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
一、目的
学习醋酸纤维薄膜电泳的操作,了解电泳技术的一般原理。
二、原理
带电颗粒在电场的作用下,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称为电泳:采用醋酸纤维薄膜为支持物的电泳方法,叫做醋酸纤维薄膜电泳法。醋酸纤维薄膜由二乙酸纤维素制成,它具有均一的泡沫样的结构,厚度仅12μm,有强渗透性,对分子移动无阻力,作为区带电泳的支持物进行蛋白电泳有简便、快速、样品用量少,应用范围广,分离清晰,没有吸附现象等优点。目前已广泛用于血清蛋由、脂蛋白、血红蛋白、糖蛋白和同功酶的分离及用在免疫电泳中。
三、器材
1.醋酸纤维薄膜(2×8cm) 2.常压电泳仪 3.点样器 4.培养皿 5.粗滤纸 6.玻璃板 7.竹镊
8.白磁反应板 9.新鲜血清
四、试剂
1.巴比妥缓冲液(pH8.6,离子强度0.07)
巴比妥2.67g,巴比妥钠15.45g,加水至1000m1。 2.染色液
含氨基黑10B 0.25g,甲醇50ml,冰醋酸10ml,水40m1。 可反复使用。 3.漂洗液
含甲醇或乙醇45 m1,冰醋酸5ml,水50m1。 4.透明液
含无水乙醇7份,冰醋酸3份。
五、操作
1.浸泡:
用镊子取醋酸纤维薄膜一张(识别光泽面与元光溶面,并在一角做上记号),放在缓冲液中浸泡20min。
2.点样:
把膜条从缓冲液中取出,夹在两层粗滤纸内吸干多余的液体,然后将无光泽重面朝上平铺在玻璃扳上。将点样器放置于白磁反应板中的血清中沾一下,再在膜一端1.5cm处轻轻地水平落下并随即提起,这样即在膜条上点上细条状的血清样品。掌握点样技术,是获得具
有清晰区带的电泳图谱的重要环节之一。
3.电泳:
如图1.在电泳槽内加入缓冲液,使两个电极槽的液面等高,将膜条无光泽面向下平悬于电泳槽支架的滤纸桥上(滤纸桥是联系醋酸纤维薄膜和两极缓冲液之间的桥梁)。膜条上点样一端靠近负极。盖严电泳室,通电,调节电压90~100V,电流强度0.4~0.7mA/cm2,通电45~60min,待电泳区带展开2.5~3cm时,关闭电源。
4.染色:
电泳完毕后,将膜条取下放在染色液中浸泡10min。
5.漂洗:
将膜条从染色液中取出后,在漂洗液中漂洗数次至无蛋白区底色脱净为止,可得色带清晰的电泳图谱。从正极端起,依次为:清蛋白、α1蛋白、α2球蛋白。β蛋白、γ球蛋白。如图2所示:
定量测定时,可将膜条用滤纸压平吸干,按区带分段剪下,分别浸在0.4N NaOH溶液中,并剪下相同大小的无色区带,膜条作空白对照,迸行比色;或者将干燥的电泳图谱膜条放入透明液中浸泡2~3min后贴于洁净玻璃板上,干后,即为透明的薄膜图谱,可用光密度计直接测定。
实验二 酪蛋白的制备
一、目的
学习从牛乳中制备酪蛋白的原理和方法。
二、原理
牛乳中主要的蛋白质是酪蛋白,含量约为35g/L。酪蛋白是一些含磷蛋白质的混合物,等电点为4.7。利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低的原理,将牛乳的pH调至4.7时,酶蛋白就沉淀出来。用乙醇洗涤沉淀物,除去脂类杂质后,便可得到纯的酪蛋白。
三、器材
1.牛奶 2.离心机 3.抽滤装置
4.精密pH试纸或酸度计 5.电炉 6.烧杯 7.温度计
四、试剂
1.95%乙醇 2.无水乙醚
3. 0.2M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A液:0.2M醋酸钠溶液 B液:0.2M醋酸溶液
称有机纯醋酸(含量大于99.8%)12.0g,定容至1000ml
4.去A液1770ml,B液1230ml混匀,即得pH4.7醋酸-醋酸钠缓冲液。 5.乙醇乙醚混合溶液:乙醇:乙醚=1:1(V/V)
五、操作
1.将100牛奶加热到4℃。边搅拌边缓缓加入预热至40℃的缓冲液,并调节pH之后,冷却至室温。以3000r/min离心10min。弃去上清液,得酪蛋白粗制品。
2.用水洗涤三次,3000r/min离心,弃去上清液。
3.在沉淀中加入乙醇,搅拌片刻,将全部悬浊液转移至布氏漏斗中抽滤。用乙醇-乙醚混合液沉淀两次,最后再用乙醚沉淀两次,抽干。
4.将沉淀摊开在表面皿上,干燥后得酪蛋白纯品。
5.准确称量后,计算含量,并与理论含量(3.5g/100ml)相比求出实际得率。酪蛋白含量g/100ml:牛乳(g%) 得率=
测得含量?100%
理论含量
实验三 甲醛滴定法测氨基氮
一、目的
初步掌握甲醛滴定法测定氨基酸含量的原理和操作要点。
二、原理
水溶液中的氨基酸为两性离子,因而不能直接用碱滴定氨基酸的羧基。用甲醛处理氨基酸,甲醛与氨基结合,可形成—NH—CH20H,—N(CH2-0H)2等羟甲基衍生物,使
++
NH3+放出的H游离出来,这样就可用碱滴定放出的H,测定氨基氮,从而计算出氨基酸的含量。
若样品中只含某一种已知氨基酸,由甲醛滴定的结果可算出氨基酸的量。若样品是多种氨基酸的混合物〈如蛋白水解液〉,则滴定结果不能作氨基酸滴定量的依据。一般常用此法测定蛋由质水解程度,水解程度的增加滴定值增大,当水解完全后,滴定值保持平衡。但脯氨酸与甲醛作用生成不稳定化合物,致使滴定结果偏低;脯氨酸的酚基结构又可使滴定结果偏高。
三、器材
1、锥形瓶
2、25 ml碱式滴定管 3、移液管
四、试剂
1.0.5%酚酞酒精溶液
0.5g酚酞溶于100mL60%乙醇中 2.0.05%溴麝香草酚蓝溶液
0.05g溴麝香草酚蓝溶于100mL20%乙醇溶液中 3.1%甘氨酸溶液
1g甘氨酸溶于100rnl蒸馏水
4.标准0.100mol/LNaOH溶液,可采用0.100mol/L标准HCl溶液标定
5.中性甲醛溶液
50ml甲醛溶液,加约3ml0.5%酚酞指示剂,滴加o.1mol/LNaOH溶液,使溶液成微粉红色,临用前配制。
五、操作
取3只锥形瓶,编以1、2、3号。于1、2号瓶中各加甘氨酸溶液2.0ml及水5.0ml; 于3号瓶中加水7.0ml。然后3只锥形瓶中各加入甲醛溶液5.0ml,0.05%溴麝香草酚蓝溶 液两滴及0.5%酚酞酒精溶液4滴。再用标准0.1mol/LNaOH溶液,滴定至紫色(pH0.7-9.0)。则每ml氨基酸溶液中含氨基氮的mg数为:
氨基氮(mg/ml)=
(A?B)?1.4008
2注:A——滴定样品消耗NaOH溶液的ml数
B——滴定空白消耗NaOH溶液的ml数
1.4008——1ml0.1mol/LNaOH溶液相当的氮mg
实验四 氨基酸纸层析法
一、目的
通过氨基酸的分离,了解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
二、原理
用滤纸为支持物进行层析的方法,称为纸层析法。纸层析所用展层溶剂大多由水和有机溶剂组成。滤纸纤维与水的亲和力强,与有机溶剂的亲和力弱,因此在展层时,水是固定相,有机溶剂是流动相。溶剂由下向上移动的称上行法;由上向下移动的称下行法。将样品点在滤纸上(此点称原点),进行展层,样品中氨基酸在两相中不断迸行分配。由于它们的分配系数不同,不同氨基酸随流动相移动的速率就不同,于是将氨基酸分离开来。形成距原点距离不等的层析点。
溶质在滤纸上的移动速率用Rf值表示:
Rf值的大小与物质的结构、性质、溶剂系统、层析滤纸的质量和层析温度等因素有关。在一定条件下,某种物质的Rf值是常数。
本实验采用纸层析法分离氨基酸。氨基酸是无色的,利用茚三酮反应,可将氨基酸层析点显色作定性、定量用。
三、器材
1.氨基酸溶液:缬氨酸、组氨酸、亮氨酸和谷氨酸溶液及它们的混合液,各组分浓度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