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保存极好,配套景观十分丰富,综合景观极为协调的有30处,占总数的25%;b类,周边环境原始状态保存较好的62处,占总数的52%;c类,周边环境受到一定程度影响的24处,占总数的20%;d类周边环境受明显的人为影响和改变的有6处,主要是槐河峡谷段的5处景观,进山公路处于北岸,修路采石等人为影响较明显。不过,总体看绝大多数景观原始自然环境保存是完整的。
观赏的通达性与安全性。通达及观赏视野极好,地质环境十分稳定,无地质灾害影响的51处,占总数的42%;通达观赏视野好及较好的共63处,占总数的53%;较差的和很差的仅8处,如比较偏远的的白马垴、三县垴、骆驼岩、鸡冠寨等景观。总体看,嶂石岩122处主要景观观赏的通达性与安全性是比较好的。
2.3 嶂石岩各景区地质遗迹空间格局特征 2.3.1 三叠飞瀑景区
三叠飞瀑景区位于公园的入口处,建有中心服务管理区。景观多以人工改造为主,地质遗迹数量及类型较少,其中槐河河流四级阶地在一个地点出露,在太行山地区较为珍稀。该区为游客进入广阔无垠的地学天堂做了适当的铺垫。 2.3.2 红崖长城景区
红崖长城景区山势陡峭岩层出露较好,是开展地质调查研究与地质实习的良好去处,该外该景区有太行山地区典型的民俗文化区,是地质景观与民俗文化结合的完美典范。该区地质遗迹数量较多,地质遗迹类型丰富,但珍惜地质遗迹较少。 2.3.3 重门锁翠景区
重门锁翠景区阶梯结构鲜明,在平面与竖向上呈现多层次符合性嶂谷的特点,分布了诸多的狭窄沟谷、岩洞,水景是该区的特色,同时也是开展地质考察的良好场所。地质遗迹数量较多,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其中重门锁翠、叠层石、冻凌背、阎王鼻子等地质遗迹属于国家级甚至世界级的地质遗迹,具有丰富的美学价值和科研价值,应当给予重点保护。 2.3.4 环谷回音景区
26
该区景观为典型的“嶂石岩地貌”砂岩景观,如“Ω”型嶂谷、台栈、岩廊等具有深刻的地质研究价值,又有一般地貌没有的壮阔之美。该区山势陡峭,比高可达600米,是登山爱好者的绝好去处。其中建有具有嶂石岩地区独特韵味的历史文化景观槐泉寺、大王台以及现代文化景观百米碑廊,使该景区地质遗迹景观与周边其他旅游资源达到了很高的契合度。该区地质遗迹数量较多,地质遗迹类型丰度一般,珍惜地质遗迹较多,功能区齐全。 2.3.5 红崖叠嶂景区
该区山势险峻,笔直如云,三层红崖长墙,层峦叠嶂,层次复杂,套谷相连深邃幽静。是中元古界长城系和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剖面结构及以其为基础形成的多种地质景观的良好观察点。该区地质景观为主体,有地质遗迹37处,Ⅰ级地质遗迹12处,地质遗迹类型丰度极高,同时与周边其他自然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了极好的契合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景观体系,该区为整个公园的核心区,集中高密度的展示了公园的魅力所在,将游客的游览推向了高潮。 2.3.6 石林出云景区
该区结构上分上下两层,上层为中元古界长城系常州沟组红色石英砂岩,下层为下元古界甘陶河群的变质石英砂岩和变质安山岩。形势上上陡下缓,典型地质现象为断裂、崩塌、岩堆、方山等。地质遗迹数量较少,Ⅰ级地质遗迹两处,地质遗迹类型丰度较差。九女峰为公园的标志景物之一,是整个公园游览收关之笔。 2.3.7 空间格局区划分级
基于以上分析,将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空间格局中的6个区划单元,根据其空间格局定量表征指标的优劣,划分为优异(Ⅰ级)、良好(Ⅱ级)、一般(Ⅲ级)、较差(Ⅳ级)4个级别(表7)。
表7 嶂石岩地质遗迹空间格局区划分类
级别 景区
优异(Ⅰ级) 红崖叠嶂景区 环谷回音景区
良好(Ⅱ级) 石林出云景区 重门锁翠景区
一般(Ⅲ级) 红崖长城景区
较差(Ⅳ级) 三叠飞瀑景区
27
第三章 地质公园保护管理现状
3.1 机构设置
2002年6月赞皇县旅游事业管理局与嶂石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实行了“政、企分家”,改变了以前“一套人马,两个牌子,政企不分”的状况。当前地质公园保护管理机构为独立的法人企业单位嶂石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管理处主任行政级别为正科级。
嶂石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机构设置有正、副主任、办公室、市场科、计划财务科、导游服务科、门票管理所、安全保卫科和建设服务所等科、室(所)。其中建设服务所与安全保卫科具体负责公园的保护与开发。
3.2 边界划定与土地归属状况
3.2.1 边界划定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划定的边界:北界与东界北段(楼底东山(949米)以北均属赞皇县嶂石岩乡境内村(或自然村)界,南界由黄庵垴与漏子峰之间山脊到三县垴一线,为赞皇县与内邱县之间县界,为一条天然分水山脊线,东界南段由三县垴到楼底东山,为赞皇县与邢台市临城县县界;西界为河北省与山西省之间省界(也是赞皇与昔阳之间县界),上述县界、省界均已划定。
3.2.2 土地权属情况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土地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属嶂石岩乡人民政府。
3.3 历史沿革、基础工作和管理现状
园区槐泉寺、圆通寺始建于元代,说明早在元代嶂石岩便是香火兴盛之名山。在明代弘治年间有临济宗僧人月空到此重修庙,后大宝禅师建起了石佛寺。万历年间名僧憨山大师到嶂石岩养疾。万历年间吏部文选清吏司郎中邑人胡来朝及山东沂水进士赞皇知县刘应宾曾撰文赞嶂石岩“苍松灵乳,梵宇画桥”、“一方绝胜”,并写下了两通“嶂石岩封疆记”碑(现存圆通寺),明令禁止滥砍乱伐。明代嘉靖吏部尚书乔宇曾三次到嶂石岩游览,并在圆通寺题“嶂石岩”三个篆
28
书摩崖。嘉靖六年将石佛寺改槐泉寺,并撰书“游槐泉寺碑记”。 园区内的纸糊套,原叫积固套,因槐泉在套内及地势险要,明末清初曾两次集结农民义军,传为李自成余部曾退守于此。清康熙三十七年,直隶巡抚于成龙奉旨招安,改名纸糊套。在清代纸糊套曾为当地官山。抗日战争时期,公园区内及附近山区为太行山中南段抗日根据地之一,属于革命老区。
嶂石岩国家地质公园上世纪八十年代旅游开发前,尤其在“文革”期间,园区内的槐泉寺、圆通寺遭到不同程度的毁坏,但由于地处深山,当地村民有意识地注意保护,使一些古碑、古树得于留存,但圆通寺岩洞顶的一个钟乳石还是被人砸掉(存下一个),山上林木时有人偷砍。总的说来,嶂石岩自然原始本底(主要地貌景观及天然林木)保持比较完好,自然生态相对稳定。
改革开放后,在全国、全省旅游大发展的形势下,这里雄伟奇特的山峰与秀水,引起了省有关单位科技工作者、院校师生及赞皇县有志之士的关注,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便有人多次到这里进行资源考察。赞皇县原档案局干部马志文等人,更是积极倡导开放嶂石岩,在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1985年赞皇县政府筹资整修了马峪-嶂石岩进山公路。1986年县政府批准嶂石岩为县级风景名胜区。1987年在县政协会议上提交了嶂石岩旅游开发提案。1988年4月组建赞皇县旅游资源开发筹备委员会,当年嶂石岩村干部与村民自筹(卖核桃款)3万元整修了“一线天”上山步道,于6月10日正式接待游人,仅4个月,当年接待游人8万人次。1988年嶂石岩对外开放的同时,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郭康主持的规划组,着手编制《嶂石岩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开发总体规划》,(1989年完成初稿,1990年7月通过鉴定)。这为嶂石岩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1988年先后成立了赞皇县旅游事业领导小组、县旅游事业管理局、嶂石岩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及旅游开发公司,嶂石岩风景资源的保护、管理与开发走上了正轨,先后制定了一系列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条例。
嶂石岩风景名胜区,一是由于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奇特,具有很高的科学研究和旅游观赏价值;二是因为赞皇县旅游事业管理局与管理处积极地保护、合理地开发、管理制度健全等原因,早在1989年12月由河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一批省级风景名胜区。不久,1994年被国务院定为第三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当年嶂石岩风景名胜区管理
29
处设立了风景名胜资源保护委员会,制定了嶂石岩地质地貌景观、森林、泉水等风景名胜资源保护条例,如区内严格禁止开山取石、挖砂取土,实行封山育林,严禁砍伐林木和放牧;古树名木建档立案,奇特山石命名、编号立档;险要之处设护拦和警示牌;泉池清理并砌围拦,河道疏通,清除杂物,同时在支沟(如大北掌沟)筑坝拦水成湖(如半月湖);有的典型的层面沉积构造(如波痕)的崩落巨石进行整理,形成一处地质旅游景点,如“鱼屏画石”等。
同时,成立了20多人的护林队伍,植树护林,防火、防病虫害,建环境清洁队伍负责区各景区的环境卫生,置垃圾筒,购置环卫车一辆,专门负责运送垃圾。另外,污水排放管道和沉淀池健全,各宾馆、饭店都设自己的沉淀池,做到及时清池,决不能造成污染,同时达到了有机构、有专人、有制度、有措施的良好运行状况。 但是,嶂石岩的开发也出现了三大不可忽略的问题。一是在建筑风格上没有按照规划与多位专家关于保留“嶂石岩式民居”基本特色的整体风格,搞得不伦不类,失去了影响旅游市场极大吸引力的自我特色;二是一直不能有效地阻止自主择地乱建宾馆与度假设施,造成景观破坏与建筑拥挤;三是违背自然规律,建筑物侵占河滩,导致两次惨遭洪水灾害。
1996年和2000年太行山中段山区发生了两次特大的洪水,尤其1996年8月2日至5日,4天降水量达2100毫米,进山公路多数路段被冲毁,一些树木倒地,个别近河床房屋倒塌,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灾后,在各级政府和人民的大力支援下,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与当地村民团结一致,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抗洪救灾,尽快修复了公路,整修了危房,疏通了河道,补植了树木,嶂石岩又恢复了往日的生机。风景名胜区管理及时地总结了水灾的教训,筑路、建房必须在百年一遇的洪水位之上,河道严禁堆放施工碎石杂物,更要搞好植树护林,维持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加强了对风景资源与环境的保护和管理。同年国家国土资源部组织专业人员在嶂石岩风景名胜区及其附近山区对水灾及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进行调查,提高了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进一步加强了管理。
1997年由上海同济大学风景科学研究所丁文魁教授主持,又编制了《嶂石岩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其中,保育规划和管理规划分别立章,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和举措,风景名胜区管理处在逐步实施。
30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研究计划要点及执行情况概述(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