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
【命题规律】牛顿定律是历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非常灵活,选择、实验、计算等题型均可以考查。其中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处理问题,牛顿第二定律与静力学、运动学的综合问题,物体的平衡条件等都是高考热点;对牛顿第一、第三定律的考查经常以选择题或融合到计算题中的形式呈现。另外,牛顿运动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很多,如弹簧问题、传送带问题、传感器问题、超重失重问题、同步卫星问题等等,应用非常广泛,尤其要注意以天体问题为背景的信息给予题,这类试题不仅能考查考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能考查考生从材料、信息中获取要用信息的能力,因此备受命题专家的青睐。
【名师解读】
【例1】(江苏省盐城市2011届三星级高中三校联考物理)如图3-1所示,AB和CD为两条光滑斜槽,它们各自的两个端点均分别位于半径为R和r的两个相切的圆上,且斜槽都通过切点P。设有一重物先后沿两个斜槽,从静止出发,由A滑到B和由C滑到D,所用的时间分别为t1和t2,则t1与t2之比为( )
A.2:1 B.1:1
C.3:1 D.1:3
图3-1
[分析] 设光滑斜槽轨道的倾角为?,则物体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gsin?,由几何关系,
?斜槽轨道的长度s?2(Rr)?s,i由运动学公式s?12at,得2t?2sa??22R?(r?)sinR?r,即所用的时间t与倾角?无关,所以t1=t2,B项2?gsi?ng正确。
[答案] B
[解读] 本题涉及到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加速度、匀变速运动规律等知识点,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本题是“等时圆”问题的拓展延伸,需要考生从光滑弦过渡到斜面,还需要处理好角度问题,联系上两个圆的直径,只要有一处想不到,
便不能得出正确答案。
【例2】(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为了研究超重与失重现象。某同学把一体重计放在电梯的地板上,他站在体重计上随电梯运动并观察体重计示数的变化情况。下表记录了几个特定时刻体重计的示数(表内各时刻不表示先后顺序),若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则
时间 体重计示数45.0 (kg)
A.t3时刻电梯可能向上运动
B.t1和t2时刻电梯运动的加速度方向相反,但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 C.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相同,但所受重力不同 D.t1和t2时刻该同学的质量和重力均不相同
50.0 40.0 45.0 t0 t1 t2 t3 [分析] 已知t0时刻电梯静止,所以该同学的质量为45kg,t1 时刻电梯处于超重状态,加速度向上,t2时刻电梯处于失重状态,加速度向下,但运动方向不一定相反,B项正确;t3时刻电梯可能静止,也可能匀速向上运动,A项正确;t1和t2时刻该同学分别处于超重和失重状态,表示电梯对该同学的支持力大于和小于其重力,但该同学的质量和重力均不变,C项、D项都不正确。
[答案] AB
[解读] 本题涉及到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超重、失重等知识点,考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和“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要求。分析本题时要注意,超重和失重是指体重计的示数比重力大还是比重力小,本质是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是向上还是向下(加速度向上为超重,加速度向下为失重),而与物体的运动方向(即速度方向)无关,并且物体的重力和质量是不变的,即只是视重变大或变小。
【例3】(山东省淄博市2011届高三摸底考试)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3-2(a)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的张力为T,则T随ω变化的图像是图3-2(b)中的
2
[分析] 设绳长为L,锥面与竖直方向夹角为?,当ω=0时,小球静止,受重力mg、支持力N和绳的拉力T而平衡,T=mgcos? ≠ 0,A项、B项都不正确;ω增大时,T增大,N减小,当N=0时,角速度为ω0。当ω<ω0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sin?-Ncos?=mωLsin?,Tcos?+Nsin?=mg,解得T=mωLsin?+mgcos?;当ω>ω0时,绳与竖直方向夹角变大,设为?,由牛顿第二定律得Tsin?=mωLsin?,T=mωL,可知T-ω图线的斜率变大,C项正确。
[答案] C
[解读] 本题涉及到圆周运动的受力分析、力的合成与分解、牛顿第二定律、向心力、临界问题等知识点,重点考查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本题的图像中提示出有转折点,从这一点入手,可知当角速度过大时,小球会飘起离开斜面,因此要分两种情况列方程。因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合外力不为零,所以适合用正交分解法处理。
【例4】2004年我国和欧盟合作的建国以来最大的国际科技合作计划“伽利略计划”将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标志着欧洲和我国都将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并将结束美国全球定位系统(GPS)在世界独占鳌头的局面。据悉“伽利略”卫星定位系统将由30颗轨道卫星组成,卫星的轨道高度为2.4?10,倾角为56,分布在3个轨道上,每个轨道面部署9颗工作卫星和1颗在轨备份卫星。当某颗卫星出现故障时可及时顶替工作。若某颗替补卫星处在略低于工作卫星的轨道上,则这颗卫星的周期和速度与工作卫星相比较,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替补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 B.替补卫星的周期小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大于工作卫星的速度 C.替补卫星的周期大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小于工作卫星的速度 D.替补卫星的周期小于工作卫星的周期\速度小于工作卫星的速度 [分析] 由于卫星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则
402
2
2
2
2
2
4?2(R?h)3Mmv24?2,卫星G??m?m(R?h)2,故卫星的运行周期T?(R?h)2R?hTGM运行速度v?[答案] B
GM。因此,卫星高度h越小,运行周期T越小,速度v越大,B项正确。 R?h[解读] 本题涉及到万有引力定律在天体上应用的知识,考查理解能力和推理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和“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要求。本题中虽然给了一堆数据,但所判断的问题与这些数据无关,需要考生利用万有引力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处理,而且只是定性分析。这是信息给予题的共性,即要求考生具有提炼有用信息的能力。
【例5】(四川省成都七中2011届零诊模拟试题)杂技演员在进行“顶杆”表演时,用的是一根质量可忽略不计的长竹竿,质量为30kg的演员自杆顶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杆底时速度正好为零,已知竹竿底部与下面顶杆人肩部间有一感应器,如图3-3所示为传感器显示的顶杆人肩部的受力情况,取g=10m/s,求:
(1)杆上的人下滑中的最大速度; (2)竹竿的长度。
2
[分析] (1)由F-t图可知,0-1s 人加速下滑,1-3s 人减速下滑,3s时刻人下滑到杆底静止,在0-1s中对人有 mg?f1?ma1
对杆有 N1?f1?0 人下滑的加速度
0 1 2 3 t/s v/ms-1 4 a1?g?f1N180?g?1?10??4m/s2 mm30图3-4
人下滑的最大速度 v?a1t1?4?1?4m/s。
(2)人下滑过程中的v-t图如图3-4所示,则竹竿的长度
L?11vt??4?3?6m。 22[答案] (1)4m/s(2)6m
[解读] 本题涉及到受力分析、牛顿第二定律、F-t图像、v-t图像、匀变速运动规律等知识点,考查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体现了《考试大纲》中对 “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必要时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的能力要求。本题是电梯下降问题的变形题,即先加速下降(失重),再减速下降(超重),最后静止。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时注意不要遗漏物体的重力。第二问求竹竿的长度时也可用公式法分段求解。
【例6】(江苏省2011届四星级高中滨中、阜中高三联考物理试题)你是否注意到,“神舟”六号宇宙飞船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的一幅卫星运行轨迹图,如图3-5所示,它记录了“神舟”六号飞船在地球表面垂直投影的位置变化;图中表示在一段时间内飞船绕地球圆周飞行四圈,依次飞经中国和太平洋地区的四次轨迹①、②、③、④,图中分别标出了各地点的经纬度(如:在轨迹①通过赤道时的经度为西经157.5°,绕行一圈后轨迹②再次经过赤道时经度为180°??),若地球质量为M,地球半径为R,万有引力恒量为G,从图中你能知道“神舟”六号宇宙飞船的那些轨道参数?(需推导出的参数,只需写出字母推导过程)
[分析] ①神舟飞船运行在轨道倾角42.4度,(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的夹角为42.4°)
②飞船每运行一周,地球自转角度为180°-157.5°=22.5°,则神舟飞船运行的周期
22.5?24?3600s?5400s?90min 360Mm2?2)r ③由万有引力提供向心力,即 G2?m(TrT?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2012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2 牛顿运动定律与直线运动教学案(教师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