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了一个销售平台。它采用基金公司与电商平台合作直销基金的方式,在基金销售渠道多元化上完全是一个重大突破。
根据证监会公布的数据,2011 年,新基金发行203 只,募资规模2555 亿元;而2012年,新基金发行达255只,募资总量达到6400亿元,创历史新高,但多数银行基金代销收入却出现了下滑。根据上市银行报表2012 年上半年,农行实现代理销售基金收入3.37 亿元,而2011 年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6.62 亿元,同比下滑50%;招商银行2012 上半年,实现代理基金业务收入5.42 亿元,与2011 上半年6.65 亿相比,同比下降18.5%。导致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就是第三方机构抢占了银行代销基金的市场,而余额宝正是第三方支付平台直销基金的先例。如果支付宝推出更多具有结构化差异的基金产品,加上其他第三方支付公司效仿的聚集效应,商业银行的基金代销业务将会受到严重的挑战。
2.2对银行客户数量的影响
余额宝的上线使银行的客户不断减少,一些活期存款客户甚至把资金从银行转出,再转入余额宝账户,这使得银行的活期存款量短时间下降。余额宝导致银行客户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表现为以下三方面,一是支付宝为余额宝提供了大量潜在客户,二是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比银行存款高,三是余额宝的投资门槛低等都导致了客户的外流,甚至银行原有客户倒戈到余额宝方向,使得银行的资金支持、放贷也不能很好的进行。据调查,截止6月18日,余额宝用户已突破100万,这距离余额宝上线还不到一个星期。可以预计,依托支付宝逾8亿注册账户的用户基础,余额宝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这将大大消弱银行客户数量,对各家商业银行也是一个很大的威胁。
2.3对银行服务模式的影响
商业银行的服务态度对客户的影响极其重要,每个银行都打着“服务客户,以客户为中心”的旗号,但现实中,却很少有银行会真正的做到把客户作为上帝。而余额宝主张的以新思维、新思想服务客户的态度,吸引了大量客户倒向余额宝。这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商业银行对自身服务模式不足的反省,促使商业银行彻底践行自己的服务准则,完善自己的服务体系。
2.4对银行活期存款的影响
阿里巴巴支付宝的“余额宝”存款业务的推出银行活期存款数量出现短时
下降。余额宝用户认为,用户存留在支付宝的资金不仅能拿到“利息”,且与银行活期存款利息相比收益更高。数据显示,2012 年,10 万元活期储蓄利息只有350 元,而余额宝收益最高可超过4000 元,是银行同档存款11 倍之多。这样的高收益大大吸引了资金的涌入,其中部分资金就来源于银行的活期存款。
目前,支付宝的备付金规模大约在二百亿元,而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2 年
12 月末全国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约为16万亿。有学者认为即使备付金全部转入到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影响微乎其微。单纯从余额宝目前备付金规模来看,学者们的看法似乎合理。但从美国市场经验看,上世纪60年代美国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占比约为60%,由于货币市场基金的竞争而分流了活期存款,30 年之后,银行活期存款占比已降至10%,这说明货币基金对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长期影响尤为明显。
再考虑到支付宝现在近8亿的用户规模和百亿元级的资金沉淀,如果其资金沉淀进一步增加,其将对银行活期存款产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余额宝吸收的大部分资金是小额闲散资金,且其主要对象是青少年。而根据青少年的消费理念,他们不会选择将自己的微薄收入存入银行,去赚取低额利润,而会选择利润高又方便的投资方式。余额宝正是利用了青少年的这个心理,推出余额宝来吸收他们的闲散资金,导致银行失去了这部分资金。余额宝推出的最终战略意图就在于划分商业银行活期存款利润。余额宝为客户的活期存款资产在保“活”的前提下,提供了一条极低风险的增值渠道,必定会分流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对商业银行的存款有所影响。
2.5对银行理财产品的影响
余额宝作为一种理财产品,减少了客户对商业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的持有。阿里巴巴金融不断推出的新型短期融资工具与商业银行的1天周期的短期理财工具极其类似,再加上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超过4%,大于商业银行的大多数的1天周期的短期理财产品。所以自从余额宝上线,吸引了大量的客户加入余额宝的部队里。以2013 年7 月21 到2013 年7 月28 理财时段为例,余额宝的收益超过工行、农行、中行和建行1 天周期理财产品的收益100%。而且客户在申请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时,银行总是给予很苛刻的条件,相对于余额宝简单的办理手续,大部分客户还是会主动选择余额宝作为自己的首选理财产品,甚至将银行的短期理财产品转入余额宝内。这无疑是对商业银行短期理财产品的一个打击。
2.6对银行的金融界地位的影响
商业银行一直处于我国金融界的核心地位,处理着全国大部分的金融业
务,几家商业银行几乎处于垄断地位。但近几年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其垄断地位受到了动摇。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更使商业银行的金融业务受到了极大地冲击。它拉低了个人理财门槛,削减了理财业务的人力成本和店面成本,扩大了金融服务覆盖的人群,其他新型产品、新技术的产生,不断地给金融服务带来了突破,给银行体系带来颠覆性影响。对于支付领域的新变革,不可忽视的是,技术革命后,个人行为将变得更有影响力,可以预见阿里巴巴会对金融服务带来突破,并在发展过程中演变出一些全新的模式。虽然在余额宝上线不久后就出现
了基金销售权限问题,备受社会关注,但是证监会并没有停止余额宝的销售业务,并且很支持的余额宝的创新,希望互联网金融得到真正的发展。支付宝对金融领域的发力,也引起了其他类似的理财产品的产生,例如“活期宝”、“现金宝”、“挖财APP 理财”和“新浪微银行”等等纷纷上线,开展与商业银行相关业务有竞争关系的互联网金融业务。余额宝的出现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商业银行在金融市场的地位。
3 商业银行应采取的对策
3.1银行要利用互联网加快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的创新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金融产品不断走向互联网化,不断地新的金融产品的出现,对商业银行无疑是一种冲击。所以商业银行也要利用好互联网,加快金融产品的创新。金融产品本来就是一种易于数字化的东西,再依托互联网的方便快捷、成本低廉、操作流程简单等优势,更可以加快产品的创新。再者,商业银行本来就拥有国家信用的支持和安全保障,还有积累了的大量客户,更应该利用好这个平台发展好自己,创新出新的理财产品和基金产品。
具体措施为:在理财产品方面,商业银行对于低收益无固定限制的理财产品可以采取提高收益率、降低购买门槛、宽松申购与赎回的时间等措施保持客户的稳定性;对于中长期固定期限的高收益产品,在销售模式上,银行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P2P模式,并允许客户对持有未到期的理财产品份额可以有条件转让,提升客户的产品体验和价值;在基金产品方面,商业银行可以建立一个社区化的基金销售平台,定期发布基金购买的指导建议,引导和激励客户在平台共享和交流购买基金的体会、经验和建议,通过价值共建的营销模式进行代销基金。
3.2银行要利用“长尾效应”,提高客户活期存款的价值
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就是存贷款,其中活期存款占了很大比重,其利润收入主要就是获取存贷款利差。相对于余额宝,银行的活期存款利息低于余额宝的10倍,高额的利润使得大量客户涌向余额宝。这些客户多为小额资金客户,银行可能根本不在乎。但根据“长尾”效应,所有小额资金组成的非流行市场累加起来就会形成一个比流行市场还大的市场。随着互联网金融逐步打破商业银行在物理和政策方面的天然屏障,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基金瞄准银行客户“长尾”市场,开始抢占被商业银行垄断的16万亿活期存款市场,马云创造的余额宝就很好地利用了“长尾效应”,吸引了大量的客户。
面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商业银行也要充分利用“长尾效应”来提高自己的活期存款价值。一方面要打破传统的思维,适当提高活期存款的利息,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另一方面商业银行也可以与一些信誉比较好的基金公司合作,推出新颖的类似余额宝的存款余额理财产品,加强对客户的服务。商业银行要充分利用
自身的业务优势和稳固的系统,推出类似余额宝的比如活期余额自动申购、短信赎回、线上/线下购物和还款业务自动赎回等第三方机构无法开展的独特业务。商业银行通过活期余额理财服务,不但可以增加客户粘性,提高客户的忠诚度,保持“长尾”市场份额,而且还可以吸引增量和增加中间业务收入。目前,广发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推出了类似余额宝业务的“智能金”和“快溢通”业务。
3.3银行要扩大合作范围,打造联盟电商平台
余额宝是支付宝公司与天弘基金合作创造出来的互联网产品的一个奇迹,银行也可以借鉴余额宝的成功经验。利用互联网的大数据处理平台,打造电子商务的平台。商业银行很少接受中小企业的贷款,原因就是不能很准确的测量它们的信用问题,而与电商合作就可以很好的弥补这个问题。电商拥有小企业的商务信息数据,而商业银行拥有丰富的资金资源,两者合作,共同赢利。其中建行的“善融商务”电商平台,交行的“交博汇”,民生的电商平台都相继产生。不仅如此,在电商企业先入为主的前提下,商业银行可以合作起来共建一个电商平台,利用集体的客户资源,为各自谋取利益。在此基础上,各大商业银行培训更多兼有金融知识与计算机知识都懂得高技术人才,为将来的电商业务服务。
3.4提升对客户的服务,落实以客户为中心,吸引客户
余额宝的推出,对商业银行的最大启示是在业务发展中必须“以客户为中心”。余额宝的成功使打造“ 技术领先”、“服务领先”型托管银行成为可能, 互联网基金打破了“ 销售为王”、“以销定托” 的怪圈, 更好的用户体验、更高效的清算服务, 使“ 营运能力” 有机会成为未来托管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为此,商业银行应加强市场调研,准确把握客户的金融服务需求,切实换位思考,从客户的角度创新产品、优化流程、提升服务,不断提高客户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邱 勋.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和启示.新金融 (New Finance).2013年09期;
2. 李庆治.“余额宝”又一次“改变”了银行. 国际金融 , International Finance.2013年08期;
3. 宗 河.余额宝改变银行. 时代金融 , Times Finance.2013年22期; 4. 廖学锋 李金岭 靳昊.余额宝“搅局”基金业 托管银行“居中” 应势图变. 银行家 , The Chinese Banker.2013年09期;
5. 赵佳琦.从“余额宝”看银行产品创新. 商 , Business.2013年17期; 6. 江东.余额宝:马云欲与银行“抢钱”. 金融经济 , Finance Economy.2013年15期.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余额宝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商业银行采取的对策(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