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性结果有:调查小组的问卷调查;采访小组的采访录像;资料小组的整理资料;宣传小组的作品,有手抄报、广告词、倡议书、童谣、歌词等。除此之外,还有每名同学写的活动日记、制作的早餐、设计的早餐食谱,以及小组合作完成的计划表、评价表。
隐性结果是学生经历了一种新颖的、开放的、独立的学习过程,并在此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能力增长和方法积累”。比如,我们在展示交流后,我们班的小主持人神秘地对我说:“今天是她最难忘的一天。”我奇怪地问:“为什么?”她说她的梦想就是当像董卿阿姨一样的主持人,我不禁想:哪怕只有一粒梦想的种子日后能开花结果,我们的付出也没有白费。再比如,录像结束后,我们的小摄影师一个劲地抹眼泪,原来他忘记拧镜头盖了。我的安慰让他破涕为笑。既拉近了师生情感,又用事实教育孩子做事要细心才行。 2、活动结果体现在活动过程中
隐性结果体现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经历活动的过程自然就会有丰富的情感体验,能力的自然生长,方法的不断积累。正所谓:“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经历的过程本身就是成长的过程”。
显性结果体现在过程中的“活动与体验阶段”、“展示与交流阶段”和“实践应用阶段”。
作业第二题:哪些目标没有实现?主客观原因是什么?怎样在细节上改进? 1、 没有做到“全员参与”。
现象:虽然把全班都分了组,但不可避免的是,能力强的学生做得多,能力差的学生做得少。似乎“强者更强,弱者更弱”。
原因:属客观原因,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群、不同事件,似乎都存在这种现象。
改进:指导能力强的学生放手,把机会留给能力较差的学生,并辅助老师指导他们。这样“一举三得”。 2、老师指导过细
现象:在设计调查问卷时,老师做得过多。设计采访问题,也是否定不少孩子感兴趣的问题,换成老师想要的。
原因:主观原因是老师不放心,不放手。客观原因是孩子太小,经验又不足。
改进:时时告诫自己,并努力做到“学生会做的就大胆让学生尝试,不要怕失败。”
作业第三题:设计什么新活动主题,实现活动的完整与连续?
说实话,参加辅导前,从没考虑过“衍生新主题”的念头。现在我感觉这个问题很有价值。
在原有活动基础上,我想拓展开来,活动主题是“爱眼行动”。 之所以选择设个活动主题,是因为我们班这学期戴眼镜人数剧增。还有更多的人抄板书时愁眉苦脸地说看不清黑板,我在生字考试时以减分相“威胁”,要求学生坐姿端正,效果都甚微。
子课题初步设计为:“近视眼的调查”、“近视眼的危害”、“科学用眼的方法”、“爱眼宣传作品”等。教育学生“爱护眼睛、科学用眼”。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小学四年级上册综合实践课教案《早餐的学问》(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