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③ 一果多因 ④ 多因多果 (21)“一国两制”符合矛盾学说中的( ) ①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②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④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22)“挟泰山而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而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非不能而实不为也”说明( )的区别

① 可能性与不可能性 ② 本质与现象

③ 原因与结果 ④ 可能与现实

(23)系统论科学出现的意义在于它( ) ① 高于唯物辩证法 ② 扬弃了唯物辩证法 ③ 代替了唯物辩证法 ④ 丰富了唯物辩证法 (24)“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种观点属于( ) ① 形而上学机械决定论 ② 否认因果区别的诡辩论 ③ 否认了偶然性的作用 ④ 看到了偶然性的作用

(25)把握“适度”原则,防止“过”与“不及”的哲学依据是( ) ① 肯定与否定的相互渗透 ② 质与量的统一

③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转化

④ 矛盾的同一与斗争的相互转化

(26)高能物理和天体物理的研究证明,地球上的核反应、元素蜕变现象与宇宙天体物理活动存在共同规律,说明两类现象之间存在( ) ① 间接的联系 ② 偶然的联系 ③ 内在的联系 ④ 外部的联系 (27)“只有判断与判断才能相互矛盾,事物是不能相互矛盾的,世界本身是不存在什么真正矛盾的”的观点是( )

① 用逻辑矛盾否认矛盾的客观普遍性 ② 把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混为一谈

③ 肯定了逻辑矛盾与客观矛盾的内在联系 ④ 承认了逻辑矛盾是客观矛盾的反映

(28)事物螺旋式发展的根本特征是( ) ① 上升性 ② 循环性 ③ 重复性 ④ 曲折性

(29)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 )

①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②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④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30)事物运动的两种状态是( ) ① 肯定与否定 ② 斗争与同一 ③ 联系与发展 ④ 量变与质变

(31)真象与假象的区别是( )

① 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象,不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② 客观存在的是真象,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③ 从正面表现本质的是真象,从反面歪曲表现本质的是假象 ④ 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象,表露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32)教学质量的高低,是由教师的水平、学校的管理、学生的努力和社会影响等因素造成的。从因果联系看,是( ) ① 异因同果 ② 同因异果 ③ 多因一果 ④ 一因多果 (33)“让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然后逐步扩展,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的理论依据是( )

① 质变过程中量的迅速扩张的原理 ② 总的量变过程中部分质变的原理

③ 质、量、度三者关系的原理 ④ 非爆发式飞跃的原理 (34)“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说明( ) ① 量变是由质变引起的 ② 质变与量变是相互渗透的

③ 质变在事物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④ 质变是由量变引起的 (35)“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说明( )①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② 内容与形式的关系 ③ 原因与结果的关系 ④ 必然与偶然的关系

(36)马赫认为“没有物理上的因果性,只有逻辑上的因果性”,他的观点属于( ) ① 混淆了因果联系与因果观念的关系 ② 只看见现象没有看见本质 ③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④ 夸大了逻辑上的因果性 (37)“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的观点是( ) ① 唯物史观 ② 唯心史观 ③ 宿命论 ④ 英雄史观

(38)人不可貌相,因为“有温良而为盗者,有貌恭敬而心慢者,有外廉谨而内无至诚者”,说明( ) ① 本质与现象的关系是同一的

② 现象是个别,本质是总和

③ 感官只解决现象问题,理论才解决本质问题 ④ 现象是外在易逝多变的,本质是内在相对稳定的

(39)原子衰变过程极其短促,由猿到人的转变长达几百万年,这说明( ) ① 质变过程的条件性 ② 量变过程的客观性 ③ 质变过程的普遍性 ④ 质变形式的多样性

(40)事物的肯定方面是指( ) ① 维持事物存在的因素 ② 促成事物灭亡的因素 ③ 决定事物基本趋势的因素 ④ 包含事物量的因素

(41)DDT曾被誉为杀虫良药,后来发现它污染环境,危害人类和牲畜,被宣布为禁用农药,说明( ) ① 事物的因果关系是复杂的 ② 一因可以产生多种结果 ③ 同因可以异果 ④ 多因可以一果

(42)在自然界,没有上就无所谓下;在社会中,没有先进就无所谓落后;在认识中,没有正确就无所谓错误。这说明( ) ① 矛盾双方是相互排斥的 ② 矛盾双方是相互依存的 ③ 矛盾双方是相互渗透的 ④ 矛盾双方是相互转化的 (43)“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说明( ) ① 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 ② 事物的发展是永恒的绝对的

③ 新事物取代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④ 事物的发展变化是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44)有些哲学家认为,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两组现象先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这种观点属于( )

① 相对主义的诡辩论 ② 唯物主义的决定论 ③ 唯心主义的非决定论 ④ 形而上学的机械决定论

(45)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我国必须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积极吸收外国的优秀文明成果发展自身,增强综合国力。其哲学依据是( ) ① 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 ② 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 ③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④ 外因对事物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⑤ 内因与外因结合在一起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46)下列命题反映事物之间的客观联系的有( ) ① 森林覆盖面积的大小影响气候 ② 人口数量的多少影响社会发展

③ 客观条件的好坏影响人们行动的效果 ④ 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速度

⑤ 彗星的出现预示天灾人祸

(47)下列说法属于矛盾同一性的有( ) ① 真理与谬误相比较而存在

② 离开内容就没有形式,离开形式就没有内容 ③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 ④ 因祸得福,转败为胜 ⑤ 扬汤止沸,莫若去薪

(48)某地自20世纪70 年代发现钒矿以来,办了三个钒矿厂。由于没有严格的环保措施,每天排出大量的钒烟,使村民大多患有呼吸道疾病和皮肤病。违背了哲学上的( )原理 ① 事物的普遍联系的原理

② 事物联系的复杂多样性的原理 ③ 事物运动发展的原理

④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的原理 ⑤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原理 (49)“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也包含着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必然灭亡的理解”的观点属于( ) ① 形而上学的观点 ②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③ 相对主义诡辩论 ④ 激变论的观点

(50)属于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的有( ) ① 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② 欲擒故纵,声东击西 ③ 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④ 物极必反,相辅相成 ⑤ 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51)属于矛盾斗争性的表现的有( ) ① 剥削阶级与被剥削阶级的对立 ② 各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③ 先进思想与落后思想的冲突 ④ 人民内部的意见分歧

⑤ 同学之间对某个问题认识的差异

(52)割裂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会导致( ) ① 庸俗进化论 ② 改良主义 ③ 循环论 ④ 激变论 ⑤ 冒险主义 (53)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以权谋私、假冒伪劣的负面现象,符合唯物辩证法矛盾学说的( ) ①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②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③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

④ 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关系

(54)小说《套中人》的比里可夫每天出门总要穿着雨衣、带上雨伞、穿着雨鞋“说不定要下雨呢”,他把下雨这个客观事物看作是( ) ① 必然性 ② 偶然性

③ 可能性 ④ 现实性 (55)“任何个别(无论怎样)都是一般”这句话的正确含义是( ) ① 特殊性就是普遍性 ② 特殊性中包含普遍性 ③ 特殊性存在于普遍性中 ④ 普遍性是特殊性的总和 (56)“是就是,不是就不是。除此之外,都是鬼话”是一种( ) ① 唯心主义的观点 ② 辩证法的观点 ③ 相对主义的观点 ④ 形而上学的观点 (57)“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的观点属于( ) ① 相对主义的观点 ② 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③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④ 形而上学的观点

(58)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中,出现了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状况,我们要作到见微知著、防微杜渐,在哲学上就是( ) ①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② 原因必然引起结果 ③ 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④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59)在日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处理人际关系,我们通常说要把握分寸,注意火候,恰到好处地解决问题。这涉及到( ) ① 内因与外因的关系原理

② 质与量相互制约的关系原理

③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④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关系原理 (60)十六大提出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是“三位一体”的关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 ①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统一的原理 ② 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相统一的原理 ③ 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④ 认识与实践相统一的原理

(61)系统与要素的关系是( ) ① 要素是由系统组成的 ②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 ③ 系统与要素是相互独立的 ④ 系统与要素是相辅相成的 ⑤ 系统与要素是对立统一的

(62)系统方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是( ) ① 系统方法取代了唯物辩证法 ② 系统方法战胜了唯物辩证法

③ 系统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具体化 ④ 系统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证实 ⑤ 系统方法是对唯物辩证法的深化 (63)系统方法的基本特点是(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在线全文阅读。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991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