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判断,并说明理由。
2.估一估。(完成教材“练习一”第9题。) 圈出合适的答案。先圈估计的,再圈实际测量的。 3.谁说得对?(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0题。) 出示题目,让学生观察。
第一幅图长5厘米,对吗?(错,没有对准刻度0,不能说是5厘米。) 第二幅图长4厘米,对吗?(对,7厘米-3厘米=4厘米。)
第三幅图大约5厘米长,对吗?(对,接近5厘米或超过5厘米一些的,我们都可以说是大约5厘米。)
4.量一量。(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1题。) 乌龟要爬( )厘米就能吃到小鱼。 让学生拿出尺子量一量,说一说。
请你提一个数学问题并解答。(学生提问题,再解答。)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课题: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 第 1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竖式计算,提高计算能力。
2.通过观察、操作,自主合作归纳出笔算加法的法则。 教学重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算理和规范的书写格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出示单元主题图。)今天可真热闹,光明小学的同学们要去参观博物馆,
同学们请看图,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让学生看图说。
生1:每个班由2名老师带队。 生2:二(1)班有35人。 生3:二(2)班有32人。 生4:二(3)班有37人。 生5:二(4)班有34人。
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自由提问。)
教师引导:老师也有一个问题,二(1)班学生和本班的带队老师一共多少人? 二、探究新知
1.尝试列式。
要求“一共多少人?”,我们先要知道哪些条件?在小组里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一说,再和全班同学说。
学生:二(1)班的学生人数和带队老师的人数。
提问:你能找到这些已知条件吗?{二(1)班35人,带队老师2人。} 求一共多少人,该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算式:35+2=。) 追问:35加2等于多少呢? 2.领悟算理,巩固拓展。 (1)交流口算方法。 你能口算吗?
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摆一摆。
指名说口算过程,结合摆小棒,边说边摆。 ②学生互相说,教师巡视指导。 指名上台演示。
③教师小结:35有3个十和5个一,摆3捆小棒是30,5根小棒是5,再拿2个一,和5个一合起来就是7个一,合成3个十和7个一,所以35加2等于37。
(2)用计数器拨。
十位上拨3个珠子,个位上拨5个珠子来表示35,再把2个珠子拨在个位,合成7个一,合起来就是37。
追问:“2”为什么拨在个位上,拨在十位上可以吗?(不可以。它是个位数。) (3)竖式计算。
这样的算式也可以写成竖式,用笔算。根据摆小棒和拨计数器的过程我们可以得到:
十 个 3 5 + 2 十 个 十 个
3 5 + 2 7 3 5 + 2 3 7
教师:边讲解边板书:先写“35”,在35的左下方写“+”,再写“2”,再画“——”(等号线),最后在等号线下面写出得数。
追问:“2”写在什么位上,和哪个数对齐,为什么不和十位上的“3”对齐? 教师指出:2是个位数,个位与个位对齐。计算时,把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下面,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下面。注意竖式的书写格式,严格要求数位对齐,等号线用尺子画。
请学生自己写竖式,指名在投影仪上展示,集体订正,其他学生同位互查。 三、反馈完善
1.练一练。
(1)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1题。 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课本上填写。 集体交流:
①32+6列竖式时6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②24+3列竖式时,要注意什么?
③5+43列竖式时,5在什么位置,和43中的哪个数对齐,为什么? (2)完成教材第12页“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看图列式计算,完成后集体交流、订正。 2.判断对错。
53+20=56 3+46=76 4+25=65 5 3 3 4
+ 2 + 4 6 + 2 5 5 6 7 6 6 5 学生判断对错,并说明理由。 强调:列竖式时,个位与个位对齐。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第 2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1.结合直观演示初步理解相同数位对齐和从个位加起的算理列竖式计算的。 2.进一步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的笔算方法。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 教学难点:列竖式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多媒体出示例2情境图。)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二(1)班35人,二(2)班32人。
根据这两个条件,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
让学生提问,教师板书:二(1)班和二(2)班一共多少人? 追问:要知道两个班共有多少人?怎样列算式? 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35+32=) 二、探究新知
1.这是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你能计算吗?
引导学生讨论怎样计算“35+32”,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是用摆小棒的方法或是用竖式计算或是口算。
2.交流算法。
(1)先请摆小棒的学生边摆边说计算过程。
提问:你是从哪一位加起的?口算时应注意什么?(从个位加起,注意:相同数位相加要对齐。)
为什么把5根小棒和2根小棒合起来?(它表示5个一和2个一,合起来是7个一。)为什么把3捆和3捆合起来?(表示3个十和3个十,合成6个十。)
结果是多少?(把6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67。) (2)竖式计算。
让学生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指名学生展示演算过程。 课件演示笔算过程。 十 个 3 5 + 3 2 十 个 十 个
3 5 + 3 2 7 3 5 + 3 2 6 7
教师追问:为什么3和3对齐,5和2对齐?(两个3都在十位上,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对齐,5和2在个位上,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对齐。)
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个位,再算十位。)
引导:写竖式的时候要注意什么?用竖式计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从哪一位加起?
学生交流,尝试归纳。
教师小结: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算起。 3.练一练。 判断对错。
54+3=84 62+24=86 45+14=95
6 2 4 1 5 4
+ 2 4 + 5 4 + 3
8 6 9 5 8 4 学生自主判断,并说明理由。
教师指导: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个位和个位对齐。要从个位加起,个位相加的数写在个位上,十位相加的数写在十位上。 三、反馈完善
1.算一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1题。)
让学生看题,直接写出得数。集体交流,说说计算方法,交流得数是否正确。 2.列式计算。(完成教材“练习二”第2题。)
学生列式计算,重点检查92+4、3+45、13+72的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四、反思总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五、课堂作业
《补》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减法(二) 课题:进加位 第 3 课时 总第 课时
教学目标: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7-2018新人教版小学数学2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