 人的先天素质的差异 ② 人所处的环境的差异

③ 认识对象的差异 ④ 人的实践经验的差异

(30)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和规律的( ) ① 本质认识 ② 深刻认识 ③ 内在认识 ④ 正确认识

(31)相对真理是指( )

① 真理是对物质世界的一定领域的正确认识 ② 真理是对客观事物的一定层次的正确认识 ③ 真理的内容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④ 真理包含谬误

(3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

① 人类的社会历史活动 ② 人类的能动性的活动

③ 人类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④ 人类的精神活动

(33)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 ) ① 人们对每一事物都要细心观察 ② 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指导

③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 ④ 人们要充分发挥意识能动性

(34)人的认识是不是真理,要看( )

① 能否满足人们的需要 ② 能否被大多数人认可

③ 能否付诸实践 ④ 能否在实践中取得预期效果

(35)一棵大树在木匠眼中是木材,在画家眼中是色彩与风韵,在植物学家眼中是形态特征,这是因为( )

① 人的感觉受理性支配 ② 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

③ 认知结构影响感觉活动 ④ 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 (36)科学家对1994年发生的彗星撞击木星的天文现象进行了大量的观察研究和准确的预报,说明( ) ① 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② 人类已经可以预测一切天文现象

③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④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无止境的 (37)“不唯上,不唯书,不唯师,只唯实”说明( ) ① 书本知识是不重要的 ② 一切从实际出发

③ 上级的指示和决议不能成为行动的依据

④ 没有直接经验就没有发言权 (38)从认识发展的规律看,“熟知”与“真知”的关系是( ) ① 熟知即真知 ② 熟知不等于真知

③ 熟知起源于真知 ④ 熟知必然转化为真知

(39)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说明( ) ① 革命运动是由革命理论派生的 ② 革命理论是革命运动的基础

③ 革命理论对革命运动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④ 没有革命理论的指导革命运动就不能成功 (40)唯心论与不可知论的关系是( )

① 唯心论都是不可知论 ② 唯心论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之分

④ 主观唯心论是可知论,客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⑤ 客观唯心论是可知论,主观唯心论是不可知论 (41)认识的起点是感觉,这是( )

① 唯物主义的观点 ② 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 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④ 唯物论和唯心论都可以承认的观点

(42)对不可知论最令人信服的驳斥是( ) ① 科学知识 ② 丰富的经验 ③ 社会实践 ④ 人类的认识能力

(43)判断对某一事物的认识是否完成的标志是( ) ① 占有的感性材料是否十分丰富真实 ② 感性认识是否上升到理性认识

③ 这一认识是否反复多次 ④ 理性认识是否运用于实践并取得预期效果

(44)有科学家认为“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说明了( ) ① 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是唯一存在的世界 ② 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③ 自在自然的世界正日益转化为人化的自然 ④ 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4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

① 人的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② 认识产生的基础是社会实践

③ 认识是思维对存在无止境的接近 ④ 人的认识是曲折反复的过程

(46)唯物论和彻底的唯心论的认识论都是( ) ① 反映论 ② 可知论

③ 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④ 先验论

(47)“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说明精神力量( ) ① 可以促进物质力量的发展 ② 精神力量是物质力量的源泉

③ 精神力量对社会实践有巨大的反作用 ④ 为群众掌握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 (48)“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说明( ) ① 真理是具体生动的形象 ② 真理的形成不需要抽象概括

③ 真理不是抽象不变的公式,有它的适用范围和条件 ④ 真理是主观与客观、认识与实践、历史和逻辑的统一 (49)“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明( )

① 认识的内容不是来自客观世界 ②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

③ 认识要受认识主体自身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④ 客观事物不能自然而然被意识正确反映

(50)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 ) ① 审美关系 ② 实践关系 ③ 认识关系 ④ 主从关系

(51)旧唯物论认识论的根本缺陷是( )

① 否认认识是对客观事物的反映 ② 否认认识对实践的依赖关系

③ 否认认识是辩证发展过程 ④ 否认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52)假象是( )

① 人们认识中发生的错觉 ② 从正面反映本质的现象

③ 从反面歪曲本质的现象 ④ 不表现本质的现象

(53)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具有不确定性的含义是( ① 实践标准是不可靠的 ② 科学理论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

③ 除了实践标准还有其他标准 ④ 实践的历史局限性决定检验理论是一个过程 (54)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因为( )

① 认识对实践不起推动作用 ② 实践不断提出新的认识课题

③ 实践不断积累感性材料 ④ 实践锻炼主体的思维能力

(55)割裂主体与客体、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必然导致( )① 唯心主义 ② 教条主义 ③ 经验主义

④ 或“左”或“右”的错误

(56)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说明( ) ① 真理被推翻,为谬误取代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在线全文阅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7).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99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