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养蟹技术(2)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匀。经过10天以上腌制成熟。夏天气温高,没有出售还要继续搅拌,至天气凉爽后才停止。腌缸桶不可加盖或暴晒,以保持制品呈红黄色。

3、蟹黄 将鲜蟹洗净沥水后,用竹签揭开背部甲背,挖取两端壳尖及壳腰内的黄色的高脂,集中于盆内。然后整块成形,稍压水分,用塑料薄膜袋按规格包装,送入冷冻库速冻即成蟹黄。

4、蟹肉 将蟹体截成两段,挖取体内净肉,集中盆内。同样通过整块压水包装,速冻作为蟹肉。剩余下的脚可捣碎制蟹酱。

河蟹暂养死因及对策

河解暂养,是将性成熟的河蟹捕捞后进行短时间暂养育肥,待价而售。但暂养过程中如管理不当,易造成大批暂养蟹死亡,其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性死亡。河蟹性腺成熟后,为繁衍后代而进行生殖洄游,如继续在淡水中养,会造成生理失调,体内渗透压过高而死(胀死)。因此河蟹暂养过程中,应将过于成熟的黄蟹剔出。

2.河蟹质量差。暂养蟹规格不一,有大有小,暂养密度高,有的暂养蟹中掺有病蟹,肢体不全的蟹。一是易造成暂养过程中互相残杀,规格小的死亡率高;二是易造成河蟹疾病传染暂养的河蟹因发病而死亡。

3生态条件差。暂养池面积过小,水草覆盖率低,水位过浅,水质变化快,溶氧低等原因,常使河蟹频繁上岸,呼吸空气中的氧气,造成消耗体力多,时间一长,死亡率就会大大提高。另外,水质肥,暂养密度高,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也易造成暂养蟹窒息死亡。

4.投饵量不足。暂养期间,水温在4℃以上,河蟹摄食仍旺盛,如投饵量不足,加之暂养池天然饵料生物少。一是会造成河蟹为争夺有限的饵料而互相残杀,影响暂养成活率;二是造成河蟹因索饵而逃逸。

以上情况的防治对策。一、科学选择暂养池。选择靠近水源,注排水方便的池口,面积3~5亩,水深1.5~1.8米,坡比1∶2~1∶2.5。放蟹前10天用生石灰彻底清池,5天后进水,池中均匀分布水草,覆盖率在40%以上。

二、河蟹质量要求。暂养的河蟹要求体质健壮,规格均匀,甲壳、附肢完整,无病,并一次放足。选好的河蟹用4%食盐水溶液浸洗5~10分钟,消毒杀菌。放养过程中,如遇有软壳蟹、顶壳蟹,应剔出暂养至壳变硬后,再放入暂养池。

三、暂养密度和时间。一般亩放养河蟹2000~3000只或200~250千克。暂养时间:辽蟹1~2个月,中华绒螯蟹2~3个月。

四、加强管理。暂养期间,每日投饵一次,投饵量为暂养蟹量的4%~6%,饵料应新鲜,动物性饵料占60%,如小杂鱼虾、压碎的蚌肉、蚕蛹,动物内脏等。可投喂的植物性饵料有:黄豆、小麦、豆饼、玉米、山芋、南瓜等。暂养期间加强水质管理,每5~7天选择中午换一次水,每次换水10~20厘米,每15天泼洒一次生石灰,增加水体钙质,每天要捞除池中残饵、杂物、死蟹等,保持清洁卫生。暂养期间定期消毒水体,每半月用食盐、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土霉素等药物拌饵投喂,连用2天,预防蟹病。池中若发现水老鼠、水蛇、青蛙等敌害,须立即捕杀。

蟹种越冬管理

加强蟹种越冬管理,能提高蟹种成活率,增加成蟹养殖效益。

一、选择越冬池。蟹种越冬池要环境安静,背风向阳,保水性能好,池深1.5-2m,面积2-4亩,使用前每亩用生石灰100kg清塘消毒。

二、挑选蟹种。越冬蟹种要体质健壮,规格均匀,肢体完整,无病无伤,无附着物,每亩放养蟹种75-110kg,规格每只在5g以上。

三、管好水质。池水水质要清新,溶氧高,保持1.5m以上水深,以维持较高水温,水位过浅,须及时补水,防止蟹种被冻伤冻死。水质过肥,及时要换新水,防止蟹种缺氧窒息死亡。

四、适当投饵。越冬期间如天气晴暖,水温在4°C以上,蟹种会少量摄食,可投喂少量切碎的小杂鱼虾,螺蚬蚌肉、蚕蛹等,补充营养,防止蟹种体质消耗过大而死亡。

五、预防疾病。蟹种放养时用3%的食盐水浸洗5分钟消毒杀菌;越冬期间,每隔20天每亩用生石灰10kg,化浆后全池泼洒,消毒水体,预防蟹病。

河蟹颤抖病及预防技术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河蟹“颤抖病”始见于1994年的池塘养殖,很少量的成蟹出现此病症。1995年以后病情迅速蔓延,导致河蟹养殖成活率逐年下降,许多塘口绝产绝收。“颤抖病”的病症:病蟹体瘦、壳软、活力差,腹部及附肢指节、掌节有红色水锈、不能正常蜕壳或蜕壳后不久便死;临死前活动呆滞,附肢僵硬并不停地痉挛(这是“颤抖病”这一俗称的由来),易并发黑鳃病和聚缩虫病。解剖病蟹可见肠道水肿、肌肉萎缩、肝脏糜烂等症状。

初步研究表明:“颤抖病”的病原为病毒。发病时间及特征:7、8、9三个月是“颤抖病”的发病高峰期,高温季节该病表现为亚急性型,引发成批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在秋冬低温季节,有较长的潜伏期,带病蟹种可以正常越冬,到翌年5月以后才开始陆续死亡。发病原因除与蟹种带病这一内在囚素有关以外,与养蟹塘口生态条件的恶化有直接的关系。河沟、湖泊围网养蟹发病明显轻于池塘养蟹;水草多、底质干净的新塘口发病轻于水草、淤泥厚的老塘口;健康的蟹种在有丰富优质水草的的环境下养殖不发病,反之则病害严重,甚至绝收。缺乏优质水草、底质不良是“颤抖病”暴发的主要外部因素。

预防“颤抖病”应从清除病源,营造良好的养殖生态条件着手,主要措施有:

1、清整池塘:利用秋冬空闲季节进行蟹池清淤,并用生石灰或漂白粉等消毒,用量分别为每亩150kg和10kg。消毒后抽干池水,晒池2~3个月,以求消灭病原。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2、放种时选择硬壳体健、活力好的蟹种,不放附肢僵直、中空、软壳、活力差的带病蟹种。蟹种下塘时最好逐只检查,剔除病蟹。

3、保护、种植水草:在保护好现有优质水草的同时,清除聚草、轮生杂草等低植水草,回地制宜种植轮叶黑藻、苦草等优质水草,并采取蟹种中间培育、推迟放种时间、降低放养密度等措施,创造水草快速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象养鱼那样捞草喂蟹。

4、移植螺狮:螺狮能净化蟹池底质,防止病原滋生,还是河蟹喜食的活饵料,只重4克以上的河蟹即能觅食中等规格的活螺狮。目前,养蟹池普遍缺乏螺狮,必须人工移植。螺狮的放养最好在其繁殖前(清明前)一次投足,亩放500~600kg,并适当投喂麦麸等饲料,促使其正常生长和繁殖,在养殖中后期要经常检查螺狮存量,发现不足要及时补充,保持蟹池的螺狮存量不低于每亩100kg。

5、加强饲养管理:需做好水质调控和饲料投喂等工作,做到勤换水、多换水,保持水质清新。饲料投喂要改一天一次为早、晚各一次,不喂腐烂变质饲料,准确把握投饲量,以吃饱吃尽为原则。

6、实施综合养殖:“颤抖病”发病严重的塘口以及由精养鱼池改为养蟹的塘口,在水草资源未丰富充足前不宜进行河蟹精养,这类塘口可以在做好清淤、消毒、种草等工作的基础上,实施河蟹、青虾混养。亩放蟹种15O只左右,青虾苗1.5万尾,把提高成活率,养大蟹作为主攻方向,力争亩产成蟹10~15kg,青虾20~25kg。这种半精养的综合养殖方式可以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养蟹技术(2)在线全文阅读。

养蟹技术(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809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