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馈工作。
h、负责施工现场的安全宣传工作,对施工现场的五牌一图进行日常的维护工作。
i、对施工现场的施工用电进行日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电工进行整改。 j、负责对施工现场的脚手架、安全防护设施、施工设施和设备的日常巡视,发现问题及时通知责任人进行处理、整改。
k、负责对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进行检查和验收,及时反馈信息,对不符和要求的进行处理。
l、做好安全施工日志,建立安全检查台帐、安全教育台帐、特殊工种花名册、设备检查验收台帐、安全事故月报、安全事故台帐。组织安全宣传标示的张贴、维护。
(7)造价人员岗位责任制
a、能够熟悉掌握国家的法律法规及有关工程造价的管理规定,精通本专业理论知识,熟悉工程图纸,掌握工程预算定额及有关政策规定,为正确编制和审核预算奠定基础。
b、负责审查施工图纸,参加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依据其记录进行预算调整。
c、协助领导做好工程项目的立项申报,组织招投标,开工前的报批及竣工后的验收工作。
d、工程竣工验收后,及时进行竣工工程的决算工作,并报处长签字认可。 e、参与采购工程材料和设备,负责工程材料分析,复核材料价差,收集和掌握技术变更、材料代换记录,并随时做好造价测算,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f、全面掌握施工合同条款,深入现场了解施工情况,为决算复核工作打好基础。
g、工程决算后,要将工程决算单送审计部门,以便进行审计。 h、完成工程造价的经济分析,及时完成工程决算资料的归档。 j、协助编制基本建设计划和调整计划,了解基建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拟派驻本工程的项目部人员 根据本工程的实际情况,我单位将组织有管理过类似工程的优秀项目经理和相关管理人员和作业班组担任本工程的施工和管理工作。
第二节 施工部署原则、施工顺序
1、施工部署原则:根据本工程特点和本公司的技术装备、劳动力资源状况,在本工程施工中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土建后设备、先结构后装修、先室外后室内、先墙面后地面的原则组织施工。装修施工前应先做样板间,以主体结构施工为先导,实行立体交叉作业。
2、施工顺序:土方开挖→基础→基础梁→±0.00以下墙体砌筑→室内外土方回填→±0.00以上主体结构→防水工程→内外装饰装修→安装工程→附属工程。
(3)施工阶段划分:本工程拟分六个阶段组织施工:施工准备阶段、土方及基础阶段、主体结构阶段、装饰装修阶段、总平及附属阶段和竣工验收阶段。
(4)总体施工安排:在基础阶段施工时,即开始进行预制构件的加工制作;在主体结构进行的同时,安装工程及时配合预埋,待主体结构进行完成后,即开始进行内墙粉刷的刮槽,并逐步展开门窗的加工制作、安装工程的准备,以加快施工进度。
(5)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配合:各专业、各工种之间的协调配合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地基与基础施工阶段各工序紧凑安排,协调配合加快施工进度。各种管道的挖土、铺设等应与土建施工密切配合,平行搭接进行。基础工程施工完。门窗框扇的安装及油漆涂料的施工应视施工条件及时插入施工。
第五章 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 第一部分 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第一节 测量放线
一、建筑物的定位放线
1、建筑物的定位应以其平面布置形式和占地面积大小不同而异:当以城市控制点或场区控制网定位时,应选择精度较高的点位和方向为依据;当以建筑红线桩定位时,应选择与主要街道中心线平行的建筑红线为依据,并应以较长的已知边测设较短的边;当以原有建(构)筑物或道路中心线定位时,应选择外廓(或中心线)较完整的永久性建(构)筑物为依据。
2、定位的方法,在控制网上测定建筑物轴线控制桩。定位的方法应以建筑物的形状不同而异,矩形建筑物宜用直角坐标法定位;任意形状建筑物宜用极坐标法定位;当量距有困难时,宜选用角度交会法定位。
二、工程定位放线方法
1、进场后首先对甲方提供施工定位图进行图上复核,以确保设计图纸的正确。其次,与甲方一道对现场的座标点和水准点进行交接验收,发现误差过大时应与甲方或设计院共同商议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方可正式定位。
2、现场建立控制座标网和水准点。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方法见后。水准点由永久水准点引入,水准点应采取保护措施,确保水准点不被破坏。
3、工程定位后要经建设单位和规划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开始施工。 三、建立平面控制网及高程控制网
所谓控制网是由一定等级(满足一定精度要求)的控制点所组成的相邻点互相通视并构成一定图形的测量网。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的基本依据,要分清场区平面控制网还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根据整体控制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以场区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平面控制网。
1、建筑工程,必须测设场区平面控制网,作为场区的整体控制,它是建筑物平面控制的上一级控制,应结合建筑物平面布置的图形特点来确定这种控制网的图形,可布置成十字形、田字形、建筑方格网或多边形。
建筑方格网应在场区平整完成后在总平面图上进行设计,其设计原则如下。 (1)方格网的主轴线应尽可能选择在场区的中心线上(宜设在主要建筑物的中心轴线上)。其纵横轴线的端点应尽量延伸至场地边缘,既便于方格网的扩展又能确保精度均匀。
(2)方格网的顶点应布置在通视良好又能长期保存的地点。
(3)方格网的边长不宜太长,一般小于100m,为便于计算和记忆,宜取10m的倍数。
(4)轴线控制桩应尽量投测在方格网边上。
(5)方格网全部施测完成后,采用将所有建筑物一次性定位的方法来检验其准确性,对于未进行平差的方格网是一种较好的检验方法。
建筑方格网的测设方法是先测设主轴线,后加密方格网,并按导线测量进行平差。
2、建筑物平面控制网是建筑物定位和施工放线的基本依据,它是场区内的
二级平面控制。
建筑物平面控制网的图形,可以是一字形基线(两个控制点组成的)、十字形控制网或平行于建筑物外廓轴线的其他图形(图1)。
3、高程控制网是建筑场区内地上、地下建(构)筑物高程测设和传递的基本依据。
高程控制网布点的密度应恰当,一般每幢楼房应设置1~2个点,主要建筑物应设置3个点。其测量方法可采用水准测量和光电测距中的三角高程测量方法。
高程控制网的等级为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或等外水准测量等。以上各等级都可作为建筑场区的首级高程控制。当场区长、宽大于100 m时,可在场区内布置4个以上高程起始点,与已知高程点构成闭合水准路线进行测量。
四、矩形网控制
根据本工程的平面形状,决定采用矩形网控制。
按工程定位图,以建筑纵横两个方向为座标轴,每30m测设一条控制线,形成30m330m的现场控制网,建筑物的定位即以控制网轴线为准。
五、控制桩的埋设和保护
控制桩应按照规程规定的标准进行埋设,一般应埋设在距基坑放坡线1 m以外的坚固地方,其深度应大于当地的冻土线深度,桩顶周围应砌筑20 cm高的保护台或设置其他保护措施(如图)。
图 控制桩的埋设及保护
(a)方格网点或轴线控制桩;(b)专用水准点 六、基础施工测量
基础施工测量包括桩基施工测量、基槽开挖的抄平放线、基础放线、±0.000标高以下的抄平放线。在这些工作中,±0.000标高线的测定对确保槽底标高无误是至关重要的,此外还应根据建筑物的大小适当考虑沉降测量。
在土方开挖期间,对于标高的测定,采用专人负责,随挖随测的方法。在接近基底时,应将标高点引到基坑内,可在工程桩钢筋上做记号。作为底板施工阶
段垫层浇筑、支底板模板的依据。
七、结构施工测量
(1) 一般民用建筑物±0.000标高以上的结构施工测量工作主要包括:首层轴线放线与抄平,施工层主轴线的竖向投测、施工层标高的竖向传递、大型预制构件的弹线及结构安装测量等。
(2) 首层放线验收后,应将控制轴线引测(弹出)在外墙立面上,作为各施工层主轴线竖向投测的依据。若视线不够开阔,不便架设经纬仪时,应改用激光铅直仪通过预留孔洞向上投测。这时的控制网由外控转为内控,其图形应平行于外廓轴线。
(3) 控制轴线最好选在建筑物外廓轴线上、单元或施工流水段的分界线上、楼梯间的轴线上。由于施工现场情况复杂,利用这些控制线的平行线进行投测较为方便。
(4) 标高的竖向传递,可用钢尺以首层±0.000线为基准向上竖直量取。当传递高度超过钢尺整尺长时,应另设一道标高起始线。为了便于校核,每栋建筑物应由3处分别向上传递标高。
第二节 土石方开挖与回填
一、开挖方式
1、施工机具:反铲挖土机、轮式装载机、自卸汽车、蛙式打夯机、木夯、镐、铁锨、手推车。 2、土方和石方开挖:该工程土方工程采用人工开挖及机械开挖施工,挖出土方除留足回填土外,用自卸车运离施工现场。机械挖土方应挖基底标高上300mm处,由人工挖土、清底至基底设计标高。基坑放坡挖方时应按1:0.5放坡。
3、回填土:本工程室内外回填土采用石渣回填,用蛙式打夯机夯实回填土,应一夯压半夯进行分层夯实。室内墙边及墙角部分用木夯夯实。每层铺土厚度200~250mm,每层夯实3~4遍。
二、质量要求
(1)机械开挖时应避免超挖和扰动原土。基槽开挖后应尽快施工混凝土垫层,减少基底暴露时间,防止雨水对基槽的浸湿。
(2)回填所用原土质量应符合设计和规范规定,应适量控制含水量,防止出现橡皮土。每层夯实后后进行密度测试,应符合设计要求。
(3)回填土分层厚度为25cm,每步回填土间隔距离必须相互错开,上下层土的接茬间隔不得小于50cm。
(4)地下水或雨水进入基坑(槽)时,应采取人工排水,使基坑(槽)保持无积水状态。
第三节 基础工程施工方案
一、施工流程
定位放线→挖基槽(坑)土→基础→基础梁→养护→分部工程质量验收→回填土。
二、基础测量放线
挖土前全面调查地上、地下障碍物情况,有无管线由甲方提供,并制定相应破障措施,如有文物应注意保护并及时报告有关部门。
三、基础土方开挖
1、按图纸布置进行测量放线,定出地基轴线。先定出中心,再引出两侧,
并将柱的准确位置测设到地面,每个柱位打一个小桩,并测出每个桩位的实际标高,场地外设3-4个水准点,以便随时检查之用;
2、学习、熟悉带形施工图纸,并进行会审,做好技术交底,特别是地质情况、设计要求、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交底。
3、土方开挖 (1)、准备工作
土方开挖前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
1) 拆除或搬运施工区域内有碍施工障碍物。
2) 设置排水设施,有地下水的区域,应有妥善的明沟排水设施。 3)修建运输道路和土方机械运行道路。
4)按照基础中线、开挖深度、沟槽底宽、边坡系数等,放出基坑开挖边线 (2)、土方开挖
本工程土方开挖,主要采用人工开挖,人工修边捡底的办法。基坑开挖时,必须施放开挖上线,严格按照测量放线及槽底控制标准进行开挖。本工程人工开挖土方采用1:0.3的边坡系数。严禁超挖、欠挖。
3、槽开挖注意事项
1)根据土方平衡调配计算,挖填配合、减少重复搬运。
2)开挖时注意观察附近构筑物、道路、管线等的下沉和变形,必要时采取防护措施。
3)施工中,应经常测量和复核平面位置、标高和边坡坡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4)人工开挖时,应保留300mm一层不挖,待下一工序开始前挖除。
5)在开挖过程中,应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的变化经常检查,做好原始记录及绘出断面图。如发现坑底土与设计不相符时,需会同设计、建设、监理单位人员研究处理,并做好隐蔽工程记录。
四、挖孔桩施工
1.机具设备准备及材料要求:
提升机具包括:手动轳轮配提升钢管架、铁桶;挖孔工具包括:短柄铁锹、镐、锤、钎。
水平运输工具包括:双轮手推车;混凝土浇筑机具:混凝土搅拌机、小直径插入式振动器、插钎、串筒等。
其它机具设备:钢筋加工机具、支护模板、支撑、电焊机、吊挂式钢爬梯、36V低压变压器,井内外照明设施,鼓风机、输风管。
材料要求:水泥采用近期江津水泥厂地维牌32.5MPa水泥,河砂的细度模数必须满足规范要求。砂石含泥量必须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以内。钢材的规格,等级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材按业主要求采用重钢或达钢产品。
2. 工艺原理:
人工挖孔桩基础分为两个部分,即①护壁;②桩芯。其中护壁主要作用是在施工过程中防止土体垮塌,使桩芯尺寸能保证其设计要求。若孔壁为较稳定岩石或不易垮塌的土体,护壁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改为其他护壁或取消。
3. 工艺流程:
放线定桩位—→开挖第一节桩孔土石方—→检查复核开挖的桩土石方半径,定位中心线及修正—→支模浇筑第一节混凝土护壁及孔口平台—→在护壁上二次投测标高及桩位十字线,并将定位轴线标于护壁下口—→安装钢管提升架和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1、施工方案与技术措施(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