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特点——五声音阶。
(四)小结
1、欧洲音乐丰富多彩——原生态的弗拉门戈舞曲、欢快热烈的华尔兹、音色独特的风笛等等,它们就像一朵朵奇葩,屹立于世界艺术殿堂。
2、知识点回顾
(1)“五声音阶”在哪些国家乐曲中出现过?请在下列国家中选出并说出其不同之处。(中国、日本、苏格兰、朝鲜)
(2)将下列乐器与所属国家连线 笛 日本 尺八 中国
伽倻琴 苏格兰 风笛 朝鲜 教学反思:
竖笛教学一定要注意规范化。从演奏姿势到手形、用气都要一丝不苟,认真教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竖笛教学可以分散在各节音乐课中进行,也可以集中一节课进行。学生有了竖笛后,不管有没有兴趣,会不会吹,都会乱吹,一声高过一声,此起彼伏,这时候,老师就要对这种“兴趣”加以正确的引导。我要求学生做到:在课内要做到行止一致,可以在课间和家里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卡拉卡拉》、《哈卡·马努马努》。
2、知识与实践:大洋洲地理、人文概况;汤加、马克萨斯地区的音乐舞蹈风格特点。 3、演唱:《剪羊毛》。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马克萨斯群岛舞蹈《哈卡·马努马努》、唐家王国武道《卡拉卡拉》,在欣赏中感受大洋洲的音乐舞蹈风情,体会不同地区音乐文化的审美感受。
2、通过观察图片、视频资料,或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马克萨斯群岛及汤加王国;通过欣赏《哈卡·马努马努》《卡拉卡拉》两种舞蹈,尝试用类比的方式探寻两种舞蹈之间的联系;演唱歌曲《剪羊毛》,通过分组合作进行音乐创编。
3、大致了解大洋洲马克萨斯群岛,汤加王国的自然习俗和人文习俗;通过对《哈卡·马努马努》的模仿掌握这种舞蹈的基本手位和舞态,并尝试了解当地地理和历史人文对音乐舞蹈文化形成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
对两种舞蹈的欣赏、实践体验。 四、教学难点:
地理、历史、人文因素对这两种舞蹈风格形成的影响。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大洋洲风情的舞蹈视频。
大洋洲因为地理、历史的关系,一直很好地保持原著民的风情,他们的音乐文化有鲜
21
明的海洋文明特色,值得我们去探寻。
(二)、进入新课
1、汤加王国的《拉卡拉卡》。
(1)播放《拉卡拉卡》舞蹈视频,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这一段拉卡拉卡舞蹈,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 (2)知识传授 a.汤加王国简介。
b.拉卡拉卡舞蹈简介:形式、内容、社会功能。 (3)再次欣赏舞蹈《拉卡拉卡》
教师:请同学们观察他们歌唱和舞蹈的分工是如何进行的?
学生:歌唱为混声合唱;舞蹈为男女分组,他们同时表演不同的动作。 教师小结。
2、马克萨斯群岛的《哈卡·马努马努》舞蹈。 (1)马克萨斯群岛简介。 (2)哈卡·马努马努介绍。
(3)欣赏舞蹈“哈卡·马努马努”。
教师:请大家仔细观察,表演者在服饰、装扮上有什么明显不同于其他舞蹈的特点? 师生研讨。
通过观察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哈卡·马努马努”的服装、表演特点。 (4)再次聆听“哈卡·马努马努”的片段,找出典型节奏。
(5)以《剪羊毛》为内容,用《哈卡·马努马努》的形式,学生分组表演。 学生演唱《剪羊毛》。 教师:《剪羊毛》是大洋洲澳大利亚的一首非常著名的民歌,是一首旋律性很强的歌曲,那么相对于以级进为主的《哈卡·马努马努》,《剪羊毛》在旋律的进行上多了什么呢?
学生:多了一些跳进。
鼓励学生改编,教师在旁边观察并指导。 (三)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领略到爱好自然、热情好客的大洋洲原著民的音乐和舞蹈。在大洋洲还有许多不同的岛屿,他们都有各自的音乐、舞蹈。以后有机会,请同学们多加关注。
教学反思:
一节音乐课结束了,但这节课带给孩子们的影响应该是久远的,这首歌的旋律应该能永远伴随着学生的成长,歌曲所蕴涵的对劳动、对生活热情更是影响着学生对生活、对劳动的态度。这节课使我更加深刻的认识到,老师和孩子们一样,在一次次的磨砺当中不断成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会发现问题的慧眼,有一种愿意为音乐教学投入精力的热情,我们每个人都能千锤百炼出好课。
22
第六单元 银屏之歌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唱歌:《音乐之声》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歌曲《音乐之声》,学会用连贯、优美的声音表现歌曲;引导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能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
2、在聆听歌曲中初步学习分析音乐作品的基本方法;结合发声练习熟悉歌曲旋律,掌握缓呼缓吸的换气方法;对歌曲中的变化音采用先对比听辨,再用模唱的方法进行学唱;通过聆听、对比、讨论等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对音乐情绪的把握,并能通过声音体现出来。
3、在歌唱中学习气息的控制,保持声音位置的统一;复习弱起小节,能够在前奏结束后准确地进入演唱;能准确表达歌曲中的音乐情绪,准确演唱《音乐之声》的旋律和歌词。
三、教学重点:
准确掌握歌曲《音乐之声》的优美旋律及演唱情绪的变化,了解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准确把握歌曲的节奏以及变化音。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歌曲《do re mi》。
教师:请同学们欣赏一首歌曲,回忆一下这首歌曲的曲名是什么?是哪部电影里的插曲?你能讲出电影的故事梗概吗?
(二)进入新课 1、初听歌曲
教师:请同学们带着问题欣赏歌曲《音乐之声》。
(1)感受音乐的情绪,歌曲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感受主人公玛利亚的性格特点。 (2)对比分析《音乐之声》与《do re mi》因为哪些音乐要素不同而塑造了不同的音乐形象?
(3)两首歌曲有共同之处吗? 学生:谈感受。 2、歌曲介绍 3、学习歌曲
(1)聆听歌曲:感受速度的变化
请学生挥“V”字拍聆听歌曲,注意弱起拍的进入要准确。 (2)复听歌曲。 (3)发声练习
用歌曲的第一乐句作哼鸣发声练习。 (4)学唱旋律
指导学生找出并分析乐句阶式进行的旋律特点。 (5)加入歌词 (6)歌曲处理
在熟练演唱歌曲的前提下,加入表情术语(深情地、舒展地、稍快活跃地),力度术语(渐弱、渐强、mf、mp),对歌曲演唱加以处理。提示学生对歌曲情绪的把握,用歌声表达出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23
4、有感情地演唱歌曲《音乐之声》。 (三)小结
影片中故事的发生地是享有“音乐之乡”之称的奥地利萨尔兹堡,是音乐家莫扎特的故乡。浓郁的音乐氛围使这一片优美的自然风景更具灵气。影片体现出来的真善美是献给人类灵魂的音响礼物,这种美我们将继续传唱。
(四)作业
学生选择适当的时间完整欣赏《音乐之声》这部影片,体会影片以及歌曲的魅力。 教学反思:
“细节决定成败”!在这节课中,我不仅注意了整体的设置,更注重了细节的把握,体现了自己的教学特色。例如:教学语言简练;各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紧密;教态亲切自然;另外,我还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网上找到精美的电影剧照和电影视频,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最直观的视觉享受和最优质的音乐听觉享受。在条件可能的情况下,保证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欣赏:《悍牛与牧童》 2、欣赏:《日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悍牛与牧童》《日出》,能够对本课时所学的电影音乐产生兴趣。
2、聆听《悍牛与牧童》这首电影配乐,让学生听音乐选择画面,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体验音乐、理解音乐;欣赏《日出》,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并了解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3、能够主动思考音乐在电影艺术中的作用,积极参与探讨电影音乐的特点;能够体验、领会音乐所传达的情感信息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解释;能用所学的电影音乐的知识,为电影片段或画面选配合适的音乐。
三、教学重点:
聆听音乐并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感受、体验乐曲的艺术美,了解其在影片中的应用。
四、教学难点:
理解电影音乐的作用与类别。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今天给同学们播放两段视频,观看无背景音乐动画片《狮子王》片段,再看有背景音乐的《狮子王》片段,思考问题:
1、两段视频有什么不同?
2、有背景音乐的片段带给我们什么感受? 教师:音乐能给我们带来更强烈的视听感受。 (二)进入新课
1、播放无声动画片《悍牛与牧童》 (1)画面表现了什么内容?
(2)应该为画面配什么样的音乐?
学生分组讨论《悍牛与牧童》表现的内容,并试着为其选配音乐。
24
2、播放有声动画片《悍牛与牧童》
(1)音乐中听到了什么声音?(人声、笛声、牛叫、打击乐器) (2)根据对音乐的理解选配画面。
(3)为什么这样安排?音乐表现的是什么情景? (4)为什么牧童能把牛驯服,说明什么道理? 3、练习:分析电影场景,选择适当的音乐。
(1)播放两段没有音乐的电影画面之后,再播放四个音乐片段,让学生进行分析,这两段电影换面适合选用什么类型的音乐?
画面:《音乐之声》片段、《猫和老鼠》片段 音乐:《土耳其进行曲》、《猫和老鼠》音乐片段、《do re mi》、《单簧管波尔卡》
(2)学生分组讨论,选出一名代表发言,阐述本组的讨论结果,注意让学生说明选择的原因,学生之间相互评价。
(3)播放配乐之后的两段电影画面加以验证。 4、欣赏《日出》 (1)导入:
教师:给大家播放两段电影短片,请大家分析一下他们有什么相同之处?(播放香港影片《长江七号》和美国影片《超人》)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相同的配乐。 (2)进入新课,简介作品创作背景。
教师:两部影片相同的配乐诗德国作曲家理查·施特劳斯所创作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的第一乐章《日出》。
(3)听作品,想象乐曲所表现的情景。描绘一下从乐曲中感受到的情境?
乐曲表现的是日出时辉煌而壮丽的情景,作曲家利用了早晨鸟啼等声音形象,使听众借助联想产生“早晨”的视觉形象。
(4)复听作品并分析。这首作品还被其他影视作品采用,如美国影片《2001太空漫游》《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它代表了影视作品中的一个类别,在影视作品中运用已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了解音乐的丰富功能和灵活实用性。
(5)完整欣赏《日出》。
(6)什么联想一下还有哪些影视作品运用了已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配乐? 学生思考并回答。 (三)、小结、作业
本节课我们感受了电影音乐在影视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已创作的音乐作品在影视配乐中的应用,在以后我们观看电影、电视时,可以关注其中的音乐并加以分析。
教学反思:
《悍牛与牧童》是选自电影动画片《悍牛与牧童》的音乐,它始终配合动画片牧童驯服悍牛的剧情发展。作者运用了现代音乐创作技法,使音乐与画面、情节紧密配合相得益彰。
让学生利用音乐的表现选择画面,讲解音乐表现的特点,让学生真正体验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