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课时 练习五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4页。 教学目标:
1、复习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进一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强化数数能力以及运用数进行交流的能力。
2、能正确计算整十数加整十数或一位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与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进一步理解百以内数的含义,运用学过的数正确进行交流、表达。
教学资源:
计数器、钟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认数方面的基础知识 1、第1题:看图及计数器,完成填空: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第2题:
(1)十位上是5,个位上是0的数是( )。 (2)个位上是8,十位上是7的数是( )。 (3)十位上是( ),个位上是( )的数是( )。 3、第3题:
(1)让学生在两分钟内完成这题。 (2)交流:指名几人说说是怎样想的。
二、巩固解决问题的练习,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1、第4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表格
(2)要求学生怎样求出括号里的数。 (3)学生计算。 (4)交流。 2、第5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交流:让学生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 三、全课总结,课堂练习 1、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练习:
(1)(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64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98里面有( )个一和( )个十。
( )个十是40. (2)按规律填数:
5、10、15、( )、( )、30、( )、( )、( )、( ) 2、4、( )、8、( )、12、( )、( )、( )、( ) 50、60、( )、80、( )、( ) 板书:
练习五
( )个十和( )个一合起来是( )。
教学后记:
( )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第6课时 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5-36页。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完成对“百数表”的整理,进一步理解100以内数的顺序、含义和排列规律,巩固数的读写。
2、运用操作活动,结合现实背景,了解“单数”、“双数”并进行简单应用。 3、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探索规律,培养自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并进一步发展数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对100以内的数按顺序进行整理,并寻找规律。
教学难点:
自主探索规律和运用规律。
教学资源:
1、实物投影;
2、教师准备三张透明的“魔力框”(每个学习小组也准备一张)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1、激趣导入:数学王国开运动会啦!数娃娃们排成了整齐的方队(出示百数表),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娃娃是怎么排队的?
要求同桌学生相互说一说。
追问:咦,方队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娃娃还没来吗? 2、小组活动:边数数边填写,在书上完成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1、各小组展示百数表。
2、谈话:这张百数表里可藏着好多有趣的奥秘呢!先请小朋友横着选几排数读一读,在小组内说说数娃娃的排列有什么规律。(如:41、42、43??50,左边九个数的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个位上的数依次是1、2、3、??9,最右边是整十数等。)
再让学生指着不同横排说一说。
进一步启发:竖着看又有什么规律?斜着看呢?转弯看呢?请小朋友积极开动脑筋,把你发现的规律告诉小组里的小朋友!
3、谈话:小朋友真了不起,在这张百数表里发现了这么多奥秘!老师还做了几个“魔力框上”,大家仔细观察,在“魔力框”里你还会有新的发现的!
①投影出示:用三种不同形状的图形分别在百数表里框出几个数。要求读一读,并找一找这几个数之间有什么联系。
②在小组里照样子用“魔力框”框一框,交流自己的发现。
4、提问引导:(出示带一个数的框)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另外的几个数吗?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想想做做”第1题 先出示分类标准: (1)个位是5的数; (2)个位是0的数; (3)十位是5的数。
要求各小组自由选择一个标准,把符合该标准的数称作“我们的朋友”。然后分小组活动,找出自己的好朋友,并把它们按顺序排一排,读一读。
2、“想想做做”第2题
让学生弄清题目的要求后,独立完成,再交流各自的思考和体会。 3、“想想做做”第3题 先填一填,再讨论。
4、“想想做做”第4题出示挂图后,着重引导学生理解:现在要看35号,说明35号还没有看,已经看了34人。 四、总结
提问:这节课小朋友学得高兴吗?你学会了哪些本领?发现了哪些奥秘? 板书:
数的顺序 百数表 教学后记:
第7课时 比较数的大小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37-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过程,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2、进一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知识迁移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组织学生讲自己是怎样比、怎样想的,把生活经验上升为数学认识。
教学难点:
清楚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教学资源: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昨天,老师让大家回去了解家人的年龄,谁来汇报一下?(指名说) 2、刚才×××小朋友说他爸爸是36岁,爷爷是63岁,那么你们知道谁的年龄大吗?
3、要比较年龄的大小也就是比较数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二、合作学习,探索新知
1、出示挂图,教师讲述故事:
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潮水退去以后,沙滩上露出了美丽的贝壳。一会儿,小松鼠、大白兔都捡了一篮贝壳。小松鼠数了数说:“我捡了38个贝壳。”大白兔数了数说:“我捡了46个。”小松鼠说:“我捡得多。”大白兔说:“我捡得多。”到底谁捡得多呢?你能给他们当一下裁判吗?
2、小松鼠、大白兔到底谁捡得多呢?为什么?请你把想法告诉你同桌的小朋友。 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有表扬说得对的小朋友。
4、指出:比较两个小动物谁捡得多,也就是比较38与46的大小。(板书:46○38)在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时,可以用多种方法。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学过的数学符号表示,谁来写一写?
5、指名板书后读一读。 6、试一试(出示计数器)
(1)看着计数器把数写出来。(53、56;100、98)
(2)这两组数我们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学生在书上完成) (3)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小结学生比较两个数大小的方法。 三、组织练习,深化提高
1、“想想做做”第2、3题 2、“想想做做”第4题
(1)小组中每人写出1个个位是6的两位数,比一比哪个最大,哪个最小,去掉重复的,排一排。说说个位上是6的两位数一共有几个?是哪几个?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最新苏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学设计 第二学期全册精品教(7)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