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造血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2. 骨髓外造血 3. 贫血
4. 营养性性缺铁性贫血 5. 生理性贫血 二、填空题
1.小儿造血可分为 和 。
2.小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主要是 造血,某些异常情况下可出现 造血。
3.贫血按血红蛋白的高低而分为轻、中、重、极重4渡;轻度Hb g/L;中度Hb g/L;重度Hb g/L;极重度Hb g/L以下。 4.缺铁性贫血的血象改变为 及 均减少,尤以 降低更为显著。 5.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治疗要点为: 、 、 ;重度贫血可 。
6.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护理诊断为 、 、 。 7.服用铁剂时不宜与 、 、 及 等同服,可加服 、 等。 8.肌注铁剂常用 ,其 较多,临床上应 。
9.铁剂疗效主要观察 变化,给铁剂主了如有效,于 天后网织红细胞
数升高, 天达高峰, 周下降至正常。 10.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 、 、 及 进
行性苍白;故评估时,观察 、 、及 的颜色比较可靠。 三、判断题
1.骨髓外造血从胚胎第5个月开始,成为造红细胞和白细胞的主要场所。( ) 2.贫血是指一个独立的疾病,是指末梢血单位容积中细胞数、血红蛋白量低于正
常。( )
3.服用铁剂的疗效观察主要是观察网织红细胞的变化情况。( ) 4.如为单纯性维生素B12缺乏,不要加用叶酸,以免加重精神症状。( ) 5.小儿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首先是骨髓造血,其次为骨髓外造血。( )
6.铁剂在空腹时吸收交好,但因对胃黏膜有刺激,应在两餐之间服用,以小剂量
开始,逐渐增加。( )
7.中度以上贫血患儿应绝对限制其活动,保证充足的休息。( ) 8. 维生素B12一般采用肌内注射,而叶酸则一般采用口服。( ) 四、选择题
1.中度贫血患儿其血红蛋白为: A、90-120g/L B、60-90g/L C、120-150g/L D、40-60g/L E、20-40g/L
2.对诊断缺铁性贫血无意义的是;
A、喂养史和临床表现 B、 血常规和骨髓检查 C、 铁代谢的生化检查 D、红细胞寿命测定 E、 用铁剂试验性治疗
3.那类小儿易患缺铁性贫血: A、早产儿 B、 足月小样儿 C、 大雨胎龄而 D、正常足月儿 E、 以上都不是
4.婴幼儿最常见的贫血是: A、生理性贫血 B、 失血性贫血 C、 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5.预防小儿缺铁性贫血应强调: A、母乳喂养 B、 混合喂养 C、 及时添加蔬菜、果汁 D、及时添加肝、瘦肉类 E、 给铁剂预防
6.小儿缺铁性贫血的最主要病因为: A、体内贮铁不足 B、 生长发育快 C、 铁摄入量不足
D、铁的丢失或消耗过多 E、 铁利用障碍
7.口服铁剂的最佳时间为: A、餐前 B、 餐后 C、 晨起 D、睡前
E、 两餐之间
8.治疗缺铁性贫血宜选用: A、二价铁盐口服 B、 三价铁盐口服 C、 输血
D、铁剂强化食品 E、 注射铁剂
9.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主要特点为: A、低色素小细胞性贫血 B、 皮肤黏膜苍白,肝脾淋巴结重大
C、 骨髓涂片铁幼粒细胞减少 D、发生于婴幼儿
E、 发病缓慢,病程长
10.下列那项不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叙述: A、好发年龄是6个月-2岁
B、6个月以后婴儿易发生缺铁性贫血,主要原因是未及时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 C、口服铁剂给药时间最佳选择是餐后2小时
D、重度贫血并发心功能不全或感染者可给予输血 E、骨髓象以原红与早幼红细胞生成为主
1.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应除外:
A、面色蜡黄、颜面微肿 B、 精神神经症状 C、 常不伴有肝、脾肿大 D、畏食、恶心
E、 舌淡、舌面光滑
12.下列那项外为铁剂的中毒症状: A、面色潮红 B、 头痛、发热 C、 关节痛 D、肢体震颤 E、 寻麻疹
13.营养性贫血病人的输血原则是:
A、贫血越重,每次输血量越小,速度宜慢 B、 贫血越重,每次输血量越大,速度宜快 C、 贫血越重,每次输血量越大,速度宜慢 D、贫血越重,每次输血量越小,速度宜快 E、 以上都不正确
14.羊奶喂养不添加辅食易患那种贫血: A、缺铁性贫血 B、 溶血性贫血 C、 维生素B6缺乏性贫血 D、维生素B12缺乏性巨幼贫 E、 叶酸缺乏性巨幼贫
15.各种营养性贫血的共同临床表现可有: A、神经精神发育倒退 B、 食欲不增、呕吐、复写、异食癖 C、 肝、脾、淋巴结常中度肿大 D、舌炎、喉部痰鸣音 E、 多见于婴幼儿时期
16. 维生素B12与叶酸缺乏所致营养性巨幼细胞贫血区别点: A、贫血症状 B、 血象改变 C、 骨髓象改变 D、肝、脾肿大
E、 精神神经症状 五、简答题
1. 简述铁剂治疗的注意事项
2. 说出早期观察铁剂疗效的可靠指标
3. 营养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会出现那些神经系统症状 六、应用题
患儿,8个月,因间断大便增多3个月,面色逐渐苍白近1个月前来就诊。大便3-4次/日,呈糊状,母乳喂养,4个月开始增加辅食,患儿4个月时因患“坏死性肠炎”而行肠大部切除术,术后一般情况逐渐好转。查体:皮肤黏膜苍白,四肢轻微震颤,心肺(-),肝肋下3CM,脾肋下1.5CM,末梢血Hb 72g/L,RBC
129
2.5×10/L,WBC 2.5×10/L。
问:1.诊断为那种贫血
2.患儿主要发病原因是什么 3.作出护理诊断,采取那些措施
第十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患儿的护理
一、名词解释
1. 化脓性脑膜炎 2. 脑膜刺激征 二、填空题
1.小儿脊髓出生时脊髓末端位于 腰椎水平,4岁时脊髓末端位于 腰椎水平,婴幼儿腰椎穿刺以第 腰椎为宜。
2.出生时存在,以后不消失的反射有 、 、 、 、 等。这些反射减弱或消失提示神经系统有 。
3.出生时不存在,以后逐渐出现并不消失的反射有 、 、及各种 。 4.化脓性脑膜炎的致病菌为 、 、 等。 5.化脓性脑膜炎的护理诊断有 、 、 、 、 、 、 、 。 6.小儿脑脊液细胞数一般不超过 /L,糖含量 ,氯化物 /L,蛋白质不超过 /L,新生儿脑脊液细胞数可高达 /L。
7.化脓性脑膜炎特别是 和 脑膜炎,若治疗不及时,不彻底,易并发硬脑膜下积液和脑积水。
8.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特点是 、 、 、 、 、 、 。 9.提示可能发生脑疝的先兆,患儿表现有 、 、 、 、 等。 三、判断题
1.觅食反射是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 ) 2.结膜反射是出生时存在,以后永不消失的反射。( )
3.婴幼儿颅内压增高时头痛剧烈,查明感表现高声建交和烦躁不安。( ) 4.颅内压增高患儿应卧床休息,保持安静,少动,头肩抬高10-15度,有利于头部血液回流。( )
5.化脓性脑膜炎大多是血源性,故应早期做培养。( ) 6.新生儿和6个月以内婴儿,化脑的临床表现可很不典型。( ) 四、选择题
1. 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不明时,抗生素首选: A、青霉素+氯霉素 B、 青霉素+链霉素 C、 青霉素+磺胺嘧啶 D、红霉素
E、 红霉素+氯霉素
2.晚期新生而化脓性脑膜炎的病原菌是: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 肺炎链球菌 C、 流感嗜血杆菌 D、脑膜炎奈瑟菌 E、 溶血性链球菌
3.那种小儿神经反射不是终生存在的: A、瞳孔对光反射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儿科习题集(6)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