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民俗旅游资源(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21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求古”或“求舊”,是一種自然的“古”和自然的“舊”,是相對於當今生活在現代都市文化氛圍中日新月異而無所依從的人們來說的“古”和“舊”,是人們對過去歷史美好生活方式和生活情趣的一種懷念追隨心理,而不是越古越舊的民俗文化就越好。對於懷舊懷古的旅游者,民俗旅游資源開發應儘量體現民俗文化的歷史特色,保持原貌,以自然古拙為宜。

“體驗”,是指參與各種活動所獲得的一種心理滿足。隨著現代旅游的發展,“走馬觀花”已不能完全滿足旅游者的需要,他們渴望參與到旅游項目活動中去,親自體驗旅游項目帶給他們的趣味。民俗生活中絕大部分活動都是可以讓旅游者參與的,民俗旅游的一個主要特點,就是群體性與參與性,旅游者通過親自體驗與感受,領悟民俗文化的真實內涵和特有韻味。民俗旅游開發,應以旅游者的“體驗”要求為導向,註重景觀(節目)的可參與性和可體驗性,多讓旅游者試一試、嘗一嘗、跳一跳、樂一樂,真正置身於民俗文化的氛圍之中。如江西1995年推出的“做一天鄱陽湖漁夫之旅”、浙江富陽的“農家樂”、雲南西雙版納的“潑水節”等都是遵循這一開發原則的成功範例。

(4)文化內涵原則

日本學者梅澤正認為,對於企業來說,文化就是個性,文化就是氣氛,文化就是素質,文化也就是一種經濟戰略。法國前文化部長朗歌強調:“文化是明天的經濟”。對旅游尤其是民俗旅游而言,文化就是它的靈魂。旅游者和經營者之間所達成的協議雖然是經濟的,但在服務內容上則是要求滿足其精神文化享受的需要。人類群體的生存環境包括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和文化環境三部分,其中文化環境是各群體以自己的方式創造的,它與自然環境、社會環境從一開始就受到了文化習尚的再塑和重塑,它使人類的旅游行為獲得了更深層次的內涵,並促使旅游與文化在深度和廣度上進一步結合。旅游與文化的有機聯繫及其作用機制,使現代旅游產業中的文化意識具有比經濟意識更深刻和更全面的意義。旅游的開發者和經營者必須具有一定的旅游文化意識,把旅游產業視為

一項文化性很強的事業。特別是隨著旅游業的深度開發,以文化旅游為內涵的旅游,將會超越以觀光為特點的旅游。近年來,我國許多旅游景區景點和旅游企業都在不斷註入並強化文化游樂的內容,其中有的已形成強大的文化游樂產業,如深圳的“中華民俗村”、桂林的“印象·劉三姐”。即使是以自然觀賞為主的旅游景區景點,文化旅游內涵也在不斷增強。

民俗旅游本身是一種文化旅游,它的魅力就在於民俗旅游景觀所體現的深厚文化內涵。因此,開發民俗旅游資源必須關註以下幾個方面:①開發者應有強烈的文化意識,對民俗文化作全面深入的瞭解,充分認識民俗文化對於民俗旅游的至關重要性;②開發者應當從生態學、歷史學、民俗學、民族學、人類學、社會學和文學藝術等多學科角度來研究旅游資源地的民俗文化事象,發掘民俗文化內涵,豐富民俗旅游項目的特色文化意蘊;③民俗旅游項目開發必須創造並實現一種文化氛圍,讓旅游者無論是觀賞民居建築、歌舞表演,還是品嘗風味小吃,參與工藝製作,參加游戲活動,都能感受到深厚濃郁的文化享受;④民俗旅游項目開發不僅具有民俗的“形”,而且還要具備民俗的“神”,“神形兼備”地系統完整地把民俗文化的精華表現出來。

現在,有些地方對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文化原則認識不足,只把民俗視為一本萬利的“搖錢樹”,盲目建設,胡拼亂湊,品位低劣,最終造成“門前冷落車馬稀”的結局,不但浪費了大量的資金,破壞了環境資源和民俗文化,還敗壞了民俗旅游的聲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

(5)多樣性與主題性原則

多樣性和主題性是既對立又統一的兩個方面,如果結合得好,多樣性不僅不會沖淡主題性,而且還能起到襯托主題性的效果;主題性也能豐富多樣性,使多樣性既有廣度又有深度。體現文化多樣性是民俗旅游開發的總體目標,主題項目開發是其獲得多樣性成功表現的手段。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多樣性,源

於旅游者的多樣性及其需求的紛繁性。現代旅游已步入大眾旅游時代,旅游者的成分複雜,類型豐富,如官員、富商、專家、學者、職員、教師、學生、工人、農民、醫生等,無不是旅游活動的積极參与者。由於他們的職業不同、層次不同、階層不同、文化素質不同、年齡不同、民族不同、國籍不同,旅游者對旅游的需求也五花八門,有的喜歡山光水色,有的喜愛民居建築,有的愛好歌舞娛樂,有的熱衷游戲探險,有的喜好民間曲藝,有的遍嘗風味飲食……同一類旅游者,也是各有所好,對旅游需求的差異很大。如知識類旅游者,其中喜歡音樂者,就會對民間說唱、表演、戲曲特別感興趣;而喜歡熱鬧者,就會傾心歌舞、游戲等活動。即使是同一位旅游者,在不同的時間段,也會對旅游需求有不同的選擇。因此,民俗旅游資源開發應針對旅游者需求多樣性特點,走多樣化開發的道路,觀光型、消遣型、參與型、娛樂型、考察型、購物型等旅游產品綜合配套開發,做到民俗景觀、自然景觀、歷史文化景觀多形式組合。

主題性是指為滿足某類旅游者或旅游者某一方面的需求而實施的開發。主題性開發的最大優點,是中心鮮明、特色突出、內容集中、形式表現有力,容易在旅游者中引起共鳴。因而,主題性民俗旅游景觀的旅游價值較大,能給旅游者留下比較深刻的印象,可以爭取更多的回頭客。如山東濰坊市的“國際風箏節”,就是此類民俗旅游開發較成功的一例。

(6)可持續發展原則

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推動目的地民俗旅游發展,為當地民眾經濟改善、生活富裕服務。而要實現這個目標,就必須考慮民俗旅游資源永續利用和可持續發展問題,即目的地民俗旅游開發,必須是在珍惜和保護當地民俗傳統文化的基礎上的開發,而不是破壞性、掠奪性的開發。保護不只是對現有民俗旅游資源進行維護、修繕、搶救,還要防止其被外來文化同化、弱化或消滅。一方面要對物態的、行為的民俗旅游資源進行利用,另一方面也要對自然的、社會的、心態的民俗文化生存空間進行保護。這是一個悖論的兩難

的工作。瑞士國家旅游局局長瓦爾特·勒先生說:“破壞了名勝古跡,就失掉了旅游業賴以生存的屬性和環境”,然而民俗旅游開發後,由於外來文化的衝擊,民俗文化賴以存在的自然、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環境必然要受到影響。要做到開發與保護相結合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但是不管如何,首先要樹立保護先於開發的思想,儘可能地發揮當地文化的自我調適作用和可持續發展能力,使民俗旅游資源成為可永續利用的資源;其次,充分發揮規劃、設計、經營和管理的引導性作用,儘可能地減少旅游開發所帶來的負面效應。

(7)綜合效益原則

獲取經濟效益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最重要目的之一。衡量旅游開發的經濟效益的指標,主要包括開發的有效成果與開發消耗的比較;開發的有效成果與勞動占有的比較;開發的有效成果與開發周期的比較;開發的有效成果與他類開發有效成果的比較等。政府、開發商、管理者和當地民眾各方能夠獲得多少實際收益,是民俗旅游開發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在這一方面,民俗旅游資源開發者要有經濟頭腦,以儘可能少的投資獲取最大化的經濟效益,在相同投資的情況下,吸引儘可能多的旅游者。但是,決不能把爭取經濟利益看成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唯一目的,而忽視其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任何破壞民俗文化環境、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開發行為,都必然給民俗旅游業和當地社會帶來毀滅性的打擊。只有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文化效益協調統一起來,民俗旅游才是可持續發展的旅游。這樣,民俗旅游資源開發才會給政府、開發商、經營者、管理者和當地民眾帶來利益,以造福子孫後代。

[編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程式[1]

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不但是一項經濟性、社會性、文化性和技術性都很複雜的綜合性工作,而且是一項為民造福、惠及子孫後代的千秋功業。如果不當開發就有可能是毀人家園、禍及當代的罪惡之舉。民俗旅游開發涉及面廣、工作量大、質量要求很高、任務也十分艱巨。因此不能一哄而起,倉促上馬,也

不能毫無頭緒,胡乾蠻幹。有些地方的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工作大起大落,開發的同時,不但破壞了環境,損害了資源,還引起了各方利益嚴重的衝突,這都與開發工作計劃不周密有關。如同農事必須有開墾播種、田間管理、收穫儲藏等環節,工業生產必須有產品圖樣、工藝流程、產品銷售等步驟一樣,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同樣必須有一定的步驟和程式。

(1)建立開發機構

民俗旅游資源開發,不但是目的地政府的一項重要政事,更是當地民眾的一件大事。民眾需要組織,政府必須牽頭組織落實。首先要建立一個廉潔、正直、公平、高效的具有領導功能、文化素質和辦事能力的工作班子。這是民俗旅游資源開發工作的第一步。旅游開發機構的主要職責是協調社會方方面面的關係,對民俗項目開發進行決策,聘請專家進行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項目規劃、設計和建設並予以監督,負責民俗旅游項目參與人員的培訓與業務學習等。由於民俗旅游資源開發的決策性、綜合性、協調性、技術性和客觀性涉及社會工作的方方面面,所以開發機構的建立必須在目的地黨委和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進行,並給予強力支持。組成人員應當包括黨政主要領導,尤其是旅游、交通、郵電、電力、環保和文化等部門領導和有關人員,以及旅游學界、民俗學界、民族學界等方面的專家學者。只有各相關部門通力合作,發揮各方面的權力、智力和積極性等優勢,民俗旅游資源開發才會有組織上的保證。

(2)宣傳旅游意義

民俗旅游資源主要存在於目的地民眾社會當中,當地民眾是民俗旅游資源的真正主人,民俗旅游產品的開發,就是根據民眾所擁有的田園風光、村落民居、服飾飲食、節慶娛樂和工藝美術等物態的、心態的、行為的民俗傳統生活文化資源的開發。他們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關係到民俗旅游地產品質量的高低和形象聲譽的好壞。因此,開發民俗旅游資源必須大造輿論,宣傳民俗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民俗旅游资源(4)在线全文阅读。

民俗旅游资源(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9329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