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漫传媒中心、咖啡厅、汽车设计、服装设计、烹饪等,寒暑假则到校外基地体验,同学们在体验基地挂职锻炼, 亲身参与职业体验,会有不一样的收获。当然,我们也建议学生在自己选定的这个领域开展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和义工服务,以期对自己选择的职业有更深切的了解和体察。
经过这样几个步骤,我相信大部分高中生应该会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大致的规划,并知道要实现这个规划需要作出哪些努力。
在职场上,人们喜欢说一句话: 成功的人和不成功的人就差一点点, 成功的人可以无数次修改方法,但绝不轻易放弃目标;不成功的人总是改变目标, 却不改变方法。这句话却并不适合未成年的孩子,在他们进入职场之前,我们必须帮助孩子们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不断地修订自己的职业与人生目标,以期最终接近或者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通向伟大的人生道路。
记者: 对学生进行职业与人生规划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 除了进行职业考察、实践体验外, 学校还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李希贵: 我们推出了3项具体措施: 成立学生咨询中心,为学生配备导师,班主任担任兼职咨询师。学生咨询中心特聘了2名美国专业咨询师及国内4名兼职咨询师,对学生进行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咨询指导。目前该中心已取得初步成效,受到社会、家长和学生的欢迎和广泛关注。
今年新学期开学, 学校为高一的每位学生配备了3位导师,即学术导师、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全方位关注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这样学生可以从不同老师的身上发现不同的优秀品质和不一样的智慧,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思维。
学校还为每个班级配备了由外籍教师担任的助理班主任。外籍教师担任助理班主任,不是去分担班主任的工作,而是通过与学生的交往,培养其国际视野,世界眼光,让学生接受不同文化的影响,养成多元思维和换位思考的习惯。
同时, 我们还要求全校所有班主任都要转变角色, 不仅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还应当
成为兼职咨询师,为每一个有不同发展倾向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
记者: 刚才您谈到了课程, 我接下来要问的是: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十一学校的课程建设有哪些属于自己的鲜明特色?
李希贵: 课程是学校改革的核心, 课程不变,学校就不可能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几年,十一学校作出的最大努力就是全面推动课程改革,使传统的所有学生读一样的书、上一样的课的单一模式发生了根本改变。例如,我们多年前就有了比较成熟的“二?四课程”,近年来又陆续开设了科学实验班、人文实验班、自主研修学院、枣林村书院、中英中美合作课程等多种课程模式,一套具有“十一”特色的课程体系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
“二四课程” 是学生两年学完初中课程,第三年就进入高中内容学习。实践证明这一学制改革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开辟了一条新路。
由市教委批准今年开始面向全市招生的高中科学实验班,以培养未来具有科学精神和科学素养的优秀人才和相关领域领军人物为目标,在完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为不同发展方向的学生开发不同的课程,特别是增加了每年两个小学期的校外考察与实践,包括到大学和科研院所实验室、社会实践场所、国外友好学校等。
自主研修学院为学科素养很高的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 枣林村书院为具备特殊技能的学生开辟新的成才途径; “中英中美合作项目” 提前招生,聘请外教任课,学生毕业后可直接申请国外一流大学;学校还将与美国多所著名中学互派交流生,为学生交流学习提供指导和帮助。
为了把满足不同潜质学生发展的目标落到实处,我们开设了180多门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其中甚至包括马术、滑雪、击剑等课程;我们还开设了法语、德语、西班牙语、俄语、阿拉伯语、藏语、维吾尔语等语言类选修课,使语言课程的内容由原来单一的英语、单纯的外语向多种外语和少数民族语言延伸。
每周三下午的“名家大师进校园”活动,也是帮助我们实现“志存高远”这一培养目标的重要课程。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00多位政治精英、科学巨擘、商界领袖、艺体明星来学校与学生面对面进行交流互动,讲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一句话能够影响学生的一生”,这样的话多了,教育的力量就大了。
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与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也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我们引进了世界上最优秀的国际品牌课程,通过借鉴以期形成十一学校自己的国际化特色课程;我们力争把学校变成一个世界, 用世界的资源办好学校。现在,学校几乎成了一个模拟联合国总部, 每一个班代表一个国家, 研究一个国家,且定期轮换。国际社会已有的组织,如安全理事会、教科文组织、世界环境署、国际原子能机构, 学校里都有相应的模拟组织;同学们还根据国际社会发展的需要,成立一些现在国际上还没有的创新性组织。孩子们能够以这样的形式去关心这个世界,我感到特别欣慰。其他一些活动课程,同学们也根据培养目标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造和开发, 譬如运动会, 每年重复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我们改为三年一循环的国际性运动会:第一届是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 第二届是世界民族运动会, 第三届是五洲城市运动会。运动会期间,一个班或代表一个国家, 或代表一个民族,或代表一个城市, 学生们借此研究世界、认识世界和了解世界, 兴趣盎然, 眼界大开。
记者:的确是非常精彩的课程方案。但是,无论多么好的课程方案,都需要有好的教学方法,课程目标才能落实。那么,在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方面,学校作了哪些努力?
李希贵:是的,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至为关键。在学校里,学生80%以上的时间是在课堂中度过的,如果课堂不改变,学校的教育就不可能真正改变。所以,我们坚持课堂教学改革的价值观,在《学校行动纲要》里明确提出了调整教学关系的要求,其中包括: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是学生的舞台,并非老师展示自我的地方; 减少讲和听,增加说与做。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从来不提问的学生不一定是没有问题的学生;让每一个问题在学生自己的手中得到解决;不占用学生自主学习和休息的时间,是对学生的基本尊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教学计划,将老师的教学计划转变为学生的学习计划,让知识树在学生心里扎根。倡导启发式教学,在教学设计特别是问题设计方面狠下功夫,提出问题的艺术比解答问题的艺术更为重要。如何在课堂的主战场上, 激发学生、点燃学生,能 够鼓励学生大胆思考,最起码也能够尊重和呵护学生的想法??
要真正落实这些要求, 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令人欣慰的是, 教师们对课堂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很高,他们不断挑战自己,努力转变教学方式, 积极探索新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方法,目前普遍实施的导学制和学习任务书制度就是这些变革的具体体现。
不为高考
记者:我特别注意到,《学校行动纲要》20条中第六条提出:“不为高考,赢得高考,追求素质教育与优秀升学成绩的统一实现。” 现在,教育部门似乎都在避谈高考, 高考似乎成了应试教育的原罪。在这个背景下理直气壮地提出“不为高考, 赢得高考”,会有“以正视听” 之效,但会不会因此招来“应试教育” 之嫌? 所以提出这个问题, 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令高中校长们无不感到困惑的问题。
李希贵:必须说明的是,我们十分重视学校的教育质量,当然也十分重视升学率。只是,追求的方式可能与一些学校不同,我们有两个“特别关注”:
第一, 在追求优异成绩的同时,我们特别关注这样的成绩是如何获得的,是靠死记硬背、题海训练、加班加点获得的呢,还是通过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索获得的?这关乎我们的育人目标。因为高升学率不是目的,而全面提高人的素质、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发展才是我们孜孜以求、始终咬住不放的终极目标。为此,学校特别强调改革课堂教学方法,教会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对所有年级、所有学生均实行学分管理,要求每一位学生必须在专业领域之外,包括体育与艺术技能、综合实践活动、义工服务、选修课与社团活动中获得足够的学分,才能毕业。对班级、年级、学科的评价同样如此。这样,不仅能从机制上确保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而且能确保学生在此基础上获得良好的学业成绩,当然也包括升学率。
第二,我们还特别关注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尽管十一学校重点大学的录取率已经接近100%,但仍然有极少数学生没能进入自己心仪的大学。这虽然是“小众”,但我们依然给予了特别关注,对这些学生存在的问题展开专门调查并予以解决。“面向全体” 在十一学校不是一句空话,而是体现在每一个孩子的身上。关心这些孩子的未来,是我们的责任, 也考验着我们的教育良心。
赢得高考
对升学率避而不谈并不是什么好事, 不谈升学率就能证明学校是在实施素质教育吗? 在这方面, 许多人喜欢拿西方教育说事,其实,欧美的学校也谈升学率, 英国的许多学校甚至把自己升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的比率挂在学校的网站上,称为“牛桥率”,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是在搞应试教育。任何事情都不能走极端, 要防止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
另外,我们必须明确,学生个人的成绩是他们的隐私,但学校的考试成绩却不能成为学校的隐私,花着纳税人的钱,就必须让纳税人清楚学校的业绩。现在一些地方打着反对应试教育的旗号,封锁所有学校的成绩,颇有点自欺欺人的味道。如果认为这样就是素质教育,那实在太愚蠢了。
让学生的想法在校园里生长
记者:“在校园里培养有自己想法的学生”,十一学校的这个提法特别有价值,因为有自己的想法意味着有独立思考的精神,意味着有个性化的人生追求,而这恰恰是当代中国公民素质中最匮乏的元素。但是,统一的课程标准,统一的教材体系, 统一的评价模式,统一的中高考??这么多的“统一” 再加上中国延续几千年的抑制个人想法的文化传统,似乎让你们这个“想法” 实现起来有些困难?具体你们是怎么落实的?
李希贵:你提的这个问题,也是我们学校工作的难点。由于各种原因,我们确实统一了许多不该统一的东西,在目前的情况下,要落实这种培养目标也确实存在诸多困难, 但从难处入手正是十一学校一贯的风格。譬如,面对同样的教材,我们倡导运用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我们提出, 要首先梳理学生的学习过程,在弄清学习过程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这种做法难度很大, 因为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过程都有可能不一样, 甚至很不一样,如何尊重这种差异,如何在差异存在的基础上设计自己的教学, 这对老师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但由于我们的培养目标已定,所以,再困难我们也要向前走。譬如, 我们尽可能扩大学生自主成长的空间, 过去由学校老师们来做的事情,现在我们尽量交给学生,让他们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发挥创意。国际文化日、特色运动会、毕业典礼、成人仪式、升旗仪式、名家大师讲座、模拟联合国等活动就全部由学生组织。十一学校的“校园机会榜” 也是激励学生产生想法的一个平台, 如设计学校吉祥物和文化标志, 策划各项大型活动, 制定各种活动预案等, 都以“校园机会榜” 的方式向全校公布,征集响应者。我主持学校工作的第一笔采购是投资30万元购买室外体育活动器械,这项采购从制定采购计划、规划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贵希;创建一所令人尊敬的学校(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