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三):学习歌曲: 1.节奏的学习:

A、展示小鸟欢快跳跃的节奏(提示休止符的停顿) xx| x0xx x0xx | x0xx x0 |

爱春 天 爱阳光 爱湖 水 爱花 香

B、展示小鸟自由飞翔的节奏(提示附点的时值) xx| x xx x xx| x. xx x. |

小 鸟 小 鸟 迎着 春 天歌唱 C、按节奏朗读歌词。

2、再听歌曲。学生看歌词轻唱感受歌曲。 3、学生轻声跟琴演唱歌曲,教师适当指导。 4、“啦啦……”先放慢速度唱,唱清楚后再连起来唱。 5、全班学生熟练演唱歌曲。(教师提问1、演唱时用什么样的声音来表现?2、用什么样的表情表现歌曲?)

6、在学生较好的演唱第一段后再演唱第二段。

7、处理歌曲: 全曲可用 mp - f - mp 等力度记号来处理。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并唱一唱,比一比,选择一组设计恰当的统一下来。

(四)、全班熟练演唱歌曲。 (五)、分男、女生演唱。 (六)、背唱歌曲,跟录音伴奏唱。 (七)、小结:进行保护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反思:

学生对学过的知识掌握不是很牢固,所以复习是必要的,在聆听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对6/8拍的强弱规律的认识和乐感,效果明显。歌曲的学唱不难,关键是对歌曲情绪的表现。我从一开始就强调旋律的特点,让学生感受情绪。在学习中不仅抓住拍子的特点,也要体会歌词的含义,时刻注意情绪的表达,以情带声让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理解环保的重要性和人类与小鸟的关系。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百鸟朝凤》 二、教学目标:

1、培养爱护鸟类的观念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2、认识唢呐,体验唢呐的音乐表现力。

3、欣赏《百鸟朝凤》能主动感受、体验、模仿动作,养成良好的聆听音乐的习惯。 三、教学重点: 欣赏《百鸟朝凤》,认识唢呐,感受其音乐表现力。

四、教学难点: 在感受理解音乐的基础上,用自己的方式,有独创性的表现音乐。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等。 六、教学过程:

6

(一)、组织教学:

出示《百鸟朝凤》图,讲故事。

师:大家都知道凤凰被誉为“百鸟之王”在我国人民心中是象征吉祥、幸福的神鸟。老师先给同学们看一个有趣的《百鸟朝凤》的故事,哪位同学来讲一下? 学生讲故事(放幻灯片)

(二):新授课程:

师:虽然这只是一个民间故事,但我们能够感受到百鸟朝凤时的热闹气氛。今天我们欣赏的乐曲就仿佛能看到百鸟争鸣的景象。

1、请同学们欣赏《百鸟朝凤》的片段,大家猜一猜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 2、(出示幻灯片)教师介绍唢呐(区别于长笛)

师:唢呐不仅能惟妙惟肖的模仿鸟叫,还能模仿个别小动物的叫声及人的声音等等。唢呐的音色是这样的丰富,今天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欣赏唢呐独奏《百鸟朝凤》。唢呐会用它独具魅力的音色把我们带到鸟的王国里畅游。我们一起来欣赏《百鸟朝凤》,出示主旋律,边听边思考两个问题(幻灯片)

(1)你能听出唢呐模仿了哪几种鸟是鸣叫声?

(2)这句音乐表现了什么动物的叫声?(剪切蝉鸣声) 师:乐曲用欢快的旋律,生动的表现了大自然中百鸟争鸣的热闹场景。

3、音乐活动:

师播放音乐,学生分组活动 第一组做吹唢呐的姿势,表演那种满足、激动的情绪 第二组表演各种小鸟的姿态

4、教师介绍乐曲的背景

5、下面我们就来逐段的欣赏乐曲 《百鸟朝凤》

欣赏引子部分、第一乐段、第二乐段,边欣赏边即兴的做动作。 6、思考: 这首乐曲名叫《百鸟朝凤》“百”、“朝”是什么意思?你还能给乐曲取出另外的名字来吗?

乐曲中这种欢乐的气氛是形容鸟类还是人们? (三)、小结:

同学们,每首乐曲呈现的方式可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音乐都是表达人类真实感情的,以后我们还会学习更多的音乐作品。

最后请大家边听音乐边发挥自己思维的独创性,用丰富的联想与想象音乐表现的场景:(可让学生用画画或文字来表现自己的想象)

我仿佛看到了…… 我仿佛听到了…… 教学反思:

经过尝试和探索,我觉得在课堂上应设景造境,让学生边听边做律动,多给学生表演的机会,这样既可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表演力,还能锻炼学生的胆量,从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7

第三单元 八音之乐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八音”的种类及相应的乐器,并听辨其音色。 2、欣赏:《二泉映月》。 二、教学目标:

1、能够积极感受、体验民族乐器的音色,加深对我国民族音乐的认识和理解。

2、 运用讲解、合作、探究等教学法,在了解“八音”激起乐器组成的基础上,感受主要乐器的音色;运用聆听、分析等教学方法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3、简介“八音”及相应乐器,初步辨别主要乐器音色;学习理解《二泉映月》所采用的变奏是中国民间音乐比较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三、教学重点:

1、掌握“八音”的基本含义,并能说出相应的乐器名称,听辨有代表性的乐器音色。 2、欣赏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探究旋律、节奏、速度等音乐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中的作用。

四、教学难点:

我国民间音乐常见的变奏体曲式结构。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播放二胡、锣、琵琶、唢呐等乐器演奏的音频片段,请学生分别听辨乐器的音色,并说出乐器名称。

学生回答。

教师: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民族乐器之林,学习第三单元《八音之乐》。 (二)进入新课

1、结合音响片段,简介“八音”。

“八音”是中国古代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等八类材料制成的乐器的统称。分别出示乐器图片并播放音频,判断属于哪类乐器。

2、欣赏《二泉映月》。

a、聆听全曲,给你带来怎样的情绪感受?为什么?

教师:演奏乐器为二胡,属于丝类。作品音乐情绪哀怨、深沉,是哪些音乐要素的运用与变化使作品充满这样的情感基调?

b、分析作品。

①出示引子部分的谱例,学生边听边画出此乐句的旋律线。

②再次聆听引子的部分旋律,学生分析:旋律线是上行还是下行?节奏邢台是前紧后松还是前松后紧?力度由弱到强还是由强到弱?

教师总结.

③出示谱例,学生聆听作品的音乐主题。

④建议采用学生可熟练演奏的乐器,例如:口风琴、竖琴、口琴等练习演奏音乐主题。 ⑤学生演唱并熟记音乐主题。 ⑥复听《二泉映月》,音乐主题在作品中以变奏的形式出现了几次? 教师小结。

8

⑦作品中是如何进行变奏的?音乐情绪又有哪些变化?

教师:对比聆听变奏一与变奏二音乐片段,分辨出其旋律上有何异同? 教师小结。

3、简介民间音乐家华彦钧。 (三)、小结

为了继承和发扬我们中国的音乐文化,并把它推向世界,许多伟大的音乐人在努力,许多我们的同龄朋友,比如那些学习民乐的同学也在努力。而我们呢?就奉献一份热爱吧!

教学反思:

通过欣赏,不断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 2、欣赏:《春江花月夜》。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古典音乐名曲的欣赏,感受民族器乐曲丰富的内涵和民族乐器的表现力,培养学生热爱民族音乐的感情。

2、通过学习熟悉民族音乐的发展手法“鱼咬尾”与“换头合尾”。

3、复习“鱼咬尾”这一民族音乐旋律发展手法并体会民族调式的风格,了解“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三、教学重点:

简单了解民族器乐曲“换头合尾”的结构特点。 四、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民族调式的风格。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音色,并欣赏了二胡独奏曲。那么我们想想把所有的民族乐器放在一起合奏是不是别有特色?下面给同学介绍一下民族管弦乐队的编制。(展示民族乐器的图片和民族管弦乐队的位置图,引导学生直观认识民族管弦乐队。)

通过大屏幕的图片以及题目,大家能联想到什么?今天欣赏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春江花月夜》,它是一首有标题的音乐,你能通过标题想象一下它描写的是什么情景吗?

学生:春天、江水、花朵、月亮。

教师:唐朝有一位诗人叫张若虚,他用诗的语言描写过春天、江水、花朵和月亮。(板书: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今天我们看看如何用音乐的语言,用民族器乐来描写这些情景的?

(二)、进入新课 1、初听全曲

教师出示乐曲标题并介绍乐段顺序。请同学们初听时注意乐曲的发展规律,特别是每一段音乐的结尾有什么特点?

9

教师小结。

2、复听选段:江楼钟鼓、花影层叠、渔歌唱晚。 a.引子—江楼钟鼓

教师:我们初听这部作品时,是不是感觉到作品非常有民族性?你们知道这种民族性体现在哪些方面吗?

出示乐曲主题乐谱,引导学生分析乐谱,特别注意结束音,结束在“2”音应该是什么调式?

学生:商调式。

① 视唱这段主题旋律,感受民族音乐的风格; ② 视唱乐段结束句并背唱结束句旋律;

③ 启发、学习传统音乐的一种创作手法:连锁传递“鱼咬尾”。 b.花影层叠

教师:请同学们听赏,6小节之后,节奏有什么变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学生:6小节后节奏变得密集,出现了琵琶用轮指和滚奏的方法演奏的一段旋律。 教师:同学们联想小标题,设想一下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辨听主奏乐器怎样表现“风弄花影,纷乱层叠”。 教师小结。 c.水深云际

①启发、感受江中云、月的倒影及天水合一的意境;

②旋律进行中“八度音程”大跳,表现了水中云的倒影;颤音、波音描绘天水合一的意境。

学生:感受旋律的变化。 d.渔歌唱晚

教师出示乐谱,请学生分析节奏特点,关注后半拍起唱。

教师:在我们中国传统音乐以及民歌中,有很多在表现吟唱时都运用了后半拍起唱的节奏,唱起来很有含蓄之美。

思考乐曲的力度有什么变化? 学生:弱—强—弱。

教师:这样的力度力求表现什么场景? 学生:细心聆听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教师总结 e.回澜拍岸

速度快而热情,加之琵琶扫弦技法的演奏,能够感受到渔舟竞归、江水激岸的艺术情境。

f.欸乃归舟(全曲高潮)

①欸乃——拟声词,用来表现摇橹声。 ②音乐速度的变化:由慢到快。

③乐器数量的变化:由少到多,实际上是力度的变化

教师:这些音乐中速度与力度的变化,使你产生什么联想? 学生讨论。 g.尾声

①感受音乐的意境:归舟远去,一片幽静。 ②听辨主奏乐器——箫; ③知吹管乐器——箫。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在线全文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音乐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989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