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唯心主义的两种形态
主观唯心主义:把人的思维夸大为世界的本原。如,“存在就是被感知”、“宇宙即是吾心”、“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万物皆备于我”、“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客观唯心主义:认为某种客观思想是世界的本原。如:“上帝”、“客观精神”、“绝对精神”、“理在事先”、柏拉图的“理念”。
理解:主观唯心主义产生的认识论原因: A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
B只考虑思想与世界的关系不追究人的来源 区分主客观唯心主义的方法:与人与神的联系。
辨析:A凡唯物论都是可知论 B凡可知论都是唯物论
下列哪些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 A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B人的思想最终是由上帝决定的 C人的能动性受客观条件制约的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E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8、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理解:针对世界状态的认识。
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1) 辩证法的历史形态 古代朴素辩证法 唯心辩证法 唯物辩证法
2)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 辨析:
A彻底的辩证法是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相结合的辩证法 B凡辩证法都是科学的思维方法
C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是主观辩证法
6
D唯物辩证法是客观辩证法
二、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1、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内容和形式的理解:内容是客观实在,形式是时间和空间; 共性与个性的理解:共性是客观实在,形式是具体物质形态。 判断:1物质与具体物质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物质是各种具体物质形态的总和。 下列哪些说明了内容决定形式()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B物质的无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无限性 C物质的有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有限性 D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E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内容和形式在时间上具有并存性,物质和意识在本原上无并存性. 下列属于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A物质和原子
B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 C全体国民和个人 D学生与张三同学 E全班同学与张三同学
2、列宁物质定义的伟大意义
A说明了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作了回答。
B说明思维能够认识存在,科学地回答了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二方面
C对所有物质形态的共性做了最高的哲学概括
3、时间和空间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1)物质与运动的关系
7
A凡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 B凡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判断:
A思维运动不是物质的运动
B认为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唯心主义的观点
C认为没有运动的物质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观点 D运动是物质存在的形式
下列哪些运动是物质的运动()
A物理运动 B化学运动 C思维运动 D社会运动 E机械运动 2)时间的定义及特点
时间:物质运动的持续性 特点:一维性(不可逆性) 3)空间的定义:运动着物质的广延性 提点:三维性
4)为什么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A时间和空间离不开物质运动 B物质运动离不开时间和空间 C时空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 5)时空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绝对性:时空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相对性:具体时空是有限的相对的
判断:物质、内容、时空、形式、本质、真象、假象、现实性、可能性、必然性、偶然性都是客观存在的吗?
6)时空的有限性和无限性
有限性:具体事物的时空是有限性
无限性:宇宙时空是无限的;有限时空的转化是无限的。 时空既是有限的又是无限的,是因为() A物质世界的无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无限性 B具体事物的有限性决定了时空的有限性 C物质形态的无穷转化决定了时空的无限性 D有限的界限不断被打破被否定而趋于无限 E无限包含有限,有限体现无限
辨析1:任何事物的时空是有限的,宇宙是物质的,因此,整个宇宙的时空也是有限的。
8
辨析2:物质和具体物质形态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4、意识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映像 1)意识的本质:A客观世界在人脑的主观映像;B人脑的机能和属性:人脑神经系统对外界的反映。
2)意识和语言的关系:人的意识离不开语言,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
3)意识的客观性: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意识的主观性:它的形式是主观的,不同的主体对同一对象的反映形式不同。
5)意识的能动性:目的性、主动性(从现象到本质)、创造性(指导实践创造出新的物质形态)
判断:意识是客观的,是一种特殊的物质 意识具有客观性 意识是纯主观的
意识是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
夸大意识的能动性会导致A形而上学唯物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C主观唯心主义
意识是人脑的一种分泌物
5、意识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工智能是思维模拟
B意识是主观的精神的活动,人工智能是机械的电子的过程 C人的思维有主动性,思维模拟无主动性
辨析:实现意识能动性的根本途径是开动脑筋想问题
6、世界的统一性问题
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多样性的世界有没有共同的本原的问题。 1)一元论:唯物主义一元论;唯心主义一元论 2)二元论: 3)多元论:
判断:二元论和多元论是既不属于唯物主义也不属于唯心主义的中间派别
9
4)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A人类社会的物质前提是客观的(从自然界中进化而来); B人类社会物质载体生产方式是客观的; C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是客观的; D人类社会的实践过程是客观的。 辨析:人类社会的存在是永恒的 5)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劳动:制造和使用工具 劳动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是因为 A劳动使猿爪变成了人手
B劳动使猿脑变成了人脑,使意识得以产生 C劳动使语言得以产生
D劳动中形成复杂的社会关系 二律背反命题:
劳动创造的人和人类社会 只有人才有劳动
问:到底先有劳动还是先有人?
解决二律背反的问题需要运用逻辑:要注意的问题有 A事物间引起关系,逻辑建构需前后,如先父后子; B同步产生的制约关系,逻辑可以前后;
C区分真伪命题,辩证逻辑只是考察真,不考察伪,形式逻辑可考察伪。
练习题1:区分真伪命题:A如果我是你,我早当将军了;B如果我现在努力,将来可能成为将军。
练习题2:前提,你的观点不一定能为社会大多数所接受;结论,你的观点不一定为张三所接受。能否从前提推出结论?
1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马克思主义原理讲义(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