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养蟹技术(4)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18-11-17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竹桩固定并标志蟹窝位置。利用河蟹白天隐蔽穴居的习性,可随时提取,倒出潜伏在内的河蟹。

捕捞成蟹除有部分在本地销售外,绝大多数养蟹户都要把成蟹运往外地销售,其运输方法是否恰当,对成蟹成活率的高低有着密切的关系。具体要掌握以下几个技术要点:

1.严格分级:收获或收购的河蟹,要做到“四分开”。第一大小要分开,不能混放,否则小蟹易死亡;第二强弱要分开,壳脚粗壮的蟹生命力强,适于较长时间贮运;第三健残要分开,肢脚缺的只适于当地销售或短途运输;第四肥瘦要分开。

2.搞好包装:河蟹分等以后,准备外运须认真搞好包装。短途运输包装可以简单一些。长途运输目前大部分用筐笼包装,筐内先衬以蒲包,再把河蟹装入,力求把河蟹放平,装满加盖扎紧,使河蟹不能爬动,否则易损伤和断肢。每筐装15~25公斤。

3.及时运输:包装完毕的河蟹,要抓紧时间运输,时间不能拖得太长,一般情况下3~5天内死亡较少,超过5天,死亡就逐渐增多。

4.加强管理,运输途中要防止日晒、风吹、雨淋,尤其要防高温。为此,运输车、船要有棚盖,时间过长要洒水降温。长途运输有条件的可采取降温措施,促使其冬眠,可大大提高成活率。

池塘养蟹后期的管理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投 足 饲 料

饲料要求做到精、粗结合,动、植物性饲料合理搭配,并以动物性饲料为主。可利用的动物性饲料:小杂鱼(虾)、螺(蚬、蚌)肉、动物内脏、蚕蛹、鱼粉等,投喂量占投喂总量的70%以上;可利用的植物性饲料:豆饼、小麦、瓜果、玉米等。也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在40%以上的河蟹全价颗粒饲料。各种动、植物性饲料都应切成片或块,投放在有水草的浅水区,布点要均匀,日投喂量占存池蟹量的5%~8%,每天投喂2次,其中傍晚投喂量占日投喂总量的70%。及时捞出残饵,以免败坏水质。

调节水质 养殖后期要求池水深1.5米以上,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每隔7~10天换水1次,并保持水位稳定,以防止河蟹逃跑和洞蟹的形成。每隔15天每亩用生石灰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以增加水体钙质,满足河蟹由黄蟹向绿蟹转变时对钙质的需求。蟹池内要保持足够的水草,覆盖率稳定在50%左右。

注意防病 河蟹秋季的主要病害有纤毛虫病、黑鳃病、脱壳不遂病等。平时每隔7~10天按每升水用0.5毫克强氯精全池泼洒,在河蟹饲料中定期添加土霉素、脱壳素等,防止蟹病发生。发现纤毛虫病时,可每亩泼洒0.75公斤甲壳净。发现死蟹,立即查找原因,对症下药,并深埋死蟹,防止疾病蔓延。蟹池中出现水老鼠、青蛙、水蛇等敌害,应立即清除。

及时起捕 当水温低于10℃时,应及时起捕,以防河蟹打洞或钻泥越冬。可采用地笼、流水灯光诱捕等方法,待大部分河蟹起捕后,放干池水,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徒手将河蟹捕净。

秋季要防河蟹死亡

秋季是河蟹成熟和收获的季节,也是河蟹死亡的高峰期。因此,加强河蟹的秋季养殖管理,是预防河蟹秋季死亡,提高河蟹养殖效益的关键。

防止自然死亡 俗话说:“西风起,蟹脚痒。”每年的9~11月,都有一批生长了2年的河蟹由黄蟹脱壳成为绿蟹,性腺成熟,进入其生命的最后阶段。凡是脚痒要逃跑的河蟹,因其已经成熟,体内渗透压升高,不能适应淡水低渗透压环境,从而导致大部分河蟹自然死亡。因此,对于这些河蟹应及时捕捞出售。

防止感冒死亡 秋季白天和夜晚温度变化大,水温差别也大,有时可高达10℃,河蟹因不适应此环境条件而出现死亡。因此必须加以预防。预防方法:一、平时要注意调节水位,控制水温剧烈变化,注入的新水与老水的温差不要大于3℃。二、水面要多保留些水葫芦、水花生等覆盖物,但不要大于水面的1/2。三、天气变化时,要加深水位。

防止消化不良死亡 秋季由于气压、水温的剧烈变化,导致河蟹食性改变,容易引起河蟹消化不良,严重时甚至导致全部河蟹死亡。因此,必须认真加以防治,方法:一、改良水质,定期用石灰水消毒。二、在饲料中定时加入抗菌素和生长素。三、不喂或少喂植物性饲料,增喂动物性饲料,特别是蚯蚓、田螺等高蛋白饲料。四、投喂要定时定量,水温下降时要适量减少投喂量。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河蟹育肥做好“三合理”

河蟹在完成最后一次脱壳以后,再经过l5~30天的培育就可以起捕上市了。这段时间一股称为河蟹育肥期,河蟹育肥期生产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河蟹品质和上市规格,对养殖效益的影响很大。怎样才能使上市的河蟹肥满度达到最佳?笔者通过自己的养殖经验和对大量养殖户的了解、分析,总结出必须要合理做好以下三方向的工作。

一、合理换水,保持水质优良

要养好蟹先要保证塘口的水质良好,池塘在春夏季节养殖的过程中防病治病用药,难免存在一些残留物质,到秋季要勤换新水,预防池水变坏,保持池水合适的透明度,一般蟹池要在35厘米以上。换水最好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前进行,不但可以改善水质,还可以使河蟹脱壳整齐、顺利。以后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小少于总量的30%。

二、合理投喂,保证营养充足

河蟹育肥期投喂的饲料一定要营养充足、数量充足,最好是投喂蛋白质含量32%以上的河蟹专用料,也可以是新鲜的动物饵料,日投喂量是蟹总量的1 0%左右,实际生产中要以投喂后2~3小时基本吃完为准,后期随着气温、水温的逐渐下降,日投喂量要逐渐下调。投喂的时间一般以傍

今日三农网,http://www.cu36.com

晚为主、清晨为辅,傍晚的投喂量要占到日投饵量的80%~90%。

三、合理施药,保证体质健康

河蟹育肥期对病虫害预防坚持不懈,预防到底,特别是对纤毛虫病的预防,要采取“外消”与“内服”相结合的方法,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可在河蟹最后一次脱壳后10天用二氧化氯等约物全池泼洒1次,同时可以在饲料里添加防病治病的蟹用药物拌饵喂食,连喂5~7天。如果塘口中河蟹从春天到夏季都很正常,可改用微生物制剂全塘泼洒,也可起到防病、增强河蟹体质的作用。

河蟹与鱼类如何混养?

河蟹与鱼类混养主要分为蟹鱼混养和鱼蟹混养两种。前者是以蟹为主,适量混养鱼类。后者是以鱼为主,适当混养河蟹。其共同特点是:能充分利用池塘的水体和饲料,能在不影响主养品种产量的情况下,增收一定搭配品种产量,增加经济效益。蟹鱼混养池塘可混养鲢、鳙、鲤等夏花鱼种,青、鲶等肉食性鱼类不能与其混养。蟹的放养密度与单养相同。少量混养鱼类,一般每亩放400~700尾夏花鱼种。鱼蟹混养池塘,在鱼类正常放养的情况下,幼蟹放养密度可控制在每亩400~600只,平时注意水质不可太浓,若发现鱼类浮头,立即换水增氧。由于鱼蟹混养池防冻设施不严密,故在天气变冷时,要及时捕捞。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养蟹技术(4)在线全文阅读。

养蟹技术(4).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28099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