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它属于什么调式? 学生:对答、齐唱。
教师:一问一答(范唱前两句),“春天嘛个叫(哟嗬嘿)”,“嘛个”是“什么”的意思,这是问句;“春天斑鸠叫(哟嗬嘿)”,这是答句(师唱问句生唱答句)。前两句一问一答,后两句齐唱。这首歌有几个乐段?
学生:一个乐段。 2、学唱歌曲
教师:单乐段,它有几个乐句?来一起视唱旋律。 教师:它有几个乐句? 学生:两句。
教师:分别是那两句?
学生:第一句第1小节至第四小节;第二句第5小节至结尾。 教师:这是一首两句体单乐段的歌曲,结束音落在哪个音上了? 学生:5音。
教师:那么从终止音5能判断出《斑鸠调》是什么调式吗? 学生:五声徵调式。
教师:下面我们填上歌词,学唱这首歌。感受赣南民歌的特点。 小结赣南民歌的特点。
教师:在我国的丝竹乐中除了江南丝竹还有广东音乐和福建南音。下面我们就分别欣赏它们各自的代表作。
(三)欣赏《赛龙夺锦》《赤兔嘶风》 1、欣赏《赛龙夺锦》 教师:聆听《赛龙夺锦》,想一想它是不是广东音乐? 学生:是广东音乐。
教师: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又叫《龙舟竞渡》,作品是广东音乐名家何柳棠的代表作。 教师:《赛龙夺锦》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赛龙舟的场面。 教师:什么节日赛龙舟? 学生:端午节。
教师:简介《赛龙夺锦》
教师:下面我们再次欣赏,同学们边聆听边想象音乐所表现的情景。另外,听一听音乐中有哪些你熟悉的乐器。
学生:唢呐、扬琴等。
教师:有没有听到音调高的胡琴在演奏? 学生:有。
教师:介绍胡琴——高胡。 2、欣赏《赤兔嘶风》
教师:下面我们来欣赏福建南音套曲《八骏马》中的一个片段《赤兔嘶风》,能不能从音乐中感受到骏马展足的动态,聆听时,辨析一下乐曲中有哪些乐器。
学生:笛、二胡、箫、三弦、琵琶等。 教师:介绍曲颈琵琶
教师:能感受到骏马走路的步态吗?是从旋律中还是从节拍的律动中感受到的呢? 学生:从节拍的律动中可以感受到骏马走路的步态。
教师:它的节奏近似民间“马腿”的鼓点,这种节奏在《八骏马》全曲中反复出现。
16
(四)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唱了江西赣南民歌《斑鸠调》,它是流行于我国南方地区的一种歌舞音乐;欣赏广东音乐《赛龙夺锦》和福建南音《赤兔嘶风》,了解了除江南丝竹以外的丝竹乐器以及它们的主奏乐器。这些都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很好的继承并发扬光大。
教学反思:
这节课在让学生听《斑鸠调》的时候,初听歌曲时,有的学生做出一些表情,皱紧了眉头表示听不了这种女高音的唱腔,有些同学甚至把耳朵堵上,以表不满的情绪。听完一遍后,我没有直接对这首歌曲作任何讲解,再用扁平的声音与通俗随性的声音又作范唱,提出问题:“这次听完以后,大家觉得哪种声音更合适来演绎这首《斑鸠调》来赞美春天呢?”学生的回答很另外满意,他们在潜移默化中,通过教师的范唱与比较,在听觉上渐渐能辨别美声、民族、通俗在歌唱中的一般特点,了解到演唱形式是与歌曲的内容、形式、音域相结合的。
本课时,多以讨论形式为主,进行师生交流。对于学生中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形式的歌曲,在意识中很多同学体现的是对当今潮流推动下,对高雅音乐与经典音乐审美的不适应和意识减弱的现象。另外音乐课本中曲目内容缺乏更新意识也为其中原因。我想,教材与学生时代、现实生活不能作到相结合与统一,而导致音乐课难以融入到学生心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第五单元 环球之旅(二)—欧洲与大洋洲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歌:《桑塔·露琪亚》 二、教材分析: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船歌,3/8拍子,二部曲式. 第一乐段音域集中在中音区,旋律平稳,由于附点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这段音乐张弛有度,使人感受到波浪微微荡漾的感觉。第二乐段音域突然扩大,多集中在高音区,旋律呈现4个大山谷形起伏,乐句都以高音开头,小跳往下而后大跳往上,音符上多标以重音记号以加强本乐段力度,节奏方整,音乐形象地展现了意大利船夫的热情与豪爽。
该曲结构规整匀称,旋律宛转抒情,3/8拍的韵律富有动感,犹如微风吹拂海面,微波在轻轻荡漾,描绘了人们在海面荡舟的动作节律,加上吉他式的和弦伴奏,生动地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桑塔.露琪亚》的欣赏和演唱,让学生充分体味这首意大利民歌将节奏、旋律、曲式、力度等音乐要素和谐统一之美,感受意大利船歌和意大利人特有的热情与奔放,能够对欧洲民间音乐产生兴趣。
2、能够用圆润、激情的声音演唱《桑塔.露琪亚》,并能用肢体语言进行表现。 四、教学重难点:
旋律中出现的变化音以及高音能够准确演唱。 五、教具准备:
17
多媒体设备,电子琴,录音机、音像资料等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在《桑塔.露琪亚》的音乐声中欣赏意大利风光。请同学们通过短片,讨论所听到和看到的内容。(世界上有很多宏伟的建筑和美丽的风景,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区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欧洲去领略意大利民歌的浪漫和风情吧。)
学生回答:威尼斯 贡都拉 《桑塔.露琪亚》船歌 歌曲节拍3/8
老师补充:这种三拍子的,给人摇晃荡漾感觉的,情绪色彩大多开朗豪放、热情洋溢的音乐体裁就是意大利船歌。这种体裁的产生发展与威尼斯的游览船——贡都拉有关。
威尼斯是一个水上城市,全市一共有100多条大大小小的运河。水上的贡都拉就是人们的交通工具。这种轻盈纤细、造形别致的小舟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贡都拉的船身特点,首尾均有翘起,适宜在水巷中航行,这种船体多漆成黑色,用单桨划船。船家们都喜欢唱当地的民歌,歌曲节奏韵律与划船节奏韵律一致,久而久之形成了船歌这种音乐体裁。
师讲解:在那不勒斯有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海滩。它是以意大利民间传说中一位美丽姑娘的名字命名的,它被看做是美好幸福的象征,这就是桑塔露琪亚。今天我们就来学唱这首歌曲《桑塔.露琪亚》。请大家把课本翻到16页,下面由老师来范唱这首歌曲,在我唱的同时,请同学们感受一下音乐,并对照歌词,听听这首歌都描绘了那些景色?(自弹自唱)
(二)、老师范唱、(学生对照歌词,感受歌曲描绘了哪些内容?)(描绘出海面上宁静的月夜、摇曳的小船和深情的歌者。有动有静,动静结合,富有浪漫而幸福的生活情趣,显示出意大利特有的民族民情)
(三)、初步感受,学唱新歌。
1、出示旋律,用以下旋律哼唱出自己的感受。 3/4 5 5. 1 | 17 7- | 4 4. 6 | 65 5- | 师弹琴,生哼唱。 第1遍 师示范,学生找气流从鼻孔中出来的感觉。
第2遍 口中象含口水,鼻子闻到了海水的腥味,脸上吹拂着海风。 第3遍 闭眼想象声音从头顶出来一直传到海面上。 第4遍 随海水边摇晃边唱。 第5遍 保持状态改用lu母音唱。 2、学唱第一乐段。
⑴随琴哼唱第一乐段,体味乐段中有几个起伏?(4个)
找出4个顶点的位置,想想有什么奥妙?(2小节一个起伏,顶点出现很有规律,都出现在2小节中间。)
⑵用手边划旋律线边哼唱体会旋律起伏所形成的荡漾感。 ⑶听辨两种旋律有什么不同? a.有附点节奏
b.没有附点节奏(附点节奏推出了音乐的起伏。) a.有十六分节奏
b.没有十六分节奏 (十六分节奏加强了音乐的荡漾感。) ⑷视唱乐谱,找出自己感觉唱不好的地方,大家一起解决。 ⑸想象美景,演唱歌词。 3、学唱第二乐段。
⑴随琴声视唱乐谱,注意抓住第二乐段的特点:高,强。
18
⑵边哼唱边用手划出旋律线的起伏,想一想与第一乐段起伏的方向有什么不同?(第一乐段是从低到高再到低,象山形,而第二乐段是从高到低再到高,是山谷形。)
4、复听廖昌永演唱的《桑塔.露琪亚》,边欣赏边想象如果此时你在桑塔露琪亚海滩上漫步。你的心情如何?
在哼唱了熟悉的旋律之后,优美的歌声再次响起,同时提问:“他在呼唤谁来到小船上?”有学生说,是请乘船的人;去观光的人;邀请桑塔露琪亚。那邀请她干什么呢?你想象中,她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学生议论纷纷,答案不一。这时,老师伴随着悠远的歌声,将故事娓娓道来:露琪亚是一位那不勒斯出生的女教徒,后去西西里岛传教,遭到迫害,殉教身亡。原来,桑塔露琪亚中的‘露琪亚’原文意为‘光明’,后被引申到天主教里,指驱走黑暗,带来光明的圣女(也就是光明女神)。后来为了纪念被封为光明女神的露琪亚,就把那不勒斯郊区的一个小港口,命名为桑塔露琪亚(santa lucia,圣露琪亚)。下面就用我们美妙的歌声来呼唤光明女神的到来吧.
6、完整演唱。在第2乐段时边唱边表演船夫招徕游客的动作。 (四)、小结
今天我们欣赏、演唱的两首歌曲都是来自于一个有着悠久音乐文化历史的美丽国家——意大利。其实在欧洲蕴藏着很深的民间音乐文化,他们等待着我们去了解,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她是我们人类共同的语言。所以,我们以后不仅要继承本民族的优秀音乐,还应该多接触、了解其他民族的音乐,让我们通过音乐来和世界接轨。
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很重视学生演唱歌曲时的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把演唱的技能技巧融合在教学之中,学生并不感到枯燥和乏味,受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始终以音乐为载体,通过引导学生感受、体验音乐的过程,使学生既学习了音乐,又增加了知识内涵,丰富了情感世界。学生一边划船一边唱歌,歌曲的节奏韵律和划船的动作一致,很自然地感受到船歌这种音乐体裁形成的条件和背景,船歌所特有的优美抒情的旋律和摇荡动感的韵律。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了解音乐体裁,让学生感到自然、生动,易于理解。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学吹竖笛; 2、欣赏:《弗拉门戈》、《优雅》。 一、教学目标:
1、在主动探寻中了解欧洲及大洋洲音乐文化特点,开阔视野,学习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同事了解音乐元素是音乐创作的源泉,激发民族自豪感。
2、通过地图明确欧洲音乐文化分区;通过竖笛吹奏和赏析《波兰圆舞曲》,初步感受、了解波兰音乐文化风格——特别是节拍特点及相关知识;通过对《弗拉门戈》的赏析,进一步感受、体验西班牙音乐中节奏的独特魅力;通过欣赏苏格兰民间乐曲《优雅》,感受风笛独特的音色及五声音阶的旋律特点。
3、掌握竖笛1、2、3、4四个音的演奏指法,熟练演奏《波兰圆舞曲》,体会快速三拍子的节拍特点;了解西班牙弗拉门戈节奏特点及苏格兰风笛音色、五声音阶旋律特点。
二、教学重点:
感受欧洲极具代表性音乐的特点,了解其文化。
19
三、教学难点:
竖笛准确演奏民歌《波兰圆舞曲》,做到气息平稳、音色干净、声部和谐。 四、教具准备:
六孔竖笛一支、六孔竖笛多媒体课件介绍、构造及演奏姿势图、竖笛演奏曲音乐,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 (一)组织教学 1、师生问好 2、律动练习
3、检查出勤及学生带竖笛情况 (二)、导入新课:
教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意大利民歌《桑塔·露琪亚》,体会了船歌的摇曳荡漾,今天让我们继续在欧洲漫游,第一站是波兰(在地图上标出波兰的地理位置)。
(三)、新课教学: 1.学习演奏竖笛:《波兰圆舞曲》 (1)学唱《波兰圆舞曲》旋律
①听琴,默唱高声部旋律,分析曲式结构,找出相同乐句。 ②学生边划三拍子图示边随琴默唱,做到节奏准确。
(2)学习竖笛1、2、3、4的演奏指法。
①随琴分声部演唱旋律,找出与竖笛指法相对应的唱名。
②出示竖笛1、2、3、4演奏指法图,先采用无声的方式练习指法,待熟练后再进行有声练习。
③教师出示竖笛音级指法图,复习已学过的各音级指法,随教师手指图谱熟练变换各音指法。
(3)分声部练习吹奏《波兰圆舞曲》。 (4)合奏全曲。
教师重点强调气息平稳、音孔闭严。 2、欣赏《弗拉门戈》
(1)导语:刚才我们感受了波兰舞会上起伏荡漾的圆舞曲,现在让我们大家再到西欧的西班牙去感受那个国度里音乐的魅力吧!
(2)欣赏一段《弗拉门戈》视频,学生感受其音乐特点。
教师:弗拉门戈是一种源于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民间歌舞,其表演形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吉他伴奏、感受其节奏特点)
学生用拍手和踏脚的方式表现弗拉门戈典型的节奏型 教师:弗拉门戈是西班牙国粹,就像我国的京剧艺术。 3、欣赏《优雅》
(1)教师:刚才我们体验了来自欧洲的两首舞曲,下面请大家欣赏一首苏格兰的民间乐曲,听后回答:演奏乐器是什么?旋律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
(2)介绍乐器——风笛
播放视频或图片,了解其构造和音色特点。 (3)介绍苏格兰民间音乐
教师出示教材谱例,播放音响,要求学生边听旋律边看谱例,并说出其旋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