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墓葬的陶器组合多系豆、杯、鬶形壶,且伴有大量陶制酒器,当是商代中原盛行饮酒风气在闽地的反映。陶器的文饰一般为拍印或刻划粗细不一、繁简有别的云雷纹、凸棱式豆柄、宽带状鋬耳及各种动物造型的附加堆塑,使其成为商周时期青铜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4、黄土仑类型文化的陶器上已出现福建的早期文字
属于该类型文化的闽侯古洋遗址(该遗址位于黄土仑东南10公里,地处闽江下游南岸)所出陶器与黄土仑完全相同,但制作工艺略显简陋、粗放。重要的是在古洋遗址还发现50多片刻符陶片。陶文符号多刻划在器物口沿、腹部、底座和鋬耳,先以锐器刻划于陶坯之上而后烧制,其中若干陶文符号类似于黄土仑出土陶文,并与江西鹰潭角山窑址出土的商代陶文近似。
总之,黄土仑?土鼓?、昙石山农耕文化的直接传承,又是殷商文化南传福建的标志性文物。它代表了中原农业文明、祭祀文化向中国南部边远地区的推进。这个推进过程中还吸纳了当地土著闽越文化的某些因素。作为福建商周文化主要构成的闽越青铜文化,受到中原商周主流文化的深刻影响,但又保持了自己固有的若干特点。商周时期闽越青铜文化的典型代表是闽侯黄土仑类型文化。继续深入研究该类型文化,对于理清我国东南地区古代文化的发展线索,探索中原殷商文化与周边文
21
化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还应当注意到,吴城文化向东南的传播,通过万年文化影响到闽江流域以闽侯黄土仑遗址为代表的黄土仑类型。该类型文化,生产工具多数为有段石锛和镞,日用陶器甗形器、罐、尊、瓮等多折肩、圜凹底,几何印纹陶发达,明显是受吴城文化A群陶器影响的结果。 注释:
①福建省博物馆:《福建闽侯黄土仑遗址发掘简报》,《文物》1984年第4期,第23—37页。
②吴绵吉:《闽越起源的探讨》,收入陈支平《林惠祥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论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年。吴绵吉《福建几何印文讨遗存与闽越族》,收入《东南考古研究》第1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③详见钟礼强:《昙石山文化研究》,厦门大学出版社,2005年。 ④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温州市文物处、泰顺县文物馆:《浙南飞云江流域青铜时代文化遗存》,《东南考古研究、第二辑,厦门大学出版社,1999年。
22
⑤徐定水:《温州史前文化初探》,《东南文化》1994年第4期。 ⑥王海明:《温州老鼠山遗址发掘的主要收获》,《浙江文物》2003年第1期。
⑦详见李仰松:《民族考古学论文集出版社》,科学出版社1998年出版。 ⑧详见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新中国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文物出版社,1984年。
⑨详见安志敏:关于华南早期新石器的几个问题,《文物集刊》3,文物出版社,1981年。
文物编辑委员会编:《文物考古工作三十年》,文物出版社,1979年。 《周礼注疏》,卷二十四?龠章?,(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上册,第801页,中华书局1982年版。
《礼记正义》卷三十一?明堂位?,(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下册,第1491页。
孙诒让:《扎迻》卷六,中华书局1989年版。
高天麟:《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的陶鼓辨析》,《考古学报》1991年第2期,第125—139页。
23
鄂博、崇文:《湖北崇阳出土一件铜鼓》,《文物》1978年第4期插页。 叶国庆:《古闽地考》,《燕京学报》1934年第15期;辛土成:《台湾海峡两岸的古闽越族》,厦门大学出版社1988年。
蒙文通:《越史丛考》,人民出版社1983年;陈国强、蒋炳钊等:《百越民族史》,第198页、第221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8年;徐心希:《闽越青铜文化特点及相关问题研究》,《福建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第98页—102页。徐心希:《闽侯黄土仑土鼓小议》,《考古》2006年第1期。
朱维干、陈元熙:《闽越的建国与北迁》,《百越民族史论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2年;吴春明:《闽文化刍议》,《厦门大学学报》1990年第3期,第26页—32页。
福建省博物馆等:《福建近十年的文物考古收获》,收入《文物考古工作十年》(1979—1989),文物出版社,1991年,第138页—148页。 有关闽北考古详见福建省博物馆等:《福建省光泽县古遗址古墓葬的调查和清理》,《考古》1985年第12期;谢道华:《福建建阳山林仔西周遗址调查》,《东南文化》1994年第5期;福建省博物馆:《邵武斗米山遗址发掘报告》,《福建文博》2001年第2期;《福建建阳市山林仔遗址
24
的发掘》,《考古》2002年第3期。
徐心希:《试论新干丈洋洲青铜器群的族属及相关问题》,《南方文物》,1994年第2期。
参见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收入《郭沫若文集〃考古篇》
《周礼注疏》卷三十三?夏官〃职方式?,上册,第861~862页。 《周礼注疏》卷三十四?秋官?,上册,第868页。 《周礼注疏》卷三十六?秋官?,上册,第883页。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临汾地区文化局:《1978—1980年山西襄汾陶寺墓地发掘简报》,《考古》1983年第1期,第30页、第37页。
《周礼注疏》卷十二?地官〃司徒〃鼓人?,上册,第720页—721页。 《毛诗正义》卷十四?小雅〃甫田?,(清)阮正校刻十三经注疏本,上册,第474页。
李学勤:《东周与秦代文明》第十二章《徐、吴、越》,第154页。 安志敏:《全国基建出土文物会展中的石器时代》,《文物参考资料》
2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试论昙石山文化与黄土仑类型的渊源关系(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