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 电势能与机械能之和先增大,后减小 D. 电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答案:C
解析:由于负电荷受到的电场力是变力,加速度是变化的。所以A错;由等量正电荷的电场分布知道,在两电荷连线的中垂线O点的电势最高,所以从b到a,电势是先增大后减小,故B错;由于只有电场力做功,所以只有电势能与动能的相互转化,故电势能与机械能的和守恒,C错;由b到O电场力做正功,电势能减小,由O到d电场力做负功,电势能增加,D对。
12.(09·山东·24)(15分)如图所示,某货场而将质量为m1=100 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四分之一圆轨道,使货物中轨道顶端无初速滑下,轨道半径R=1.8 m。地面上紧靠轨道次排放两声完全相同的木板A、B,长度均为l=2m,质量均为m2=100 kg,木板上表面与轨道末端相切。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0.2。(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取g=10 m/s)
(1)求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
(2)若货物滑上木板4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1应满足的条件。
(3)若?1=0。5,求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时的速度和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 解析:(1)设货物滑到圆轨道末端是的速度为v0,对货物的下滑过程中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mgR?2
a b O d cc 12m1v0①设货物在轨道末端所受支持力的大小为FN,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2v0FN?m1g?m1②
R联立以上两式代入数据得FN?3000N③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货物到达圆轨道末端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为3000N,方向竖直向下。 (2)若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由受力分析得?1m1g??2(m1?2m2)g④ 若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由受力分析得?1m1g??2(m1?m2)g⑤ 联立④⑤式代入数据得?????1?0.6⑥。
(3)?1?0.5,由⑥式可知,货物在木板A上滑动时,木板不动。设货物在木板A上做减速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a1,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m1g?m1a1⑦
22设货物滑到木板A末端是的速度为v1,由运动学公式得v1?v0??2a1l⑧
联立①⑦⑧式代入数据得v1?4m/s⑨
设在木板A上运动的时间为t,由运动学公式得v1?v0?a1t⑩ 联立①⑦⑨⑩式代入数据得t?0.4s。
13.(09·安徽·22)(14分)在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运动员手拉绳索向上攀登,最终点燃 了主火炬,体现了残疾运动员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自强不息的精神。为了探究上升过程中运动员与绳索和吊椅间的作用,可将过程简化。一根不可伸缩的轻绳跨过轻质的定滑轮,一端挂一吊椅,另一端被坐在吊椅上的运动员拉住,如图所示。设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吊椅的质量为15kg,不计定滑轮与绳子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取g?10m/s2。当运动员与吊椅一起正以加速度a?1m/s上升时,试求
(1)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2)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 答案:440N,275N
解析:解法一:(1)设运动员受到绳向上的拉力为F,由于跨过定滑轮的两段绳子拉 力相等,吊椅受到绳的拉力也是F。对运动员和吊椅整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F F 2a 2F-?m人?m椅?g??m人?m椅?a
F?440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竖直向下拉绳的力
(m人+m椅)g F??440N
(2)设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对运动员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则有:
F F F?FN-m人g?m人a FN?275N
由牛顿第三定律,运动员对吊椅的压力也为275N
解法二:设运动员和吊椅的质量分别为M和m;运动员竖直向下的拉力为F,对吊椅的压力大小为FN。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绳对运动员的拉力大小为F,吊椅对运动员的支持力为FN。分别以运动员和吊椅为研究对象,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a (m人+m椅)g F?FN-Mg?Ma ① F?FN?mg?ma ②
由①②得 F?440N FN?275N
14.(09·江苏·13)(15分)航模兴趣小组设计出一架遥控飞行器,其质量m =2㎏,动
力系统提供的恒定升力F =28 N。试飞时,飞行器从地面由静止开始竖直上升。设飞行器飞行时所受的阻力大小不变,g取10m/s。
(1)第一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1 = 8 s 时到达高度H = 64 m。求飞行器所阻力f的大小;
(2)第二次试飞,飞行器飞行t2 = 6 s 时遥控器出现故障,飞行器立即失去升力。求飞行器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3)为了使飞行器不致坠落到地面,求飞行器从开始下落到恢复升力的最长时间t3 。
解析:
(1)第一次飞行中,设加速度为a1 匀加速运动H?2
12a1t1 2由牛顿第二定律F?mg?f?ma1 解得f?4(N)
(2)第二次飞行中,设失去升力时的速度为v1,上升的高度为s1 匀加速运动s1?12a1t2 2设失去升力后的速度为a2,上升的高度为s2 由牛顿第二定律mg?f?ma2
v1?a1t2
v12 s2?2a2解得h?s1?s2?42(m)
(3)设失去升力下降阶段加速度为a3;恢复升力后加速度为a4,恢复升力时速度为v3 由牛顿第二定律 mg?f?ma3 F+f-mg=ma4
22v3v3且??h 2a32a4V3=a3t3 解得t3=
32(s)(或2.1s) 215.(09·海南物理·15)(9分)一卡车拖挂一相同质量的车厢,在水平直道上以
v0?12m/s的速度匀速行驶,其所受阻力可视为与车重成正比,与速度无关。某时刻,车厢
2脱落,并以大小为a?2m/s的加速度减速滑行。在车厢脱落t?3s后,司机才发觉并紧急刹
车,刹车时阻力为正常行驶时的3倍。假设刹车前牵引力不变,求卡车和车厢都停下后两者之间的距离。
解析:设卡车的质量为M,车所受阻力与车重之比为?;刹车前卡车牵引力的大小为F, 卡车刹车前后加速度的大小分别为a1和a2。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f?2?Mg?0 ①F??Mg?Ma1 ②?Mg?Ma ③3?Mg?Ma2 ④
设车厢脱落后,t?3s内卡车行驶的路程为s1,末速度为v1,根据运动学公式有
1s1?v0t?a1t2 ⑤
2v1?v0?a1t ⑥
v12?2a2s2 ⑦
式中,s2是卡车在刹车后减速行驶的路程。设车厢脱落后滑行的路程为s,,有
2v0?2as ⑧
卡车和车厢都停下来后相距
?s?s1?s2?s ⑨
由①至⑨式得
2v042?s???v0t?at2 ○10
3a33带入题给数据得
?s?36m 11 ○
评分参考:本题9分。①至⑧式各1分,11式1分 ○
16.(09·上海物理·22)(12分)如图A.,质量m=1kg的物体沿倾角?=37?的固定粗糙斜面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风对物体的作用力沿水平方向向右,其大小与风速v成正比,比例系数用k表示,物体加速度a与风速v的关系如图B.所示。求:
(1)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2)比例系数k。 (sin37=0.6,cos37=0.8,g=10m/s)
1 解析:(1)对初始时刻:mgsin?-?mgcos?=ma0 ○
2
1式, 由图读出a0=4m/s代入○
0
0
2
解得:?=
gsin?-ma0
=0.25; gcos?2 (2)对末时刻加速度为零:mgsin?-?N-kvcos?=0 ○又N=mgcos?+kvsin? 由图得出此时v=5 m/s 2式解得:k=代入○
mg(sin?-?cos?)
=0.84kg/s。
v(?sin?+cos?17.(09·广东物理·20)(17分)如图20所示,绝缘长方体B置于水平面上,两端固定一对平行带电极板,极板间形成匀强电场E。长方体B的上表面光滑,下表面与水平面的动摩擦因数?=0.05(设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相同)。B与极板的总质量mB=1.0kg.带正电的小滑块A质量mA=0.60kg,其受到的电场力大小F=1.2N.假设A所带的电量不影响极板间的电场分布。t=0时刻,小滑块A从B表面上的a点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A=1.6m/s向左运动,同时,B(连同极板)以相对地面的速度vB=0.40m/s向右运动。问(g取10m/s)
2
(1)A和B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多少?
(2)若A最远能到达b点,a、b的距离L应为多少?从t=0时刻至A运动到b点时,摩擦力对B做的功为多少?
解析:?由牛顿第二定律F?ma有 A刚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A?F?2.0m/s2 方向水平向右 mAB刚开始运动时受电场力和摩擦力作用 由牛顿第三定律得电场力F?F?1.2N
'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教学案(教师(8)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