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自带食品时,车站或列车能够随时提供开水;列车在运行途中,因某些原因,如铁路线路施工、意外运行事故等而耽搁,在这种情况下,能否保证列车正点到达终点上;准备换车时,有充裕的时间赶上接续换乘的列车等等。这些都是旅客出门旅行的顺畅心理要求。
要满足每位旅客的顺畅心理要求,做到时时顺畅、事事顺畅是不现实的。但是,从旅客运输服务管理角度,应尽最大的努力满足旅客的需要。在为满足旅客需要而做工作的同时,还要做好宣传工作。对旅客要有良好的服务态度,遇到不能满足旅客要求的事情,要进行耐心解释,使旅客明白为什么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旅客旅行的过程中,由于运输部门的原因而发生的延误,影响到旅客旅行的顺利进行,旅客有权了解发生的原因,运输服务人员必须把事情的真相通告给旅客,让旅客心里有数,使其能够对自己下步的行为预先进行计划。
3.3 快捷心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时间观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快捷”成为旅客一个主要要求。缩短旅行时间,迅速到达目的地,可以节约时间,同时减少旅行疲劳。
3.4 方便心理
方便的需要表现在购票、进出站、上下车以及中转乘车等方面的便捷性。“方便”要求减少旅行中的各种中间环节,达到“快捷”的目的。旅客出门旅行,希望处处能够方便,这是一种很普遍的共性心理。
为了适应旅客的方便心理,需要采取一些措施,如车站周围能有方便的交通让旅客方便到达。为了到站后能快速方便的找到自己的候车室,车站可设置多个指示牌,并且客运服务人员应多注意着急、徘徊的旅客,多问旅客的需求等。又比如售票处多开售票窗口,减少旅客排队等候时间;延长售票时间,使旅客随时都能购票。妥善设置候车室、检票口、站内通道引导牌等,减少旅客进站上车的走行距离。列车上每节车厢保证开水及时供应等等。满足旅客的方便心理要求,其要点是使旅客感到处处、事事、时时方便,节省时间,能够使事情顺利办成。
3.5 经济心理
经济心理表现在旅行需要的满足程度与所付出的费用和时间相比较,希望在一定的需要满足程度之下,所付出的费用和时间最少,但旅客在乘车旅行中对经济性
16
的考虑,一般是将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一是花钱的多少;二是由谁出钱,是自己还是报销。
3.6 舒适心理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客对旅行的舒适性的要求提到重要日程,对乘车环境、文化娱乐、饮食、休息睡眠等内容的要求相应提高。这种需要的强度和水平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别是旅行时间的长短往往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所以我们要多确保设施设备的质量,让旅客顺利到家,并且多注意环境卫生,多宣传。
3.7 安静心理
旅客出门旅行,离开家或工作场所,来到站、车与其他旅客一起共同旅行,一直处于动荡状态中。在嘈杂的环境中,尽量保持安宁,减少喧哗,动中求静,这是人之常情,是大多数旅客的共同心理需求,尤其是在人较多的候车室和车厢内,要求更为迫切。
要保持旅客旅行中的安静环境,一方面旅客本身要约束自己,不要大声说话、喝酒猜拳、来回走动等。另一方面客运服务人员有责任加强对乘车环境的管理,积极地组织诱导和制止不利于安静的事件,避免旅客大声喧哗、嘈闹,更要避免与旅客发生口角、争吵,影响旅客休息。
3.8 尊重的心理
受尊重是人的正当需要。每一位旅客都希望自己的人格、习俗、信仰、愿望受到客运服务人员的尊重,能看到热情的笑脸,听到友善的话语,体验到铁路这个临时大家庭的温暖。一旦人格受到屈辱,自尊心受到伤害,便会产生反感,甚至可能导致双方的冲突。这样就会对铁路带来负面影响。
4、 旅客旅行各阶段心理需要的表现
在旅客旅行过程中,不同阶段,存在不同的心理活动和需求内容。累此,需要对每一阶段的心事活动进行分析,实施有针对性的服务,以保证旅客的要求得到满足。旅客乘车旅行的心理活动过程可划分为以下八个阶段;
17
4.1 旅客动机的产生
任何一种旅行都有它的动机,主要表现在出差、旅游或探亲等方面。在作出旅行决定时,旅客常常对旅行的各种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存在一定程度的旅行顾虑。
4.2 旅行交通工具的选择
当旅客决定旅行后,就会考虑旅行工作的选择。旅行交通工具有火车、汽车、飞机、轮船等。对旅行工具的选择受旅行动机、旅行者身份、旅行时间、旅行费用以及旅行工具的安全性、舒适性、方便性、服务质量等方面的影响。
4.3 购票
购票心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4.3.1 购票前的心理
反映在对乘车线路、车次及始发终到时间、购票时间、购票地点、购票手续、车票紧张情况等旅行信息的了解方面。
4.3.2 购票时心理
反映在对旅行信息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上。希望售票窗口按时售票,有良好的秩序,排队不需要太长时间,售票员服务热情,售票准确无误,能够买到符合个人要求的乘车日期、车次、到站、座别的车票。希望有预售、送票等多种服务项目。
4.4 去车站
考虑从住地到达车站所需要的时间,以及市内交通工具的选择。旅客常常担心赶不上车,所以总要提前一段时间到达车站。
4.5 进入车站及上车
在车站等候上车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为多种形式,主要反映为: 能否顺利进入车站
希望办理物品托运的手续简单、迅速、准确;在一个地方一次能够办完所有托运手续,不必增加搬运次数
希望检票地点明显,寻找到候车地点,希望候车场所清洁、温度适宜、空气清新、照明充足、各种揭示牌简明,广播明了、清楚等。信息不清楚时希望一次能够得到清楚、正确的回答,怕服务人员态度生硬,回答时不耐烦、不清楚等。
18
候车旅客多时,担心进站拥挤,希望能按时、有秩序地排队检票进站上车。 漏乘时能得到车站及时处理。
4.6 车上旅行
在车上,旅客的需要表现在物品及人身安全、环境舒适、饮食方便、旅行中的消遣、对目的地基本情况的预先了解等。对长距离旅行的旅客来讲,这些需要表现得更为明显。
在硬座车厢内乘车,希望能够迅速找到座位,放置好物品。希望车内卫生、整洁、不拥挤,饮水、饮食方便,服务人员热情,能够提前通报到站站各,有一定的娱乐设施。
在卧铺车内乘车,希望乘车环境清洁、安静,得到舒适的休息,旅行途中不被干扰。
在餐车用餐,希望用餐方便,卫生可口,质量好,价格适宜。也希望能够送饮食到车厢或买到其它经济济食品食用。
在沿途大站站台上购物,希望能够买到当地土特产品和风味食品。列车到站前,能够得到这方面的信息。
4.7 到站下车及出站
如果旅客到达目的地车站后,考虑到托运物品的提取、城市交通工具的选择、饮食、旅馆等方面。希望能够有秩序、迅速出站;有亲友接站的旅客,希望能够很快见到迎接的亲友。
4.8 继续乘车旅行
如果旅客在到站作短暂的停留之后继续乘车旅行,需要解决中转签字或重新购票,以及在停留地的住宿、饮食等方面的问题。
所以对于旅客的这些心理我们应当多设置车票代售点,并且保证能有方便的交通到达车站,在车站及车上设置旅客投诉点,对于不满意的地方当场投诉当场处理。
5、 旅客旅行心理需要的规律性表现
旅客旅行需要,无论是在总体的表现,还是在各阶段的表现,都呈现一定的规
19
律性,概括为以下三点:
5.1 需要的档次性
随需要的满足,需要的档次在提高。对于旅客来讲,在把乘车旅行的需要转变为行动前,总是先把需要水平定在一定的程度基础上。这样,在其行动时,就会出现两种情况:
5.1.1 需要水平定得太高
旅行条件不允许,需要不能得到实现。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旅客的旅行受挫折,旅客可能会产生两种反映,一是中止旅行;二是将需要水平降低,然后再看旅行条件是否允许。
5.1.2 旅行条件能够满足需要水平的实现
这样旅客旅行的行为能够进行下去。但旅行能够进行下去的同时,旅客的下一步需要水平也会相应地提高。因此,需要的满足,经历了由简单到复杂、低级到高级、物质到精神的发展过程,相互联系又呈现阶梯式上升。
例如:旅客在对旅行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将车票需要水平定为硬座车票,如果到售票处很容易地买到了车票,这时他就可能想到如能买到硬卧票多好;如果硬座票没有买到,而他又必须旅行,这时就会想到哪怕是有张无座号票也行。
5.2 需要的强度性
旅行需要的强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尤其是在旅行的目的、距离、时间以及服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和质量等方面。
5.3 需要的主次性
在旅客旅行过程中,心理活动反映出的需要不是单一的,而是有许多种。各种需要之间又不是并列、不分主次的关系。在旅行的每阶段总有一种或两种需要处于主导地位,其它需要处于从属地位。例如:乘车前,购票需要是第一位的,车票买不到,其他旅行的所有需要都不能成为现实;买到车票后,有关乘车安全、生理等方面的需要则成为主导地位。
所以,要掌握旅客心理活动规律性变化,为深入细致地做好服务工作创造条件。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铁道交通运营管理毕业论文(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