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河蟹的主要疾病预防及防治技术
近年来在河蟹养殖生产过程中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造成的经济损失也越来越大,对河蟹发病特点的正确认识有利于养殖管理者适时采取合适的预防、控制及治疗措施,切实有效降低河蟹病害发生率,提高养殖成活率。笔者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就有关常见河蟹病害防治技术作一简介: 1、颤抖病
症状及危害:发病初期,病蟹摄食减少或不摄食,蜕壳困难,活动能力减弱或呈昏迷状态。随着病程发展,指节变红,而且不断向上蔓延。步足易脱落;螯足下垂无力,步足连续颤抖,口吐泡沫,不能爬行,因此被称为“颤抖病”,有时可见病蟹步足收拢,缩于头胸部抱成一团,或撑开爪尖着地,若将步足拉直,松手后又立即缩回,亦有人称为“环腿病”;解剖蟹体,可见体内积水,肌肉萎缩,鳃丝发黑或呈黄色,三角膜水肿,并呈现粉红色,胃肠无食。此病对河蟹危害极大,发病较快,死亡率高,从症状出现到死亡仅2-3日。主要危害体重100g以上的二龄蟹,当年蟹发病率较低。
预防及治疗方法: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以生态防病为主,药物治疗为辅,注重提高养殖环境质量。病蟹用外消和内服方法综合治疗,外消药用0.3mg/L二溴海因等消毒药,内服蟹抖灵等,7天为一疗程;全池泼洒生石灰,调节池水成弱碱性。 2、黑鳃病
症状及危害:该病由细菌引起,鳃部感染发病,病轻时鳃丝部分呈暗灰色或黑色,重时鳃丝全部变为黑色。病蟹行动迟缓,呼吸困难。也有人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称为“叹气病”。 该病多发生于成蟹养殖后期,水环境条件恶化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因素。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保持池塘有5-10cm的软泥,过多淤泥应予清除;⑵、预防可全池泼洒生石灰,用量为15-20ppm,夏季要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治疗可用生石灰连续全池泼洒2次,每次用量为20ppm;⑷可将病蟹置于2-3ppm恩诺沙星溶液中浸洗3-4次,每次 10-20分钟。
3、腐壳病(甲壳溃疡病、壳病、锈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步足尖端破损,成黑色溃疡并腐烂,然后步足各节及背甲、胸板出现白点,白点中部凹下,呈微红色并渐成黑色溃疡,严重时甲壳被侵袭成洞,导致河蟹死亡。该病因河蟹步足尖端损伤被多种破坏几丁质的细菌感染所致,溃疡病蟹还可能被其它细菌或真菌感染。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用生石灰清塘,发现预兆时用15-20ppm的生石灰全池泼洒;⑵、夏季经常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⑶、发病池用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同时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1-2g/kg饲料,连续3-5天为一个疗程;⑷、重病蟹要立即除掉,防止疾病蔓延。 4、烂肢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腹部及附肢腐烂肛门红肿,行动迟缓,摄食减少或拒食,最终因无法蜕壳而死亡。该病是由于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或生长过程中被敌害致伤,引起病菌感染。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避免捕捞、运输、放养过程中受伤;⑵、放养前将河蟹置于2ppm的土霉素中浸浴可防止此病发生;⑶、发病后可用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0.5ppm的土霉素或呋喃西林全池泼洒,可控制此病蔓延。 5、水肿病
症状及危害:病蟹肛门红肿,腹部、腹脐及背壳下方肿大呈透明状,病蟹匍匐池边,拒食,最后死在池边浅水处,该病主要是河蟹腹部受伤后细菌感染造成。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在养殖过程中,特别在河蟹蜕壳时尽量避免惊扰,以免受伤;⑵、经常添加新水,多喂鲜活生物饲料和新鲜菜叶;⑶、治疗可用0.5-1ppm土霉素全池泼洒,同时按饲料量1-2g/kg添加恩诺沙星口服,连喂3-5天为1疗程。 6、蟹奴病
症状及危害:蟹奴病是专门寄生于河蟹腹部(胸板)或附肢上的一种寄生虫,属甲壳动物,以吸收河蟹体液营养为生。发病季节一般是7—10月,9月份是发病高峰。该病虽不会引起河蟹的大量死亡,但病蟹生长缓慢,性腺不发育,雌雄难辨。蟹奴严重寄生时,使河蟹肉变得恶臭而不能食用,俗称“臭虫蟹”。该病极易在含盐量较高的咸淡水池塘中(盐度在0.1%以上)发生。
预防及治疗方法:⑴、彻底清塘,清除过多的淤泥,杀灭蟹奴的幼虫。清塘药物有漂白粉、敌百虫等。⑵、加强检疫,避免将被蟹奴感染的蟹苗(种)引入内陆水域。⑶、在蟹池中混养一定量的鲤鱼吞食蟹奴幼虫,控制其数量。⑷、有发病预兆的池塘,应立即更换池水,加注新水,其盐度要小于0.1%;或把已感染蟹奴病蟹移到淡水中。这样可抑制蟹奴病的发展与扩散。⑸、发病时可用200毫克/升的硫酸锌浸洗病蟹10—20分钟。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⑹、全池用0.7毫克/升的硫酸锌和硫酸铜亚铁(5:2)泼洒,杀灭寄生的蟹奴。
7、蜕壳不遂病
症状及危害:主要发生在幼蟹阶段,但个体较大的成蟹以及干旱或离水的蟹也易患此病。蜕壳时,病蟹的头胸甲后缘与腹部交界处会出现裂口,但终因不能蜕出旧壳而死亡,患此病的河蟹一般周身发黑。
预防与治疗方法:⑴、定期泼洒15—20毫克/升的生石灰和1—2毫克/升的过磷酸钙,生石灰要兑水溶化后再泼洒。⑵、饲料中添加适量脱壳素及贝壳粉、骨粉、鱼粉等含矿物质较多的物质,并增加动物性饲料的比例(占总投饲量的二分之一以上);⑶、在养蟹池中栽植适量水草,便于河蟹攀缘和蜕壳时隐蔽;⑷、适时加注新水,保持水质清新,可增强河蟹活力。⑸、投饵区和蜕壳区要严格分开,严禁在蜕壳区投放饲料,以保持蜕壳区的安静。⑹、发现软壳蟹,捡起放在水桶中暂养l—2h,待其吸水涨足能自由爬行时放入原池。 8、常见敌害的防治
⑴水蜈蚣:水蜈蚣主要危害土池育苗的河蟹蚤状幼体。平均每尾水蜈蚣每天可吃掉7只1V期的蚤状幼体或5只大眼幼体。彻底清塘,以消灭水蜈蚣;利用水蜈蚣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并用捞海捕捉杀灭。 ’ ⑵蛙害:蛙是蟹的大敌,1只重40g的青蛙,一夜可捕食重1g左右的幼蟹4—7只。为防青蛙入池,进水时要严格过滤,清池后用鱼网或竹帘将池塘拦起来;利用青蛙的趋光性,用灯光诱集杀灭。
⑶老鼠、鸟类等对蜕壳前后的河蟹有较大的危害。在防逃墙外侧,定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期放磷化锌等灭鼠药灭鼠;用草人吓唬攻击;或将软壳蟹移至隐蔽处,以免侵袭。
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关键措施
冬春大水面放养河蟹,具有水活流畅,受风面大,溶氧充足,天然饵料丰富等资源优势,能够显著降低养殖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现结合我们近几年的养殖经验,将其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放养准备 选择水质清新,阳光充足,水草丰富、螺蚬较多的水域,水草不多的地方可采取人工种植或收集部分水草予以弥补,这样,河蟹就可以获得充足的动植物饵料,有利于满足和促进河蟹的正常生长。同时采用网片和木桩将养殖水域双层圈围起来,高度以高出常年水位1米以上。幼蟹放养前,还要清除水域中的野杂鱼类,减少天敌。
2.苗种选择 养殖效益的好坏,苗种至关重要。首先要选择规格整齐,体质健壮,无病无伤的幼蟹。从多年的养殖经验来看,生态式的土池育苗要比工厂化水泥池育苗好,前者培育的苗种更能适应自然放养。
3.放养时间 大水面放养应以冬放或春放为主,每年的12月和翌年的3~4月为最佳放养季节,在寒冷、结冰时一般不宜放养,以免冻伤蟹种,影响成活率。
4.科学投放 蟹种投放的数量应根据水域中天然饵料和自身的经济实力量力而行。以200~300只/千克的蟹种按每667平方米400~600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只的密度放养。水体面积大,饵料充足,水质良好,资金有保障的也可适当增加投放量。放养时,蟹种暂放应均匀,范围要大一些。外购蟹种如脱水时间较长,则应连同网袋一起放入水中浸泡1~2分钟,再取出放置3~5分钟,如此反复2~3次,待幼蟹充分吸水适应环境后再投放。
5.饲喂管理 大水域水草丰富,一般前期不需要投喂饵料,6~9月是河蟹生长旺盛季节,为了延续和保护水草,此时应及时投喂螺蛳、河蚬、鱼虾肉和谷类、豆类、南瓜等。一般每天投喂两次,上午8~9时,下午5~6时,日投喂量应按河蟹体重的5%~7%。上午宜投喂在水草的浅水区。平时应及时捞出被河蟹咬断的漂浮在水面的水草,以免腐烂破坏水质。平时还要做到定期泼洒生石灰与拌饵料投喂内服药物相结合,尽可能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常用的内服药物有氟哌酸、益肝素、维生素C等。
6.成蟹捕捞 大水面养殖河蟹不同于池塘养殖,应适时进行捕捞。一般选择在9月份赶在成蟹自然生殖洄游前集中捕捞,通常用地笼和迷魂阵进行定置张捕,效果相当好。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养蟹技术(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