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 自然辩证法 期末重点整理
反对柏拉图的理念观:一种理念不能说明多种同一事物,
理念世界的存在不能被检验
没能证明理念向物质世界的变化
理念不能证明事物的运动变化
实体论的主张者
创立四因说:质料因 形式因 目的因 动力因
地心说的宇宙体系(轻物质上升,重物质下降)
生物阶梯论:分三类,动物、植物和人
三、中世纪神学自然观
1、教父哲学:代表人物奥古斯汀
基督教学说:创世说,原罪说,救赎说(受罪是自救,信奉上帝,忍受苦难),来世赏罚说,
天启说(认得认识和理性要服从信仰,不能与其相抵制)。
2、经验哲学:代表人物托马斯阿奎那
上帝存在的五大论证:不动推动者之论证(第一推动是上帝);
最终因论证(因果链上,上帝是因论的原因);
自身必然性的论证(无中不能生有,各种存在必然有个必然的存在,
即上帝);
真实性等级论证(事物的真实性是存在的,但真实性的等级不同,
上帝的真实性最高);
目的因的论证(上帝赋予目的,万物的生存都是有目的的生存)。
四、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
1、背景:三大突破:太阳系的星云假说(宇宙是由星云凝结而成的——拉普拉斯);
尿素的人工合成(打破了所有有机物不能化学产生,只能动植物产生);
地球运动(1830年英国的赖尔提出完整的地质理论)。
三大发现:细胞、能量守恒和转化、进化论
2、内容:一切僵硬的东西融化了,一切固定的东西消散了。一切永久存在的特殊东西变成了转瞬即逝的东西,整个自然界被证明是永恒的流动和循环的运动中。(恩格斯在机械唯物论基础上提出的)
物质的可分性和不可分形式并存的
物质的连续性和间断性是并存的
简而言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多样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意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当时自然科学和哲学的倾向的纠正和补充
(1)这种自然观克服了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局限性,又摆脱了古代自然观的朴素的、自发的属性,而且是根据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建立的新的自然观,它是建立在精确的观察材料上的;
(2)它以自然界本身的真实联系代替了以往的哲学思辨的幻想的联系;
(3)以事物内部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说明自然界的多样性、统一性的。
第二篇 科学研究方法论(全部要求)
一、观察
1、观察的定义:观察是获取研究对象自然信息的过程。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自然辩证法礼堂刘二中课堂笔记汇总(2)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