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
一、活动背景: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生活水平也在日益提高,人们在享受高质量生活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制造各种废物。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的不断产生,使得废物正成为困扰人类社会的一大问题。全世界每年要产生超过计划10亿吨的废物,大量的生活和工业废物由于缺少处理系统而露天堆放,垃圾围城现象日益严重。正确地处理废物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事情。最好的方法就是将废物充分利用,变废为宝。而对于小学生而言,这些废旧物品到底有哪些危害呢?他们并没有多少了解,究竟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能不能回收?这些作为五年级学生并不特别清楚。因此通过开展“变废为宝”科技实践活动,让学生有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让他们知道什么是废物,了解废物的另一用途,培养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处理废物,让他们养成爱动脑筋,爱动手的好习惯,这对于了解环境,爱护家园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活动目标:
1、学会开展调查活动,了解人们在生活中造成的废旧物品污染,认识人与 环境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
2、培养学生做事有条理,学会收集和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制定活动计划: 学写调查表、倡议书,用多种方法,展示调查结果。
3、培养生活能力:在对资料的收集、分析和外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 意识,团队精神。掌握人际交往的方法和现代教育信息工具等。
4、开展回收废旧物品、“变废为宝”小制作的活动,初步养成保护环境的行 为习惯,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相互交流回收生活废品的心得体会, 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5、在调查活动中懂得从长远利益出发有,保护生活环境,提高环境质量。 三、活动内容(分为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是基础课,主要以认识废物为核心,通过对废物的概念的理解,知道什么是废物,废物有哪些危害,了解“白色污染”现象,重点了解废物给我们生活环境所带来的危害。研究学生如何撰写结题小论文或结题报告,进行成果展示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表达能力。学会撰写小论文。形成一些创造性的成果。
第二部分是实践调查课,学生在了废物的构成和分类后,以废物调查的形式从身边开始向外扩展尽可能多地了解废物产生的种类途径、具体危害,并且根据自己的调查,绘制出废物构成图,完成废物情况调查表。通过实地调查,使学生
从内心受到震撼,真切以废物给人少、给我们居住的地球带来的危害,从而让学生形成强烈的环保意识。
第三部分是资料查阅。这一部分的内容主要是拓展学生的知识,通过上网或查阅图书,了解目前废物利用的先进技术,从而使学生能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初步收集信息的能力。重点研究在实施课题研究过程中对不同学生的方法指导与评价策略。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能根据课题的需要设计活动方案,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进行研究,进行初步的探索与创造。
第四部分是在收集了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大胆进行废物利用的设计,对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一次综合应用,进行成果展示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动手能力。
四、活动对象:四年级
五、活动安排及过程:1-2周:确定主题。
活动的主要内容:1、自己所感兴趣的内容和想了解的问题。 2、根据内容自由分组并确定各小组
3、学习如何制定调查研究方案和学习调查与记录方法
4、“废旧物品”课堂教学,观看“废旧物品”课件演示。 3-6周:开展活动。
活动的主要内容:1、调查“废旧物品对环境的污染走出校园,开展环保
实践活动情况”,填写调查统计表。
2、研究处理废旧物品的措施方法,写出好的点子、建议, 向小区的居民提出对环境污染的整改意见,宣传普及 对生活垃圾的环保知识。 7-8周:成果展示评价。
活动的主要内容:1、美化家居环境:废物利用,手工制作,采用自己设计 并动手制作成装饰品如花瓶、糖果盒、杂物柜、花篮、 娃娃、灯笼、玩具舰艇等。
2、资料的梳理、整合。通过各种形式对生活环境举行汇
报展示、评价。 六、活动评价:
根据学生所要研究的内容和所遇到的困难,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如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调查问卷,怎样进行调查;做好活动记录;小组如何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在活动过程中学生所产生的心理情绪变化,及时地关心、疏导,鼓励学生克服困难,投入活动。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需要经常到社会上进行观察、拍摄、调查。所以活
动前老师进行安全教育,防止学生在活动中发生意外事故。指导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注意安全,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教育学生取得家长的支持,可以要求家长进行指导上网收集资料,拍下
更多身边真实、宝贵的图片。
在这段时间,学生走出教室,融入大自然,投身到社会中,热火朝天的开展调查访问及相关实践活动。面对收集的丰富资料,学生进行了整理与归类,他们还向其他组的成员学习了更多更好的方法,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在活动中体验到了无穷的乐趣。他们完成了各种调查以及相关的表格,拍摄了照片,制作了许多精致的作品。最后举行了一次成果展示会,展示的内容包括:拍摄的照片、调查采访的结果、用废旧物品制成的小作品、提出的变废为宝金点子,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评出“创意之星”“环保之星”等。
《考察“白色污染”》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能调查出部分地方的“白色污染”情况。
2、以后减小用一次性的塑料,减小“白色污染”,爱护环境。
重点难点:让学生调查部分地方的“白色污染”情况。 课前准备:课前调查家里人对“白色污染”的看法。
教学过程
什么是“白色污染”,“白色污染”对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危害? 二、教学过程。
1、回顾分小组调查情况,
第一组:通过看书、上网查询。第二组:到餐厅、酒家调查
第三组:到菜市场,超市调查。第四组:到河流、湖边、路边观察情况。 2、各学生在家庭调查家庭一天产生多少白色污染物,完成调查报告表后,在小组内汇报,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在班里面汇报。 3、各小组汇报调查结果。
4、教师总结。
5、小组汇报:妈妈、爸爸、和其他家里人对“白色污染”的看法与想法。选出具代表性的在班里面汇报。
6、对学校白色污染的调查。先在班里面调查,还可以调查老师,再算一算:每天一共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又要用掉多少个塑料袋,占地多少平方米。
三、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做了很多调查,相信你们对“白色污染”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希望你们以后你注意,减小“白色污染”。 四、学生谈收获和体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开展一些走进生活的实践活动。生活是最具有鲜活力的,一切脱离生活实际的教和学都显得苍白无力。因为学生都不了解什么是“白色污染”,自然就不会理解“可怕”。我在讲授这节课前,利用学生中的家长、亲戚、朋友等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分小组,联系好以后,开展一些数据的调查、收集,然后再与成员进行交流实地观察。通过这节课,我应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引导学生开展一些小调查、小实践、小实验、小研究等应用性的活动,促进学生将知识学习融入到火热的生活中去,增强感受体验能力,培养学生具有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自身和关注自我的意识。
在活动中使学生得到心理上的满足,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鼓励尽可能多的学一、谈话导入。
生参与活动。营造浓厚的氛围,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有效地培养学生从实际出发,从生活实际出发,到那时,课堂一定会不再“沉默”。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 新北区浦河实验学校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