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教育学》十套试卷及简答题汇总(6)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1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8. ( )对教育的制约之一是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A.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 D.社会人口 9. 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的( ) A.反映 B.核心C.依据 D.概括

10.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说明教师劳动具有( ) A.复杂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效性

11. 学生要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 A.教育界的主体 B.教育的客体 C.认识的客体 D.既是主体又是客体

12.马克思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 ) A.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体育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C.知识与能力相结合 D.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13. 重祖课程要适合儿童的兴趣需要和教材的心理组织,

从活动中进行教学和教育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形式教育说 D.实质教育说

14. ( ) 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

求和具体规格。

A.教科书 B.教学计划 C.课程计划 D.教学大纲 15.教学中“双基”指的是( ) A.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B.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C.基本知识、基本原理 D.基本知识、基础技能

16. 教学中应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教学具有( )

A.阶级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7. 课程的制约因素是( ) A.生产力、科技、文化 B.社会、知识、儿童 C.方针、目标、理论 D.传统、儿童、制度 18. 教学活动是指( ) A.教师教的活动 B.个别教学

C教加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 19.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现象教学B.个别教学 C.复式教学 D.课堂教学 2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上课

—26—

C.课外辅导 D.作业评定

21. 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

A.《大教学论》 B.《爱弥儿》 C.《教育漫话》 D.《普通教育学》

2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

以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叫(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练习法 D.实验法

23. 学校的首要工作是( )教学原则 A.德育工作B.体育工作 C.教学工作 D.管理工作

24. 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 ) 36.学校的学科设置及要求 B.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周学时数及总学时数 D.各科教材后编、单、节、目

25. 教师要善于用具体形象的语言教学,这体现了教学的(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26. “发现法”后倡导者是( ) A.布卢姆 B.布鲁纳

C.赫尔巴特 D.洛克

27.教师备课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 ) A.教具 B.教案 C.教法 D.教态

28. 在同一节课内同时完成几个教学任务的课叫( )A.新授课 B.单一课 C.综合课 D.复式教学 29. 综合课的中心环节是( ) A.组织教学 B.检查复习 C.巩固新教材D.讲授新教材

30.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客观基础是( )

A.自我教育 B.活动和交往C.学校教育 D.道德内化31. 中小学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A.各科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班、团、队活动 D.课外活动

32.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与这名话

密切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 A. 实际锻炼B.陶冶教育 C.榜样示范D.品德评价

33. 提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进行教育的平等影响教育思

想的教育家是( ) A.杜威 B.马卡连柯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27—

34. 说服的主要作用是( ) A.提高道德认识B.培养道德情感 C.训练道德意志D.引导道德行为

35.( )是思想品德教育模式中一个周期的终结环节。 A.组织 B.评价 C.反馈 D.总结 36. 旨在形成世界观,人生观的叫( )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 C.品德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37. 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是( )原则内涵。 A.从实际出发B.整体性 C.正面教育 D.主体自觉性

38.“吾日三省吾身”体现了德育中( )方法 A.指导自我修养 B.陶冶 C.榜样示范 D.说服教育 39. 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是( ) A.直线上升 B.渐进 C.螺旋式前进 D.倒退

40. 教师对待同事的道德是( ) A.献身教育B.热爱学生 C.团结协作D.严于律己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B B D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A B D B B B D D B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A D C B C C D B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C B A D C D A C C 二、判断题

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的对人身的施加影响的活动。

2.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产生于对成人的摹仿。 3.教育的程度,年限与生产力发展水平成正相关。 4.教育目的就是某一级、某一类学校,培养人的质量规格的设计。

5.教师在学生中应强调权威作用。 6.今天的课程就是明天的社会。 7.教学与智育两者的任务是相同的。 8.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9.教育有德,但无定法。 10.知识就是美德。 1 2 3 4 5 6 7 8 9 10 —28—

√ × √ × × √ × √ √ × 三、配对题

1.《学记》 A.《林哈德与葛骂德》 2.杨贤江 B.教育无目的论 3.布鲁纳 C.社会即学校 4.卢 梭 D.产婆术 5.洛 克 E.有教无类 6.孔 子 F.《爱弥儿》 7.苏格拉底 G.《教育温话》 8.裴斯泰洛齐 H.课程结构论 9.杜 威 I.《新教育大纲》 10. 陶行知 J.教学相 1 2 3 4 5 6 7 8 9 10 J I H F G E D A B C 四、案例分析(用指定原理,对下列案例作简要剖析。20分。)

1.下面是丁教师的一个数学片段:

某生作文常不及格,一次一篇不满500字的作文有几个稍微用得象样的词语,老师在全班加以表扬,并打70分,该生对作文有了热情,于是老师从表扬词语开始,进而表扬该生作文的句子,段落直到肯定整篇作文,并将其成功的作文贴在班上,让同学评论使学生感到自己的进步,

更加努力。后来该生分别在校、区、市作文竞赛中获奖,他的作文进行带动了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劳动了全班同学,请分析丁老师教学成功的原因。

【答案】丁教师成功地贯彻了因材施教的原则(3分)分略(2分)

2.张三是初二语文教师,最近他发现有学生常在课上做小动作,影响学习。初步调查,他发现有的学生很快掌握了教学要求,完成习题后,无事可做;另一些学生却听不懂。习题不会做,干脆就玩。请你分析一下,张老师忽略了什么教学原则?请告诉他应如何做。

【答案】该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违背了可接受性原则和因材施教原则(3分)(1)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发展水

平,从 实际出发进行教学(1分);(2)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有区别地进行教学(1分)

3.请用教师劳动的特点分析“教学有法,但无定法”。 【答案】说明老师劳动具有创造性(3分);教学是有方法的,但却没有固定的模式,因为学生是发展中人,又有个别差异(1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因人、事、时,因此而异,教出自己的风格(1分); 4.下列做法违背了什么德育原则:

某班主任为了搞好班级管理工作,把学生按成绩好

—29—

差分成A、B、C、D四组,A、B组坐中间,C组生两边,D组生在后面加座上,希望通过等级制班级管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其结果并不理想,反而使学生物以类聚,班风越来越差。

【答案】违背了因材放置原则(4分)(说明1分) 五、论述题(每题10分,20%)

1、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规律。

【答案】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这个大系统包括许多系统,社会是一个内部有着有机联系的活动着的整体(2分)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和其它现象与密切联系的(2分);(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分);(2)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2分);(3)教育与文化的关系(2分);(4)教育与人口的走向(2分)。

2、联系当前实际谈谈德育工作应遵循哪些原则?【答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2分);疏导系列(2分);发扬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1分);严格要求与尊重学生相结合原则(2分)因材施教原则(1分);在集体中进行教育原则;(1分);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贯性系列(1分)

教育学试卷七

一、选择题

1.中国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 《大学》 B.《力学篇》 C.《论语》 D.《学记》

2. 普通教育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 )

A.社会教育B.家庭教育C.学校教育D.自然形态教育 3. 教育是一种( )

A.生物现象B.自然现象 C.社会现象 D.心理现象 4. 学校教育产生于( )

A.原始社会末期 B. 奴隶社会初期 C.封建社会初期 D.奴隶社会末期 5. 教育的社会性是说( )

A.教育与人类社会共始终B.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 C.教育随社会历史发展而发展D.教育为统治阶级所占有 6. 教育的职能是( )

A.培养人的活动 B.促进个人发展 C.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D.促进社会发展 7. 教育方针的核心部分是( ) A.教育根本性质、方向 B.教育目的 C.教育根本途径、原则 D.教育规律 8. 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起( ) A.制约作用 B.能动作用

C.只起促进作用 D.促进或延缓作用

9. 教育为政治、经济服务,主要是通过( )表现出来。 A.培养人 B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科文化知识 D参与经济活动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教育学》十套试卷及简答题汇总(6)在线全文阅读。

《教育学》十套试卷及简答题汇总(6).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6066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