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定向功能(知名活动的方向和方式)
(3) 评价功能(指明社会所持评价态度的标准及社会的理想体
系)。
(二) 对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理解
通俗的说,幼儿园课程内容是幼教工作者希望幼儿学而且希望幼儿学到的东西,包括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方式。
活动是幼儿园课程内容的主要载体,课程的内容(幼儿需要学习的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方式)分别蕴涵或组织在活动的基本结构——活动对象和活动过程中。 1.活动对象 2.活动过程
3.学习活动的“产品”,即所谓学习经验 它是活动对象和活动过程本身所蕴含的知识、技能“内化”为幼儿个人的知识、技能和认知能力的结果。
这个定义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特点。
总之,以各种活动为表现和组织形式的幼儿园课程内容同样包含以下基本方面:
(1) 关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本的认知经验。 (2) 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
经验)
(3) 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
(4) 关于对待世界(包括自己)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面的经
验。
这几个方面是幼儿园课程应该向幼儿提供并保障的基本学习。
二、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和类型
(一) 课程内容的范围
1. 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识的内容 2. 知识具有多种价值
3. “重知识”——死记硬背、这种知识不仅不具有促进发展的意义,还会给幼儿带来很大的学习压力,降低对学习的兴趣,甚至造成一种所谓的“习得性愚蠢”——对学习的无能感和由此产生的自信心的丧失。
但批判的同时,要警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忽视必要的知识学习。其主要表现是:选择课程内容时完全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既不考虑哪些知识是幼儿必须掌握的,也不考虑如何帮助幼儿整理、扩充、提升其自然。
因此,在选择课程内容时需要克服两种极端的倾向,将幼儿必须掌握的或具有发展价值的基本知识纳入课程。 4. 有助于掌握基本知识方式的内容
幼儿的基本活动从大类上看,也无非是生活、交往、学习等。具体又可分为自我服务、身体锻炼、游戏、观察、探索、交流、表述等等。各种活动都包含着一些基本的方式方法、技能技巧。
5. 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力的内容
智力(核心是思维能力)和能力的特性之一是“问题性”,也就是说,他们只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实际“做”的过程中才出现并活跃起来。
解决问题一般要经过几个阶段:发现问题(即意识到问题或困难)——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明确问题)——寻找线索(搜索有关的事实)——形成假设(提出各种可能的解释或解决问题的办法)——用适当的方法或手段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幼儿的问题常常出现在生活中、游戏中、交往中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教师也可以有意“制造”一些问题,获奖必要的学习内容转化为幼儿可以研究的问题,以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6. 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的内容
这里的情感态度指的是对人、对事、对己的一种倾向性,它构成行为的动机,影响人的行为。
情感态度是伴随着活动过程而产生的体验,类似的体验积累的多了,就形成了比较稳定的倾向性。因此,原则上说,情感态度不是“教”出来的,它的形成是潜移默化的结果,更多属于隐性课程。
态度一般可以通过三种途径形成:
(1) 环境的同化作用。周围人对某事的评价会不知不觉影
响儿童,使他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2) 经验的情绪效应 (3) 理智分析
选择的内容或组织的学习活动应该有趣、有“悬念“、能使幼儿获得认识上的满足感;与幼儿愉快的情绪体验有关联;能够引起孩子的探索等。 (二) 课程内容的分类
1. 按学科结构分类
2. 按活动对象的性质划分或学科与心理相结合的方式划分 3. 按基本学习课题或问题领域划分
4. 按幼儿的主要活动形式或围绕关键经验的活动划分 5. 按幼儿心理发展领域划分
三、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准 (一)合目的性原则
所谓合目的性原则,指的是选择的课程内容必须符合并有助于视线课程目标。 注意几点: 1. 有目标意识
2. 正确处理目标与内容的关系
3. 考虑目标达成所需要的“关键学习经验”
(二)基础性原则
基础性是学前教育最基本的特征。
幼儿园的课程内容应该涉及人类发展最基本的问题。其中健康的生活方式、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的欲望和能力、积极适应社会生活的态度和能力尤为重要。
越是基础的内容,越具有长远的发展价值,因此,基础性也就意味着发展性。
(三)价值性原则
就幼儿的认知学习来说,有价值的内容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1. 贴近幼儿的生活,使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 2. 有利于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关系和联系
3. 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法 4. 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才能解决的问题(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应该落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内)
(四)发展适宜性原则
发展适宜性原则,是指课程内容既要符合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又能促进其进一步发展,即难度水平处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之内。 “最近发展区”,指的是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的差距,其操作性定义可以表述为“儿童自己独立完成的智力活动任务在成人或有能力的伙伴帮助下所能完成的任务之间的差距”。这个距离空间恰恰是教育的“用武之地”。
同一年龄的儿童既有相同的最近发展区、也有不同的最近发展区。
(五)兴趣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具有一种动力力量,能使人进入一种“情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编制的基本原理(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