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调动我国公民的政治积极性,使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作为体现公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状况的积极性,不仅有程度上的不同,也有质的不同。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中,不同的经济、政治利益决定了公民的政治积极性在程度上和质上的差异。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和民主政治建设是要调动公民的政治积极性,使公民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P231)
三、强化我国公民的政治主体意识,培养其民主政治行为能力
政治主体意识是指政治参与的主体——公民在参与国家政治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积极主动的精神。公民具有的政治主体意识是公民进入政治过程的前提条件。(P232)
任何一个公民,要想参与政治生活,不仅需要有政治主体意识,而且还要有民主政治行为能力。(P234)
第十章 对策完善:中国公化的措施与保障机制 第一节 社会变革中我国公化的措施分析
一、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把握公化的正确方向
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对公化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①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来自于建设有中特的客观要求。②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必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③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必须大力弘扬主旋律。④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策略,必须保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P236-238) 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促进公民政治参与的制度化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以民主的方式行使政治权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实质上也就是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建设。(P239)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既是出发点又是落脚点。发展社会主义民主,要通过健全民主制度和扩大基层民主来进行。(P240)
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达到的另一个目标就是加强法制。民主和法制是不可分的,社会主义法制实质上就是制度化、法律化了的民主。当前,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民主政治建设,最根本的是解决体制问题,最关键的是转变人的观念、更新人的观念,提高人的素质问题。(P241)
就我国的情况而言,政治体制改革及其民主政治建设是以政治传播为导向,以国家权力机关为中心,以中共为领导核心,以其他社会政治组织为纽带来联系广大公民,使其通过正常的渠道和途径,积极主动地参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运行机制和程序。(P243-244) 三、发展经济促进民主政治建设,充实公化的基础
市场机制通过市场把商品生产者的利益联系起来,在经济上竞争,在政治上表达利益要求就是政治参与。(王惠岩:《当代政治学基本理论》,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74页。)
对我国公民进行政治社会化,必须使我国公民树立起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一致的意识、观念。而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P246)
一般而言,经济发展越快、公民的民主意识越强烈,民主政治建设越完备、公民参与政治的层次越高。(P246-247)
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公民的科学文化水平和政治素质
在现代民主社会中,要使全体公民有效地参与政治活动,行使公民的权利,履行公民的义务,一定范围一定水平的教育普及,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P247)
对公民进行文化教育,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既有利于公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又有利于公民政治素质的全面提高。提高公民的政治素质,必须提高公民的文化素质。(P248)
第二节 社会变革中我国公化的保障机制分析
在这里,机制指的是公化各要素之间趋向政治社会化目标的有效性联系。(P251) 一、加速政治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
一个社会的政治文化建设与该社会的政治社会化程度密不可分。我国的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核心,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体制相符合,为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直接服务的政治文化。在我国的社会变革中,加速政治文化建设,必须坚持政治文化建设、政治社会化指导思想的一元化。(P251)
我国社会变革中的政治文化建设,当务之急是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一方面要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客观发展相适应;另一方面要能够从更高的角度创造出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文化氛围。(P252)
加速政治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就要继承和弘扬代表中华民族文化精神和民族特性的政治价值成分,使之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结合。(P252)
加速政治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与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真正保证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的健康发展,切实铸就社会主义的价值核心。
加速政治文化建设,要把社会主义政治价值体系与我国改革的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P253)
二、规范公共权力运行,发挥政府对公化的功能(略) 三、重视社区建设,实现社区政治组织的职能(略)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中国公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 读书笔记(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