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
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Π杨韶刚 69
有各种不同水平和强度的意识,有些有效,有些无
[9]
效;而且,最糟糕的是,会出现意识的错误”。无数脑损伤患者的病例显示,即使没有语言活动的参与,患者仍然能够产生某种有表象的、非言语的意识活动。这些基本的核心意识是在人类和其他生物身上都具有的,而且在皮层下中枢有它的机能定位。例如,有人认为丘脑、海马和松果体就是这种意识活动的神经中枢。因为。[10。
作记忆、推理或语言。另一方面,扩展的意识则是一种复杂的生物学现象;它有几个组织层次;它在有机体的整个一生中是发展的。虽然我相信,在某些非人类的物种身上,在简单的层次中,也有扩展的意识,但它只有在人类身上才能达到最高点。它依赖于传统的记忆和工作记忆。当它达到人类的最高峰时,它也是通过语言来提高的”。显然,按照这种意识的分类,只有扩展的意识才和语言有关,而用语言来解释核心意识则是说不通的,因为核心意识所依赖的是一种非言语的、有表象的叙述。例如,我们在马路上行走,迎面开来一辆汽车。这时在人脑中会迅速地用汽车开过来了”,。某些动物在马路,它也会立即作出相应的避让或逃跑的动作,这时,它虽然没有使用人类的语言“我看见一辆汽车开过来了”,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没有核心意识。在动物的心灵中展现的同样是一种意识活动,只不过是一种不用文字表达的意识活动而已。
生物学家爱德尔曼提出“动力核心假设”的理论对意识的分类做了阐释。在他看来,意识的产生是一个逐渐发展变化的过程。在生物进化过程中,人类早期和动物一样,只有简单的初级意识,这是一种“通过知觉和记忆相结合而实现的心理场景”。高级意识则是随着人类的进化“,通过语言活动而实现的心理场景”。显然,高级意识是只有人才具有的,这是因为,高级意识的神经基质能对意识经验进行高度的分化和整合。它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几百毫秒甚至更短)使不同区域的神经元聚集在一起,组成一个高度复杂的统一的神经活动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促使意识经验产生的“动力核心”。按照这种理论假设,意识的产生并没有明确的解剖学特征,因而不存在专门的神经机能定位。它是一个高度动态的过程,是神经元诸功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
但是,对这种观点,一些神经科学家并不赞成。因为要承认这种观点,就必然要假设,高级意识永远也离不开语言。达马西奥反驳说“:意识依赖于变化莫测的言语转换,依赖于人们对它的那种不可预测的集中注意,我发现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意识的存在依赖于言语的转换,那么,一个人就很可能会有各种不同的意识,有些是真实的,有些则不是;
[8]
[7]
、理解和产生语言的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处理的过程,从脑科学的视角探讨心理语言和神经语言的转换,语言加工和内部表征的脑神经机制,阐释人的意识的生成、进化和机能定位,分析人的意识活动、语言、情绪与脑神经系统之间的关联等。这些研究运用自然科学的研究范式,对意识这个本体论的哲学问题进行了科学的探讨,为我们正确地认识意识的起源提供了某些思想的启示。
3.
1 意识活动既是统一的又是相对独立的
根据认知心理学对意识的定义,意识是“对环境刺激的认识”,也“包括一个人对心理事件的认识———这些思想来自于记忆和你自己内部的觉察感
[11]
和自我感”。显然,意识活动离不开个体对环境或事件的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加工,在很多情况下也需要语言、情绪、动机、需要、人格等因素的参与。可以说,人类在大多数情况下的意识活动都是以整体的方式发挥作用的。美国心理学家伯纳德 巴尔斯(BernardBaars)曾提出“整体工作空
(GlobalWorkspace)的意识理论。他认为,在每一间”
个意识的瞬间(大约100毫秒),大脑都是以整体的活动方式进行信息加工的,所有处在这个工作空间中的信息都属于意识的内容。工作空间就是一个中央信息交换系统,它和许多无意识的信息接收处理器都有联系。正是通过这些不同的信息接收处理器之间的相互作用,才使信息的不确定性被逐渐减小,使人对心理事件做出合理和有效的解释。这种观点从意识加工的角度探讨了意识活动的整体性功能,但与此同时,这项研究也揭示了脑活动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即意识是可以分离的。由于记忆、注意等认知活动的参与,人的意识活动在一段时间内只能集中处理某些心理事件,从而使人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