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助学)贷款 诚信为先 ——如何对待借贷
许某,某高校学生,思维活跃,敢于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参加过创业指导培训学习。在获得大学生创新实践项目经费4000元之后,他开始了最初的创业实践活动。随着业务量的增加,不久出现了资金短缺,于是,他找到了学校。考虑到这是政策扶持项目,最终由某位老师给他做担保,到银行贷了5万元。后来因不善经营,银行贷款到期无力偿还,许某竟逃之夭夭,5万元的贷款成了死帐,银行来找学校的担保老师索要贷款。
贷款,对大部分在校大学生而言,都没有经历过。但是,当大家毕业跨出校门,因事业发展、购房买车等原因,将不可避免地需要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撑。那么,作为贷款人,我们应该具备哪些素质?银行何以信任我们,贷款给我们呢?
随着我国征信系统建设的逐步推进,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逐渐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有着“第二张身份证”之称的信用记录在个人的经济生活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金融诚信,是能够顺利贷到款的最基本要求,因为贷款给没有诚信的人意味着资金可能会“有去无回”,没有哪家银行会冒着风险贷款给不守信的人。个人信用记录是金融部门信贷决策的重要参考依据。当个人向金融机构提交贷款申请报告后,银行首先要了解的便是贷款方的金融诚信记录。如果没有不良记录,就按程序办理以下贷款手续;反之,一旦存在不良信用记录或上了银行的黑名单,就可能予以否决。尽管许某的5万元贷款由担保老师偿还,银行没有受到损失。但许某的行为不仅进了金融部门的黑名单,可以说失去了终身获得金融部门贷款帮助其发展的机会;而且,其做法伤害了其与学校、与老师的感情,学校、老师仍然保留着向司法机
10
关起诉的权利。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高考录取率逐年提高,为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能够入学就读,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助学借贷政策,我院针对贫困学生从2007年开始实施了生源地贷款的举措。2011年江苏省教育厅资助管理中心公布了第一个还款时段的逾期还款情况,我院的逾期率为6.4%,后经学院与贷款毕业生、当地资助管理中心及家庭等的多方联系,已将有关款项追还到位,较为圆满地完成了后期工作。
据报道,就在2011年7月,北京某高校毕业生李某因助学贷款逾期不还被送上了法庭,这是学生助学贷款失信的典型案例。事实上,信用也是我国现行法律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则,在《民法通则》、《合同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都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其适用范围广,对其他法律原则具有指导和统领的作用,因此又被称为“帝王规则”。可见“诚实信用”并非一般的道德准则,它已经成为支撑社会法律的重要支点,是法律规范的道德准则。
希望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开始,树立诚信贷款意识,以良好的信用记录去维护自己的信誉,以便能更好更稳地立足于世。
11
不妄自菲言 不盲目跟风 ——怎么正确对待网络言论
2010年4月20日,某高校大学生江某信了网友的谣言,在网上发帖称“近期江苏有地震,上海世博会将取消”。该帖子严重失实,影响很坏。事发后,警方迅速查找到了该生,进行了严肃处理。
6月6日,某院一名来自西部地区、家境较贫困的同学不幸溺水而亡,该生所在班级、所在系师生自发为其家庭捐款,其他院系师生也积极参与。6月10日,某系一学生却在网上发表言论,声称某班班主任话语雷人,迫使全班同学“被捐款”。
6月16日,某高校学生宿舍部分学生晚上熄灯后起哄、乱扔杂物。事后,某学生在网上发表不负责言论,称学校发生大规模暴动,此事惊动了江苏省公安厅。
诸如此类的网络言论都曾引起轩然大波。然而,事情的前因后果是什么?所述事件的可信度有多大?江苏四月何时地震了?世博会不是圆满举办了吗?学院真的暴动了?班主任动容之语何错之有?
一直以来,恶意言论中伤的例子举不胜举,甚至连孔子、墨子都受到过虚假言论的伤害。鲁国听了季孙的话驱逐了孔子,宋国听信子罕的话囚禁了墨翟。凭着孔子、墨翟的辩才,却不能使自己免遭谄谀,而两个国家也因此陷入了危机。为什么?虽说是兼听才明,但“众口铄金,积毁销骨”,舆论作用太大,众口一词,能够积非成是;流言可畏,会使是非颠倒,甚至致人于死地。人是感情动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被一些话语所迷惑。曾子是孔子的高徒,他的母亲在家织布,有人来告诉她曾子杀人了,第一次她不信,第二次她也不信,第三次她听后立即翻墙逃跑了??谎言的积累竟使母亲不再相信儿子。所以对于外界的言论一定要多方面判断,不能
12
先入为主,偏信他人。所谓“一人说虎,三人成虎”。
关注“三人成虎”的危害,这在信息时代尤其重要。诚然,网络对于我们广开言路,对于我们听取意见、改善工作等都能够起到积极的作用,但同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性,任何人都可以发布自己的言论,这便利了某些人在这个匿名世界中无所顾忌地发帖,甚至不排除有些言论是刻意杜撰的错误、虚假的信息。由于互联网信息传递的快速性、公开性、广域性,很多网民如果不加辨别地阅读信息,便容易上当受骗,轻者会导致个人的名誉受毁,重者可能导致社会的不稳定。因而我们应该以正确的态度对待网络语言。首先,就我们自身来说,要自觉遵守国家有关互联网的管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网络国际互联网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指出,不得在网上从事危害国家安全,传播有碍社会治安的不健康信息。近几年,国家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管理手段,加强对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的监控和管理,倡导实名上网,对违反国家安全及影响社会和谐的信息源实施对点监控,性质严重者要承担国家规定的有关法律责任。为此,我们首先要注意杜绝不负责任地在网上胡乱发帖,散布谣言、谎言;其次,谣言止于智者,对于他人的言论,我们要思考其真实性有多大,可信度有多深,不能盲目跟帖,更不能恶意煽动广大网民的情绪,给学校、社会、国家带来危害;最后,面对一些恶意造谣中伤的网络言论,我们应该勇敢地在网络上站出来,反击他们的虚伪之处。
同学们,小至家庭,大至国家,都会不可避免地因为一些问题引发矛盾。出现问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地认识它,通过正常的途径去解决它,就能促进家庭、学校、社会的稳定和谐。反之,一有小矛盾就到处散播、甚至添油加醋,以讹传讹,不仅不利于问题的解决,也会给自己带来法律上的麻烦。因此,我们,新一代大学生,面对着网络这个现今社会最方便、最快捷的社交工具,唯有正确地运用好,才是明智之举。
13
提高辨别能力 远离传销 ——如何对待传销
王某,某高校男生。原是一名积极向上的学生干部,2008年的期末考试,王某因一门专业课不及格,导致他情绪低落、心情压抑。此时在北京就读的高中同学李某发来短信,邀请他到北京玩,承诺陪他一起散心、解闷,并帮他找到理想的工作,他痛快地答应下来。在未告知家长和老师的前提下,王某只身一人带着行李来到北京。没想到李某并未带王某到其学校住宿,而是直接带他到一宾馆安顿下来。之后,王某的行李、钱、身份证和手机都被套走,被强行带到另一个房间与六七十人一起听课,身边全是监视他的人,他想回头观察周围的环境时,却被周围的人狠狠地训斥了一番。他们还强迫王某回答问题、呼喊口号,当王某表现出不愿配合的态度时,恶狠狠的拳头便砸下来,令王某痛苦不堪。王某知晓自己已陷入传销窝点,失去了人身自由,连上厕所都有三四个人跟着,无法脱身。随后的一段时间里,他以学校与公司签订实习协议需交钱为借口向家人骗取5000元人民币,并企图拉拢班级其他同学进入该组织。直到后来,经学校出面多方了解查询到实情后,才成功地将王某从北京带回。
王某因考试成绩不理想,被老同学邀去散心,却不知老乡同学李某是传销人员,并将其骗入传销团伙之中。虽然王某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希望早日逃脱传销组织,却因对方组织严密、力量强大,身陷其中,无法脱身,甚至也按传销组织的要求,骗家人骗同学,所幸的是,在学院及公安机关的及时帮助下得以解救。
一个时期以来,大学生身陷“传销”的报道频频见诸报端。大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对社会尚缺乏足够的了解,很难清醒地认识自身所处的环境,再加之激烈的就业竞争压力,该群体因此很容易成为各类传销组织的眼中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大学生违纪违法案例汇编,主题班会,会议材料(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