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音乐教师基本功试题(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2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达不到必修课程的要求,属于违法、违规行为。因为有的学校只有一两个音乐教师,却每年有半年的时间在长沙,而在学校上课的音乐老师也以艺术专业生的训练为主,不愿意上常规课。 ③(1分) 商业操作侵害了学生的利益,破坏了教师的形象。 消除弊端的办法:

④ (1分)教师应加强自身的职业道德教育。 ⑤ (1分)转变领导观念。

⑥ (1分)改变对高中音乐教师的评价机制,不能仅仅以高考成绩来衡量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45.(14分)在高中阶段,我们应让学生“聆听丰富多彩的音乐,从中体验音乐的美,享受欣赏音乐的乐趣”,从而培养其音乐的耳朵。下面是湘版高中《音乐鉴赏》教材中的一些组合材料(见附页),请以“音乐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点” 、“认识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为主要知识点,采取“在……(的活动)中,能够……”的格式(见示例),陈述一课时的教学目标(需按示例做技术分析)。 教学目标陈述示例:

1.在回放2008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女孩领唱《歌唱祖国》的视频和比较《歌唱祖国》多种演唱版

(是过程与方法,是行为条件)

本的过程中,能主动投入地欣赏并跟唱《歌唱祖国》,并能够用简短的话说出用不同速度力度演唱

(情感态度) (知识技能) (行为动词可检测可观察,体现了过程与方法) 歌曲《歌唱祖国》和跟唱A段B段时的不同感受。 (既是知识技能,又有情感态度)

教学目标的设计:10分。(行为主体的表述正确,占1分,行为动词使用规范,占1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占2分,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知识技能的学习有效可行,占6分。)根据教师的合理设计,逐点酌情记分。

陈述中,行为主体不能是教师,而应是学生,即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设定学习目标,不能出现“让学生……”、“使学生……”、“培养学生……”的表述,而应该是学生“能够……”。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呈现恰当,即不能把课程目标当成课时的教学目标,用所谓的“培养其爱国主义情操”“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等来表述,这些都属于课程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目标的达成要可观察,课时内可实现。

行为动词使用规范,一般要求可检测、要观察,要实际有效,能呈现不同层次的水平要求。 过程与方法选择合理,即要可检测、要观察,教学过程要清晰明显,教学方法要实际有效。 按示例做教学目标的技术分析:4分(要求同上,教师的分析合理,即可酌情记分) 举例如下,仅供参考:

1.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聆听《少女的祈祷》后的情绪感受与联想,在探讨为什么每个人的 (是过程与方法,行为动词“描述”“探讨”“总结”等均可观察、可检测)

感受和联想内容不同的过程中,能够初步总结并理解“音乐具有非具象性和非语义性特点”,获得

(过程与方法) (音乐美学知识)

一种类似于“音乐欣赏并不是那么高不可攀”的成功喜悦感。 (情感态度)

2.在《少女的祈祷》主题有几次变化、每次变化有哪些不同等 “焦点问题”的引导下,能够主动而有目的地聆听《少女的祈祷》三次,并能用自己的语言分析旋律、节奏、织体等音乐要素在塑造“少女”形象中所起的作用。

3.能主动聆听《1812序曲》中的“祈祷和平与安宁” 主题,在变换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对比活动中,能够发现这些音乐表现要素在塑造音乐形象方面所起的作用,并能够迁移到“战斗主题”“法军主题”“俄罗斯军民主题Ⅰ、Ⅱ”的学习中。

4.用记号或手势对《1812序曲》的各个主题进行辨听,在活动中,能对各主题有一定的记忆,并能随乐哼唱主题。

《音乐课程标准》复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有“两个不适应”:一是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二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新编教材有三大特点:一是(准):二是(新);三是(实)。

3、课程标准的基本框架是(前言)、 (课程目标)、 (内容标准)、 (实施建议)、(附录)五部分。 4、新世纪对人才的新要求必须具备四个“学会”,即学知、学做、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 5、目前课程设置存在不少弊端,主要表现为“(难、繁、偏、旧)”。

6、加纳德的“多元智力”理论将人的智力划分为九种:语言智力、逻辑数学智力、空间或视赏智力、 (音乐智力)、运动和身体协调智力、内省智力、人际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

7、音乐教育的功能:陶冶情操, (美化心灵);启迪智慧, (促进智能); (丰富生活),增进健康:开发右脑, (培养创新)。 8、音乐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

9、音乐是典型的“(美感教育)”和“(情感教育)”,所以音乐教育自然成为“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10、交往的基本属性是(互动性)和(互惠性)。 11、个性教育是与(划一教育)相对立的教育。

12、 “表现”包括“(演唱表现)、 (演奏表现)、 (综合性艺术表现)、 (识读乐谱表现)”, “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创作实践”。

13、综合课程的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知识的逻辑结构为主线组织教材;二是以主题或解决问题为主线组织教材;三是以学生活动为主线组织教材。综合课程设计的原则是(浅、广、新)。 14、倡导“(发展性评价)”,注重对学生素质的综合考查,强调评价指标的多元化,改变单纯的书面测验,倡导利用多种方法综合评价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与变化。 “发展性评价”重过程,强调给学生多次机会。 15、课程标准的主干是分(层面)、分(领域)、分(学段)呈现的。 16、把“(情感)、 (态度)与(价值观)”置于首位,体现了课程的新理念。

17、音乐课程标准“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②(过程与方法);⑧(知识与技能)。

18、音乐学科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 (音乐基础知识)、 (音乐基本技能)、 (音乐创作与历史背景)、 (音乐与相关文化)。

19、课程标准将音乐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学段来表述;第一学段: (1-2年级);第二学段: (3-石年级):第三学段: (7-9年级)。

20、课程标准把音乐课程的内容分为四个教学领域:音乐感受与鉴赏、 (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四部分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渗透。

21、课程标准中的音乐课程内容有(少年儿童歌曲)、颂歌、 (抒情歌曲)、叙事歌曲、 (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各类体裁和类别的歌曲,还有(大合唱)、组歌、室内乐、协奏曲、 (歌剧舞剧音乐)及其他体裁的歌曲和乐曲。音乐的形式有(独唱)、独奏、齐唱、 (合唱)、齐奏、合奏。 22、创造包括(探索音响与音乐)、 (即兴创造)和(创作实践)三个部分内容。

23、音乐与相关文化包括(音乐与社会生活)、 (音乐与姊妹艺术)、 (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三个方面。

24、识读乐谱教学要以生动的(音乐)为载体,在学生感性积累和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可以通过熟悉的(歌曲)或(乐曲)识读乐谱。五线谱教学应采用(首调唱名法)。

25、音乐课程评价的原则有(导向性原则)、 (科学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26、音乐评价的方式与方法包括: (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述评与定量测评相结合)、 (自评、互评及他评相结合)。 (班级音乐会)能充分体现评价的民主性、营造和谐、团结的评价气氛。

27、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规定,实行(国家)、 (地方)、 (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28、编写音乐教材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音乐教材包括学生的(教科书)、教师的(参考书)以及与之相匹配的(音响教材)。

29、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占教材内容的(75%)左右,其余25%左右留给(地方教材)及(校本教材)。

30、教师的参考书包括内容: (教学目标)、 (教材分析)、 (教学建议)及有关参考书目等。 31、新课程在教学方法上其最大特点是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

32、新的课程观认为重视学生个人的(经验),关注(社会),贴近(生活),其情感、体验与理智具有同等的地位。

33、新的知识观认为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实质上是一种(探究)的过程、 (选择)的过程、 (创造)的过程,也是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乃至正确世界观的形成过程。

34、新的学生观坚持“(学生是人)”的看法,强调;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

35、新的教师观认为视教师为(参与者)、 (合作者)、 (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的任务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而更应是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学会做事)、 (学会与人合作)、 (学生生存)”。

36、新的教学观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与(互动)。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现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37、新的课堂观认为现代课堂观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课堂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舞台;第二,课堂不是对学生进行训练的场所,而是引导学生(发展)的场所:第三,课堂不只是传授知识的地方,它更应该是(探究)知识的地方;第四,课堂不是教师教学行为模式化运作的平台,而是教师教育智慧充分(展现)的平台。

38、现代学习方式具有“(主动性)”、 “(独立性)”、 “(体验性)”、 “(问题性)”等,最受世界重视的是“(研究性学习方式)”。

39、音乐优质课的“标准”是(美的体验)、 (美的探索)、 (美的熏陶)、 (美的享受)、 (美的成长)。

1.新课程的“三维”课程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4.综合实践活动的四大领域(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和劳动与技术教育)。

5.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

1.以音乐( )为核心的基本理念,应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 )、( )。 2.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 )、( )、( )、( ) 和( )的全过程。 3.( )是学习音乐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

4.教学内容应重视与学生的( )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5.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的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的专门人才,而应( ),使每个学生的( )得到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

6.每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音乐,享受音乐的乐趣,参与各种( ),表达个人的智慧。

7.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 )的( )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音乐教师基本功试题(5)在线全文阅读。

音乐教师基本功试题(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7518.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