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
68
意识”的脑结构。这就是皮层下中枢的某些脑[3]
区。
在临床研究中,人们发现了大量的失语症现象,这是由于脑神经疾病引起的严重语言紊乱。失语症和负责语言的脑区有密切的联系,因此,研究失语症便为语言的脑机制研究提供了有力的事实依据。过去的一些研究认为,失语症是大脑皮层的言语中枢受损所导致的,例如,著名的布罗卡区的发现,就把大脑左半球额下回的后1Π3皮质确定为言语中枢。但是,近年来,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研究院院士达马西奥(AntonioDamasio)在研究中发现,“不论有多大的语言损伤,的方面都未受损伤,而且,以这样说,,但是,。他把意识划分为核心意识和扩展的意识两种,认为核心意识是人和动物共有的,而只有扩展的意识才是人类所独有的,而且它们的脑机能也有各自不同的定位。例如,患有完全失语症的病人,无论在听觉还是在视觉方面,都无法理解别人的语言。他们既听不懂别人讲的话,也读不出书面文字。甚至你要求他们复述某个单词或声音,他们也做不到。但我们能认为这样的人没有意识吗?达马西奥认为,“没有证据证明,在他们醒觉的和有注意力的心灵中,能形成任何单词或句子。相反,有很多证据表明,他们的心灵是一种没有文字的思维过程”。此外,大量关于意识和语言、思维和语言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也从不同侧面对传统的观点提出了挑战。例如,早在20世纪70年代,心理学关于两类思维的观点就得到了科学的确认。一类是借助文字进行的抽象思维,另一类是运用表象进行的形象思维。后者主要是通过外界物体和情景在头脑中的直接映射(mapping),再加上情景性记忆和自传式记忆的参与,从而形成个体对事物的认识。80年代,斯佩里关于左半球语言功能占优势,右半球形象视知觉占优势的研究结论,进一步确认了大脑两半球的功能不对称性。这些研究都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人的某些思维活动并不完全依赖于语言。显然,这些新的观点向传统的语言和意识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提出了挑战。
[5][4]
《中国特殊教育》2007年第4期(总第82期)
质,即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
映。这个观点在哲学上是正确的,但对深入探讨脑与意识关系的实质并没有具体的帮助。意识是生物进化的产物。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只有当生物的神经系统达到相当复杂的程度时,才有产生意识的可能。因此,一些神经生物学家认为,必然存在着一种意识的神经相关物,通过对这个“意识的神经相关物”的研究,。美国(“,最佳的,。意[6]
。
近二、三十年来,意识的神经科学研究已成为一种重要的取向,很多研究者从各自的视角得出了不少有益的结论。本文着重阐述美国神经科学家达马西奥对失语症患者的研究,从发生脑病变的患者身上阐述意识的脑机制研究的某些新见解。在正常情况下,我们根本无法和一个完全失语症的人用语言或文字进行口头或书面谈话,但是,研究者发现,只要你有耐心,适应了病人的那些表达思想的非语言符号的“词汇”,就能够进行丰富的和富有人性的交流。虽然完全失语症患者左半球的很大一部分脑区受到损伤,但并没有被完全破坏。在额叶和左半球的颞叶有两个著名的语言区,即布罗卡区和威尔尼克中枢,完全失语症患者在这
两个脑区都有损伤,而且在这些皮层下面有大量的灰质受损,甚至左半球基底神经节中的灰质也受到损伤。
一些持不同观点的人认为,即使是在这些脑区损伤最严重的完全失语症患者,他们的左半球仍然有一些区域在前额叶和枕叶未受损。这些脑区虽然不能使人恰当地讲话,但仍然有一些“与语言有关的”能力,而这些能力对于产生“由语言引起的意识”是很有必要的。按照这种观点,如果把患者的左半球全部切除,作为语言中枢的大脑皮层受到严重破坏,人就失去了语言功能,这样的完全失语症患者就应该无法形成意识。
但是,达马西奥的研究认为,切除了左半球的患者虽然丧失了语言能力,不能产生“扩展的意识”,但他们却能产生“核心意识”。“核心意识是一种简单的生物学现象;它有一个单一的组织层次;它在有机体的整个一生中都是稳固的;它并不完全是人类特有的;而且它并不依赖于传统的记忆、工
2 意识的脑机制研究的争论
心理学研究认为,意识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语言和意识关系的认知神经科学新解(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