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Ⅲ型胶片或性能相近的胶片。 3.3增感屏
使用铅箔增感屏,前屏0。03mm,后屏01mm。 3.3.1在射线照相时铅屏应与胶片紧密接触。
3.3.2所有增感屏都必须小心维护,以避免在其有效的表面上出现缺陷或外来物。 3.4象质计
使用JB4730Fe材质R10系列1/7、6/12、10/16象质计,象质计选用见表3。
要求达到的象质指数 16 15 14 13 12 11 10 9 0.100 0.125 0.160 0.200 0.250 0.320 0.400 0.500 ≤6 >6-8 >8-12 >12-16 >16-20 >20-25 >25-32 线径(mm) 适合的透照厚度Ta(mm) 4.无用射线和散射线的屏蔽
4.1为减少散射线的影响,应采用适当的屏蔽方法以限制受检部位的受照面
13.1.1本规程适用于大于或等于2 mm的碳钢、低合金钢和不锈钢管环焊缝射线透照检测,焊制三通、四通、、管帽、异径焊缝和弯头、焊管的纵缝和螺旋焊缝也可以参照使用。
13.1.2透照底片质量等级和焊缝缺陷等级评定应按管件技术和有关规
定确定,并应该符合图样规定。 13.2透照方式
13.2.1外径大于89mm的钢管对接可采用双壁单投影分段透照。 13.2.2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对接焊缝,采用双壁双投影法,射线束的方向应该满足上下焊蜂的影象在底片上呈椭圆形显示,焊蜂投影间距以3~10mm为宜,最大间距不超过15mm。
13.2.3只有上下两焊缝椭圆显示有困难时,才可做垂直透照。垂直透照可以适当提高管电压。 13.3分段透照的数量
13.3.1外径小于100mm钢管,采用双壁单投影照时,当射线源在钢管外表面的距离小于或等于15mm时,可分为不少于三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为120°;当大于15mm时,可分为至少四段进行透照,每段中心角不大于90°;外径大于100mm的钢管分段透照数量应按7.3条的要求确定。
13.3.2对外径大于76mm且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至少分二次透照,两次间隔90°。
13.3.3对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钢管,其焊缝以双壁双投影法透照时,如能保证其检出范围不少于周长的90%,可允许椭圆一次成象。其检出范围的计算方法应符JB/T4730-2005。 13.4象质计及放置位置
13.4.1外径大于89mm的钢管,其焊缝透照应采用3.4条规定的R10系列象质计。一般放置于底片有效长度的1/4处。
13.4.2外径小于或等于76mm的钢管,采用双壁双影法透照时,应采用JB/T4730-2005附录(补充件)规定的Ⅱ型专用象质计。一般放置在环缝上余高中心处。外径小于或等于89mm的钢管,其焊缝透照一般应采用附录F(补充件)规定的Ⅰ型专用象质计,一般放置在被检区一端的胶片与管表面之间。 13.4.3未焊透或内凹深度对比块
为检测焊缝的未焊透和内凹缺陷的深度,应采用JB/T4730-2005附录E规定的专用对比块进行黑度比较。对比块应平行放置在距焊缝边缘5mm处。 13.5底片质量 13.5.1象质指数
a.象质指数应根据透照厚度确定,底片上必须显示的最小线径与相应的象质指数,见表3。
b.透照厚度值应根据透照方法确定,并应符合JB/T4730-2005附录C的规定。
13.5.2底片黑度、影响识别要求和不应有的假缺陷符合2-12条的规定。 14.验收标准
按合同、图纸及技术条件要求执行。
15.检测报告、底片
15.1检测报告由RTⅡ级人员填写,RTⅡ级人员签发。 15.2报告、底片整理后存档。
压力容器超声波检测通用工艺规程
1.总则 1.1适用范围:
除有特殊要求或说明外,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压力容器钢板、锻件、焊缝(包括堆焊层)的超声波检测和压力容器厚度的超声测定。 1.2引用标准:
(1)《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2)GB150-98《钢制压力容器》 (3)JB/T4730-2005《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1.3检测人员资格:
凡从事压力容器产品超声波检测的人员,都必须经过技术培训,并按“锅炉压力容器无损检测人员资格鉴定考核规则”进行考核鉴定,Ⅱ级人员负责填写报告,解释评定结果。 1.4检测要求:
在进行超声波检测之前,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对探伤面进行目视检查,对未达到表面要求(以图纸要求为准)的工件通知委托单位处理。
2.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 2.1探伤仪
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CTS-22型,CTS-23型。 探伤仪衰减器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ZBY230的规定。 2.2探头
2.2.1采用下列型号探头
单直探头:2.5p20-D
单斜探头:2.5pk1 2.5pk1.5 2.5pk2
2.2.2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2.3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
2.3.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2.3.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公称频率误差不得大于±10%。 2.3.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5mm。
2.3.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率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率应大于或等于6dB。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压力容器无损检测通用工艺规程(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