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希波战争与亚历山大的东征 1.阅读教材,了解波斯帝国的兴起。
明确:公元前550年波斯国王居鲁士统一波斯全境,开始大规模扩张,在短短的五十年间,除中国以外的亚非文明古国,如埃及、巴比伦、腓尼基、巴勒斯坦,亚美尼亚和北印度等都被波斯征服,沦为波斯的行省或附庸。到希波战争前夕,波斯帝国已经控制了所有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又用武力使希腊周边国家色雷斯和马其顿臣服、希腊在波斯的狂飙突进中宛如汪洋中的一条小船,朝不保夕。
2.提问:波斯发动波西战争的原因是什么?就双方而言,各属什么性质的战争? 明确:波斯向希腊索要“水和土”。波斯向希腊提出领土要求,这就包含了战争性质的隐性判断,即对波斯而言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对希腊而言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3.教师讲述波西战争的过程:
公元前492年,波斯军队侵入希腊,因海军遭飓风覆没,陆军半途而退。前490年,波斯军队再次入侵,希腊军以少胜多,取得了马拉松战役的胜利。前480年,波军又一次侵入希腊,希军在温泉关挡住了波军的进攻。后来希军被波军包抄,希腊联军统帅、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让大部分希军退走,自己和300名斯巴达战士奋力据守关隘,最后全部壮烈牺牲。波军不久占领雅典,但因在萨拉米岛以东的海战中失败,供应线受到威胁,波军主力不得不撤退。第二年,残留的波军被赶出希腊。此后,希、波在海上角逐争霸。前449年,希波战争以波斯军的失败告终。
4,请学生复述马拉松战役的经过,了解马拉松比赛的来历。 复述时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经过和结果 5.讨论,为什么希腊能打败波斯
明确:(1)希腊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比波斯高;(2)军队编制优越,比曲斯军队组织得更好;(3)希腊绝大多数城邦实行的民主政治优于波斯君主专制;(4)希腊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抵抗
16
侵略的战争,促使希腊内部各城邦紧密团结。 6.读教材,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 明确:亚历山大东征的原因是,“为了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这表明亚历山大和波斯的战争对双方来说,均是非正义的争霸战争。
教师补充:这次远征有深刻的社会和经济根源。当时希腊城邦已经衰落,社会矛盾十分尖锐。一方面,自由民破产日益增多,破产者多靠行乞和各种零星工作糊口,或去当雇佣兵以求生路;而富有者也希望把这批使他们感到不安的社会集团打发出去。另一方面,马其顿贵族和希腊的富有者都热衷于发动战争,以便掠夺土地、财富和奴隶。此外,马其顿的统治集团深感希腊内部不稳,企图以发动对波斯的战争来转移希腊反马其顿运动的视线。
7.学生复述伊苏战役战役的经过,要求能根据插图充分发挥想象,生动展现其掺烈的战争场景。 8.理解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
明确:该目最后一段课文讲的是亚历山大东征的影响。教材主要从两方面来阐述:一
方面东征使亚历山大建立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另一方面东征给东方人民造成 了巨大的灾难。
二、罗马对东地中海地区的征服
1.读教材,了解历山大帝国解体后东地中海地区的状况 教师在学生回答基础上补充:公元前301年亚历山大帝国分裂,在地中海东部形成马其顿王国、塞琉西王国和托勒密王国。当时,东地中海地区处于混乱状态,希腊城邦、城邦联盟、马其顿、塞琉西,托勒密王国等大小国家互相争夺,时而发生战争。公元前280年,塞琉古渡海进攻马其顿,遇害身死。其子安条克一继位,击退了北方克勒特人对小亚细亚侵袭,又同托勒密争霸东地中海。自公前276年到公元前200年的近八十年间,曾与埃及发生过五次争夺东地中海霸权的叙利亚战争,双
17
方互有胜负。这五次战争消耗了塞琉古的国力。公元前195年,安条克三世(塞琉古国王)趁马其顿被罗马打败之际,渡海侵入欧洲,占领色雷斯,并企图吞并马其顿。总之,各国内部矛盾重重,社会斗争十分激烈,这就为罗马征服该地区客观上创造了有利条件。
2.简述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的经过 注意:时间、主要人物、主要战役,
3.理解:罗马征服东地中海地区带来的影响
学生回答后明确:指出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罗马称霸东地中海客观上促进了该地区的和平稳定,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三、十字军东征(学生阅读)
自读要求:十字军东征的原因、参与者、东征的过程,影响。 总结:讨论战争的意义
要引导学生辨证的看待问题,充分允许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作业:学习目标
板书:按以上条目板书 教学反思
第2课 东西方文明的交流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马可·波罗国籍、来华时间、著作的名称;知道“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能力与方法
通过讲解课本中的插图和地图,培养学生识读历史图表的基本技能。
通过本课设计的对带“胡”字蔬菜瓜果的历史考证活动,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马可·波罗东游历史内容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东西方人民自古以来友好交往的史实,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国际
18
交流与合作的意识。
通过学习阿拉伯数字的由来与发展,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知识源于生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态度;同时充分认识阿拉伯人对世界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通过对外国商人、使者频繁往来元朝原因的分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重点 马可·波罗在元朝的活动、阿拉伯数字的由来。 二、难点 东西方和平交往的历史作用。 教具:视频、挂图 课时:1 教学过程:
由《马可·波罗》视频片段导入 一、马可·波罗东游
1.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可·波罗来华背景
学生回答后归纳:马可·波罗来华是在蒙古帝国已经建立、东西方陆路交通大开的背景下实现的。国力强盛、交通方便、对外政策开明。
2.看图,学生复述马可·波罗来华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3.读教材,请学生概括马可·波罗在华经历
一、学习中国语言;二、受皇帝赏识做官;三、受皇帝之命巡游中国各地、出使亚洲一些国家。
可见马可·波罗不是一般地侨居中国,而是深入到了中国主流社会;;积极参与了中国事务,这为他后来写《马可·波罗游记》打下了深厚的社会基础。 · 4.理解:《马可·波罗游记》的内容和对西方的影影响。 提问后明确: 《马可·波罗游记》内容涉及大量中国各地风土人情,中国的社会情况,亚洲东海岸的地貌,还描绘了赤道地区人丁兴旺的情景。从游记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封建社会相当成熟,游记中描绘的“东方神奇”,对还处在黑暗的中世纪的欧洲人,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
19
《马可·波罗游记》对西方人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方面刺激了欧洲人对东方的兴趣,增强了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社会动力;另一方面,游记提出了从欧洲可乘船到达东方的看法,破除了赤道无法穿越的误解,为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宝贵的信息。
二、阿拉伯数字的西传
1.理解阿拉伯文化的特征及其成因
学生回答后明确:由于阿拉伯独特的地理位置——地处欧亚非三洲的接合部,所以,它同时吸收了西方的希腊罗马文化和东方亚非古国文化的养料,形成了兼有东西文明特征的阿拉伯文化。
2.讨论:,印度人和阿拉伯人对数码的贡献
明确:古印度的贡献不仅在于发明十个数字,还创制了与之配套的十进位计算法,这是印度人对世界的重大贡献,也是古代东方文明(不仅局限于印度)的重大成果。这十个数字及其计数法的传播,使世界各地有了统一的计数方法,从而便利和推动了各地区各民族的进一步交流与交往;这套数码的推广对推动数学等自然科学的发展,从而推动人类社会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可见;阿拉伯数字的传播与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
阿拉伯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中介作用。阿拉伯人对数学研究的确作出了很多的历史贡献。当时,欧洲正处在中世纪时代,宗教思想占绝对的统治地位,科学研究得不到发展。欧洲的一些学者还是从阿拉伯传来的书籍中得到科学知识的。通过这些书籍,欧洲人熟悉了几乎整个古代世界的数学创造,但在一开始的时候,却把它们当成了阿拉伯数学的成就。他们把经过阿拉伯人改进的印度数字,也当成了阿拉伯数学家的发明,所以给它起了个名字叫“阿拉伯数字”。
3.请学生再举出一些阿拉伯人在东西方文化传播中起中介作用的例子,并谈谈对阿拉伯文化的影响
明确:在地理上,阿拉伯联系着东方和西方;在文化上,
2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岳麓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全册教案(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