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什么是恶,让孩子明礼诚信,知荣知辱,乐于奉献。前几天我在六路公交车上看到了这样一幕,在中心市场站点,我刚上车,就上来娘俩,穿的挺讲究,手里拎了一大袋小食品,刚好坐在我的前座上,车还没有启动,两个人便打开一袋薯片吃了起来,你口我一口,而且是用手抓,不一会一袋薯片就一扫光了,这时那个孩子便顺手把食品袋丢向窗外,刚好仍在一个过路人的头上,还挨了骂,可是他不以为然。接下来那位妈妈又拿出纸巾,俩人擦擦嘴又擦擦手,然后把纸巾随手扔在脚下,而且那位妈妈又用脚向前面的座位下碰了碰。看到这一幕,我真的觉得汗颜,回到家我把看到的讲给了孩子听,他也很气愤,还说,这要是在北京,那么多外国人看到了,多丢国人的脸呀!我听了很高兴,我觉得这就足够了,不必多说什么,孩子已经知道了这是不该做的。我们做家长的就是要随时随地的教育孩子。让他们知荣知辱。(例子)二要引导孩子正确看待当前社会存在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贪污腐败等不良现象,了解违背社会公德的人终究会受到惩罚和制裁的;三要鼓励孩子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例如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为奥运做一些有意义的事等,在实践中认识社会,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
(三)我们要为孩子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作为家长,其主观愿望都是关心、重视子女教育的。那么,孩子放学回到家里,应怎样给孩子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其能顺利完成学业呢?
1、创设必要的学习场所
一年级学生虽然还是大人眼中不懂事的“小孩”。但是他们已具有一定的独立意识,希望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活动场所,因此为他们准备一张书桌、一个书架、设置一个固定的学习角,是非常必要的。这既可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也便于学习。为增强学习气氛,家长和孩子还可以在墙上布置些激励学习的字画条幅、学习计划、课程表等。
2、不要随意干扰孩子的学习
只要孩子是在进行正当的学习,家长就不要轻易去打断孩子的思路。我们常看到这种情况:孩子在学习时,家长在一旁唠唠叨叨,教导不止,还自以为在督促孩子。殊不知,这种教育方式不仅破坏了安静的学习环境,更不利于的是孩子会因此产生厌烦情绪,影响到以后家长的说服教育效果。
还有的好心家长在孩子做功课时,喜欢给孩子去送吃、送喝,以为这样可以补充营养,提高学习效率。其实,这不光打断了孩子的学习思路,而且专心致志的学习习惯也会在娇惯中给“吃”没了。
3、避免“过度教育”
所谓“过度教育”就是指父母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对子女管教过多,监督过多,尤其是在子女教育上的要求过多。事实上每个人的天赋和成长环境不同,实在无法处处都出类拔萃。作为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比不上别人,当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但若再逼他,他只有是更沮丧而已,退而求其次,让他成为一个守本分而有信心的快乐人,实比让他成为一个压抑、自卑的人要好得多。因而家长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指导他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使其学习成绩逐步提高,让孩子从中体味学习的兴趣,增强自信心,这无论是对当前的学习,还是对将来的处世做人都极有好处。实事求是,是为人之道,也是家教之道。
4、创建学习型家庭
常言说:“身教重于言教。”我们很难想象一个不爱学习的家长,其子女会有学习兴趣。其实,在工余时间,家长可以钻研业务,读书,看报等,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这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适应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同时也给家庭营造了一种好学、向上的气氛,家长的终身学习的理念和行动是必会对孩子产生影响,为孩子的学习带来促动力。须知,在一个天天行酒令、推杯换盏;日日设牌局,夹五胡飘的家庭中,再聪明的孩子也难以成才。
5、要创造一个民主、和谐、向上的家庭气氛
孩子成为了一名小学生,逐步有了自己的思想和主见。这时他们希望家长能成为自己的知心朋友,而不是“教导员”,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会激励孩子的向上心理。这对一个人的潜能和创造力的发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若孩子整天生活在枯燥泛味、责骂不休,争吵不止硝烟弥漫、战火不熄的家庭里,只会滋长压抑、悲观等消极情绪,何谈专心致志地学习?记得有一天,我班有个孩子,来的比较晚,进了班级就哭了,我问他怎么了,他告诉我,他的爸爸妈妈吵架了,边说边哭,我安慰了他一会,让他回到座位上课,可是我发现这一节课,他都没有专心的听讲,别看孩子小,她什么都懂,下午上学再来的时候,她乐颠颠的跑到我身边,告诉我,他爸爸妈妈和好了。看到孩子高兴的样子,我也跟着高兴,所以说家长们,为了给孩子一个民主、和谐、温馨的家庭气氛,别为一点小事吵来吵去的。
(四)家长要有良好的习惯和道德修养,在言行上做好孩子的榜样。
好习惯是成功的必要条件,那么凡是我们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凡是要求孩子不做的,我们坚决不做。(不打麻将,不无节制地看电视,言行文明,尊敬老人??) 父母是子女最早接近之人。不论父母自身是否意识到,你们的一言一行都在影响着孩子。因此,父母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和家教知识,还要处处用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为子女树立榜样,率先垂范。如果家长自己整天沉湎于电视节目中,而要使孩子信奉读书比看电视更重要,更有益处,这实在是难为了自己的孩子。父母具备了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修养,才能引导孩子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案例:如果成人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去遵守某个规则,而自己却不能以身作则,那么家庭教育必然会失去原有的份量。
例如:一位妈妈在家里给7岁的孩子设立了严格的作息制度,每天晚上8点钟准时睡觉,早上6点必须起床。刚开始孩子很听话,按妈妈的要求去做,可是晚上当孩子快要入睡的时候,客厅里还隐隐约约传来爸爸妈妈看电视的声音;有好几次,孩子早上自己醒来时都快7点了,可妈妈还在睡懒觉,孩子只好自己跑到妈妈床前叫妈妈起床给他做饭吃??
这就告诉我们家长在给孩子设立规则的同时,必须要考虑自己能否做到。这个孩子的父母在教育孩子时陷入了误区:只要求孩子按时睡觉、起床,自己却看电视、睡懒觉;有的家
长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自己却随意闯红灯。家长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还有资格去要求孩子做?这样的家长即使硬给孩子规定某种要求,也只会事倍功半,而且严重时还会使家长失去权威。因此,父母在给孩子设立规则时,不能言行不一致:要求孩子时总是“依法行事”,而要求自己时,却敷衍了事。
家庭教育的最大特点是潜移默化,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知不觉地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幼年儿童,他们的思维具有形象化的特点,模仿性强,而家长就成为他们模仿的主要目标。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世的态度,道德观念等诸多方面都时刻影响着孩子。所以,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有这样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有一户人家,家里有五口人,三代同堂,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和一个儿子。爷爷、奶奶七、八十岁了,老了,走不动了,爸爸妈妈很讨厌他们,觉得是一个包袱。两人一商量,决定把爷爷奶奶丢进大山里去。一天晚上,他们把爷爷奶奶装进一个大竹篮里,两人把他们抬进大山。当他们正准备把爷爷奶奶扔下不管时,他们的儿子在旁边说话了:“爸爸妈妈,你们把爷爷奶奶丢在大山里,这个大篮子就不要丢了。”爸爸妈妈感到很奇怪,问儿子,为什么要把篮子带回家。儿子回答:“等你们老的时候,我也要用这个大篮子抬你们进山,把你们丢进大山里。”爸爸妈妈听了,心里慌了,赶紧把爷爷奶奶抬回家,好心侍候,再也不敢不孝敬父母了。可见孩子的模仿能力有多强。我们知道:在学校,学生是老师的镜子;在家庭,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大家一定还记得这则公益广告吧(观看录像)这则广告我们虽然多次看到,但每一次都让人感动。我爱人的一位朋友看了这段录像后,就对自己的孩子说“儿子,你怎么就没给我洗一次脚呢?”他儿子反问道“难道你给我奶奶洗过脚吗?”当时这位爸爸哑口无言。是呀就像录像中说的一样,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设想一下:一对父母,如果事事认真,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认真;一对父母,如果事事马虎,他们的孩子肯定事事马虎。你迟到,他肯定迟到;你撒谎,他肯定撒谎;你爱发脾气,他肯定爱发脾气;你今天骂孩子,日后孩子肯定会骂你。今天你主动与孩子握手,明天他肯定会主动与你握手。当一个孩子表现良好时,我们常说:“这孩子家教真好!”家教代表你教育子女的态度,也让我们从孩子的言行举止中,看到父母的真实的一面。
有些家长由于自己的道德修养不好,他们往往因为一些小事儿吵架、打骂,在生活上互不关心,家务事互相推诿,对孩子的教育紧一阵、松一阵,对孩子的态度时好时坏,家长之
间对孩子的教育和要求不一致,爷爷奶奶一个样,爸爸妈妈一个样,还有的家长行为不端,喝大酒,耍大钱,性格孤僻、骄横,不求上进,有一篇报道,长春市警方抓获一个盗窃团伙,年龄都在14——17岁之间,11个青少年多半都是父母离异的单亲家庭子女,当记者采访他们时都说父亲成天喝酒,根本不管他们,喝醉就拿孩子撒气,致使他们从小就辍学,流落街头,慢慢形成了盗窃团伙,因为他们要吃要穿要花钱,钱从哪里来,只有去偷。
事实都说明,家长道德修养不好,甚至行为不轨,子女往往形成很多不良品德,长大走上邪路。可见家长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对孩子的影响有多重要。
(五)要讲究教育方法和艺术,加强对家教理论的学习
有些家长认为养育后代是连动物都会的事情,还需要学习吗?殊不知,家庭教育也是一门科学。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得到家长的指导、帮助。家长只有掌握了家庭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懂得孩子在不同时期的生理和心理的特点,懂得儿童教育的方法和规律,才能为孩子提供科学的指导和有针对性的帮助。因此,家长平时应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读书、看报等途径,有意识地加强家教理论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教育的盲目性,乃至错误的认识和做法。
比如现在的家庭教育中有一部分家长是用物质刺激和棍棒威胁来教育孩子的。这类家长在给孩子制定规则时,总是随心所欲,心情好时,用物质来诱导孩子;心情烦躁时,又以暴力相逼。这样做,不仅不会使孩子养成正确的规则意识,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案例:明明的妈妈在教育孩子时,经常变换方法:有时候喊明明吃饭,明明不听,妈妈便用物质诱导,“好孩子,快来吃饭,吃饱了,妈妈给你买变形金刚。”明明乐颠颠地去吃饭了。可是事后明明妈妈总以叫你吃饭是为了你好为理由,而不兑现诺言;有时晚上已经到了睡觉时间,而明明还是不肯洗脚睡觉时,妈妈就大发雷霆,以暴力相逼??
这个教育方法是不可取的,家长要给孩子设立规则,应该让孩子明确,这是他不得不遵守的事情。让他从内心体验到遵守规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要像明明的妈妈一样,用“多变法”来哄孩子、威胁孩子。如果再遇到叫孩子吃饭,他不吃的现象,做父母的不妨采用“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家长学校教案 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家长(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