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最新岳麓版)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 复习提纲(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2-0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2.建立: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是克洛维。486年,他战胜竞争对手,建立了墨洛温王朝。 二、查理曼帝国

1.背景:墨洛温王朝的后世国王大都昏聩无能,致使军队财政落入宫相手中。 2.建立:751年,宫相丕平自立为王,开启了法兰克王国的加洛林王朝。丕平之子查理继承王位后,对内励精图治,对外持续扩张,并与800年称帝,史称“查理大帝”,法兰克王国自此成为查理曼帝国。

3.分裂:843年,查理曼帝国一分为三,构成现代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雏形。

三、教皇与教会

1.教皇国的出现:罗马帝国后期,基督教广为传播,逐渐形成由主教等神职人员主持的教会组织,8世纪中叶,在丕平支持下,罗马主教区发展成拥有自己领土的“教皇国”。

2.教皇与各国国王的关系:既相互扶持利用,又彼此勾心斗角,但最终强大的世俗王权占据了上风。

3.影响:在中古时期的漫长时间里,基督教主宰着西欧人的精神生活,成为西欧最重要的经济与政治势力之一。

第8课 西欧的乡村和城市 一、庄园制度

1.形成:蛮族统治者立国前后,通常以土地来分赐部下,受封的贵族再把土地犒赏给属下,一次类推,逐级赐封,直到最低一级贵族骑士。

2.基本特征:主要劳动者是被被剥夺了基本自由的农奴,其身份与领主的身份一样是世代承袭的;庄园的田地分成领主的自营地和农奴份地。

3.影响:以庄园为基础,西欧确立了相对稳定的封建制度和封建秩序。在西欧封建社会中,农奴与领主构成了两大对立阶级。 二、城市的兴起

1.兴起:11世纪,城市重新兴起,成为一定区域的经济与宗教中心。

2.影响:城市的兴起对封建庄园经济具有瓦解作用,成为吸引农村人口的磁石。 3.基本特征:只是小镇,人数很少;多数是个体手工业者和小商贩,少数是大作坊主和大商人;城市一般建在领主和教会的土地之上,常受到领主和教会的盘剥。

4.获取自治权的斗争:13世纪,许多西欧城市通过和平或暴力的方式挣脱了领主与教会的束缚。

三、大学的诞生

1.背景:城市的复兴和手工业、商业的繁荣为西欧文化事业注入了活力,活跃的社会生活和相对宽松的环境从、则为人们自由思考提供了条件,增加了人们对知识的需求。

2.表现:巴黎大学成立于12世纪中叶;牛津大学创办于1168年,是英国最古老的大学;剑桥大学创办于1209年。

3.特点:欧洲大学学制初期并不统一,15世纪以后逐渐形成一套制度。 4.意义:大学的诞生标志着西欧社会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高等教育与研究单位,形成了专业的教学和研究队伍。大学不仅成为整个社会知识积累与传承的重要场所,而且逐渐成为新思想和新发明的中心,极大地促进了人类社会思想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为近代大学的发展与完善提供了丰富的办学经验。 第9课 拜占庭帝国与君士坦丁堡 一、

1.繁荣:9-11世纪是拜占庭帝国的繁荣时期,首都君士坦丁堡是西亚与欧洲最大的城市。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帝国的军队攻陷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3.地位:拜占庭文化在中古时期的欧洲占有重要地位,它博采众长,既保留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又吸收了东方文明成果,对欧洲乃至世界影响深远。 二、查士丁尼大帝

1.地位: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著名的皇帝,在位近40年,是帝国历代皇帝中文治武功最出色的一位。

2.功绩:查士丁尼东征西伐,夺回了包括北非、亚平宁半岛、西班牙部分地区;主持编纂了《查士丁尼法典》。 三、《查士丁尼法典》

1.颁布:成立法律编纂委员会,要求对自罗马第一部成文法典《十二铜表法》以来的罗马法进行系统的整理,于529年,正式颁布。

2.特点:是不同时期的罗马统治者制定与颁布的法律、法规、命令的汇编,还吸收了许多法学家的研究成果。

3.地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对现代法律体系影响至深。 第10课 阿拉伯帝国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 一、穆罕默德与伊斯兰教

1.创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教规。

2.教义:倡导人们信仰宇宙间唯一的神---安拉,主张凡是信仰安拉的人,不分部落氏族,都是兄弟,信徒称作“穆斯林”,他的相关言论被后人编成《古兰经》,成为伊斯兰教的经典。

3.统一:630年,穆罕默德率穆斯林展开统一战争,首先夺取中心城市麦加,阿拉伯半岛上的众多部落纷纷归附。次年,穆罕默德基本统一了阿拉伯半岛。 二、阿拉伯帝国

1.形成:到8世纪中期,阿拉伯国家成为横跨亚、非、欧的洲际大帝国,伊斯兰教也随之广泛传播。(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2.特征:阿拉伯帝国形成了政教合一的君主专制政体。

3.灭亡:10世纪以后,由于民族矛盾日益尖锐,伴随上层分裂和外地不时入侵,帝国走向衰落。1258年,阿拉伯帝国被西侵的蒙古军队灭亡。 三、阿拉伯—伊斯兰文明

1.原因:阿拉伯帝国奉行比较开明的文化政策,鼓励吸收东西方的优秀成果。 2.表现:9世纪初,哈里发下令大规模引进古希腊、印度、波斯名著,许多哲学、自然科学著作有了阿拉伯文译本,并得到妥善保存。反对偶像崇拜。 3.成就:对几何图形的巧妙构思令人叹为观止,这尤其体现在建筑艺术上,在天文、数学、哲学、史学、地理学、医学等方面,古代阿拉伯人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丰富了世界文化宝库。

文学成就: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天方夜谭》,又名《一千零一夜》。 4.阿拉伯人:阿拉伯人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等传播到西方,又将西方的先进科学文化引进到东方,所以阿拉伯人在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了桥梁作用。

第11课 古代日本

一、大和统一日本

1.进入文明社会:在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3世纪之间形成的一些小国,进入文明社会。

2.统一:3世纪时,以本州岛奈良地区为中心的大和国兴起,其君主被称作“大王”。在4世纪末至5世纪初,大和国吞并了其他小国,首次实现了日本的政治统一。 二、大化改新

1.背景:6世纪末,摄政的圣德太子力推改革,试图按照中国儒家的政治思想,加强中央集权,削弱豪族的势力。

2.经过:645年,孝德天皇继位,设“大化”年号。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正式实行政治、经济改革,史称“大化改新”。

3.影响:大化改新使部民分得土地,摆脱了依附地位,提高了生产者的积极性,促进了日本社会的发展,确立了中央集权制,使日本国家制度趋向完善,成为日本开始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三、武士与幕府

1.原因:8世纪时,日本社会经济制度又一次发生重大改变,班田制逐渐被庄园制取代。为保护庄园,扩张势力,大庄园主建立由武士组成的私人武装集团。地方豪强势力崛起,使天皇的权威受到挑战。

2.表现:12世纪末,武士集团控制了中央政权,天皇成为虚君,日本自此进入近700年的幕府统治时期。

第12课 文艺复兴 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1.背景:14—15世纪,欧洲的生产技术有了明显进步,资本主义生产发生首先在意大利萌生。

2.表现:在14世纪的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借助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开展以现实的人为中心,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文化运动史称“文艺复兴”。 3.实质:文艺复习是一场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主要精神:人文主义。

5.文艺复兴运动的历史意义: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它冲破了教会的精神束缚,焕发了人们的创新精神,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二、代表人物

1.但丁:他是文艺复兴的先驱,作品《神曲》冲击了教会的传统观念,揭露了教会的腐败,强调了人的价值和现实生活的意义,鼓励人们掌握自己的命运。 2.达·芬奇

(1)地位: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人物”,他的画作代表了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2)作品:肖像画《蒙娜丽莎》,歌颂了人自身的美丽,呼唤着人性的觉醒,颂扬了生命的可爱之处。《最后的晚餐》。 3.莎士比亚

(1)扩展:15—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西欧。 (2)地位:被誉为“时代的灵魂”。

(3)代表作品:《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第13课 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掠夺 一、新航路的开辟

1.原因:大西洋沿岸的西欧人有着向海洋发展,取得资源的传统;随着工商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西欧各国的统治者和新兴的资产阶级都渴望从东方获取金银和香料等商品;东西方之间的交通要道被奥斯曼帝国控制,贸易受阻;传播天主教也是西欧人出海远洋的动力之一。 2.条件:指南针的西传;地圆说流行;统治者支持等。

3.表现: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受西班牙王室派遣,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的巴哈马群岛,开辟了通往美洲的航路;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奉西班牙国王之命,率船队穿越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

4.意义:新航路的开辟为西欧殖民掠夺打通了道路,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也由此打破了各大洲相对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密切的整体。 二、野蛮的殖民掠夺

1.最早的殖民国家:伴随了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世界最早的殖民国家,侵占非洲、亚洲和美洲的大片土地,攫取了巨额财富。

2.最大的殖民国家:16—18世纪,英国连续战胜了强大的西班牙、荷兰和法国,确立了世界殖民霸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最民国家。 3.“三角贸易”

(1)过程:欧洲的奴隶贩子从西欧港口出发,用运奴船将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西非海岸;再在西非用货物换取黑人作为奴隶,然后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在美洲,卖掉黑奴后,把得来的金银和生产原料运回欧洲,这就是罪恶的“三角贸易”。

(2)影响:从16世纪到19世纪中期的300多年间,使非洲丧失了上亿的精壮人口,给非洲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殖民国家则赚取了大量的血腥财富,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第14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一、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

1.出现和扩展:14世纪,手工工场最先在意大利出现。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主要商道和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法国、英国等也出现了各类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2.影响: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的出现,不断瓦解着英国的封建经济,也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新兴的资产阶级开始提出自己政治上的要求。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岳麓版)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 复习提纲(2)在线全文阅读。

(最新岳麓版)2018年秋季学期九年级上册历史 复习提纲(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355056.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