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 我的身体我爱护——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意外死亡和意外伤害是威胁我国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原因,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既要让孩子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又要保证孩子的人身安全,这就需要家长了解一些儿童自我保护的知识,并且能够灌输给孩子,做到防患与未然。
首先,要不厌其烦地告诉孩子有关的安全常识。譬如,不要接触电源插头、不要玩火机火柴、不拿刀剪之类的锋利物品当玩具、不要独自到河边井边玩耍、抓予 台、不到楼顶追逐、不到公路上玩玩具车等等,同时还要教孩子一些遇到危险情况时自我救护和逃生的常识,例如房中失火,应迅速跑出门外呼救;手指扎伤,应用 净布或者干净的手指封住伤口等。交通安全教育也要重视,让孩子知道“红灯停、绿灯行”,行走要走人行道,横过马路要去天桥或斑马线,不要在公路上追逐打闹等。有些家长为孩子买玩具不异重本,却忽视了玩具的安全性,结果孩子让玩具所伤之事屡见不鲜。
其次,要帮助孩子分清哪些事和人物该模仿、哪些不该。孩子的言行多半是从模仿中来的,通过故事、影视和日常生活中的事,使孩子懂得为了某种有益的目的不 怕困难、艰险乃至牺牲是勇敢行为,是值得模仿的;而不分是非、不顾后果的盲目蛮干则是愚蠢鲁莽的,教育孩子不要去做那些毫无意义的危险之事。需要注意的 是,由于孩子年幼,分辨力差,因此不能让孩子观看“儿童不宜”的影视,否则让孩子模仿了不该模仿的行为,就后悔莫及了。
再次,父母应该让孩子记住家庭住址、家长姓名及其工作单位和电话,这样万一孩子被拐,警方也易于查办。平时不要让年幼的孩子独自在家,告诉孩子不要轻易 接受陌生人的礼物、给陌生人开门或跟陌生人走(即使对方声称是父母的朋友);万一迷路或走失,不要
着急或乱走,应就近找警察叔叔或到附近的学校、企业等求 援;如果离开父母不太久的话,最好留在原地,等父母回来。
第四课 你们先走我最后——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
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都存在着一个与人交往的过程。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这种能力。然而如今的孩子因为生活在优越的“温室”中,他们缺乏与人交往合作的机会。要求他们自觉地与人合作、分享,那根本不用谈。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自利等表现。而当今社会与他人交往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那么如何从小培养孩子团结合作的交际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孩子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
环境是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儿童发展的资源。孩子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因此创设良好的环境为孩子团结合作品质的形成奠定基础。其中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 1.物质环境的创设
孩子园的孩子喜欢具体生动色彩鲜明的形象,每次在老师布置教室的时候,他们都喜欢围着看,好奇地用小手摸摸,一副跃跃欲试的样子。于是我们在环境布置中结合团结合作的主题内容,鼓励孩子主动参与、师生合作共同布置。例如:墙面布置中“我的自画像”,师生通过画画、贴贴、剪剪等共同创作完成了一幅幸福的大家庭,而孩子们经常会带一些自己喜欢的照片、大头贴等,让他们与老师、同伴一起说说、看看。 2.心理环境的创设
心理环境是一种隐性的环境,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气氛,一种感觉。教师在孩子园孩子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有着极其重
要的意义。在平时的各个活动中,我们总能以理解、分析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行为,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引导孩子去倾听同伴的叙述。我们教师经常会说一些这样的话:“老师有件高兴的事,好想告诉大家,让大家与我一起分享快乐!”“你有什么不开心的事就说出来吧!让我们一起替你想个好办法!”“你们商量、合作,真好!”“我这里有一本好书,我们一齐讲故事吧!”你们都想当司机,每人给车加油了,汽车开不动,怎么办?”教师引导的话语、赞许的目光、微笑的面容、亲切地点头等,能使水朋友们受到极大的鼓舞,因而进一步强化团结合作的动作,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恰当的行为。 二、为孩子提供多样的实践活动。
游戏是孩子最乐于参与的活动。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一同游戏,合作分享的机会是很多的。如:在区域游戏中常发生因喜爱同一种玩具而发生的争执现象,分析原因后,我们引导孩子同伴之间必须共同商量、友好合作、互相配合,这样才能使游戏顺利进行下去,分享共同游戏的快乐。又如:带孩子到户外散步时,看见蚂蚁运粮食,孩子们会蹲在一边饶有趣味地看着。抓住这一机会,就引导孩子讨论: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蚂蚁来搬这块粮食呢?蚂蚁们会如何呢?于是,我们抓住这个契机,给孩子们玩合作搬玩具、搬大积木等游戏,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知道了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同时在教育教学这一环节中,我们把分享目标划分成:物质分享和精神分享,又把精神分享划分成分享快乐与共担忧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以孩子的兴趣为出发点,如:在物质分享方面,我们开展了相应的主题活动“你变我变大家变”“我是中国娃”等,让孩子从家里带一些自己喜欢的食物来园,通过合作制作、共同分享,让孩子们懂得“我把好东西分给你,你快乐,我也快乐”的道理,在精神分享方面,则通过故事“苹果
树”、“忧伤鸟”等意在让孩子们知道分担别人忧愁,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原来也是件快乐的事这样的实践活动,既激发孩子学习的兴趣,更让孩子真正地体验到了团结合作的愉悦。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在这些活生生的实例中,孩子们团结合作的意识又得以进一步的巩固与深化了。
三、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
孩子在没有进入孩子园之前,生活在家庭的小天地中,是被关爱、被满足的重要对象,因而没有团结合作等方面的意识。而进入孩子园后,集体教育是孩子有机会与同龄人游戏和交流促进其社会化的萌芽。如:在主题活动“我是中国娃”中,通过集体过中秋节,品尝各种各样的月饼来让孩子充分地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与同伴共同合作与分享原来是如此的快乐。而个别教育是促进每位孩子在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的有效途径。众所周知的“水桶”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单站不可能是整齐划一的。由此,个别教育工作也显得尤为重要了。例如:有位叫邵强宇的小朋友,虽性格开朗活泼,却有攻击行为,不会合作、不爱分享,没有自己的朋友,显得比较孤立。但根据对邵强宇的观察,发现他有交朋友的愿望,由于方式的不确,同伴们都不愿跟他玩。因此,我们把培养邵强宇的重点放在“学习正确的交往方式,建立与同伴合作与分享的良好关系”上,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反复指导和强化孩子的积极行为让其逐步内化成为良好的品质。 四、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
由于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除了在孩子学校进行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外,家长很少注意让孩子参加这类社会公共活动,在父母、长者面前都是“独占”“独享”
的小皇帝。针对这一情况,我们结合重阳节,我们要求孩子回家为长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姚村小学家长学校教材(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