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5)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12-18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潘光旦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优生学家,可是他的影响却超出于优生学科之外。北京大学出版社 14 卷本《潘光旦文集》的出版,使潘光旦这个淡出学术界的身影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连续四届潘光旦纪念讲座的举行,更是引起了一阵阅读和研究潘光旦的热潮。潘光旦所提出的中和位育的新人文思想,因为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关注。那么在他所治的优生学与新人文思想之间存在着一种。

建立起“以生物为体,以社会为用,采遗传选择之手段,以达人文进步之目的”的社会理想,这种理想虽然没有实现,但他的这种对文化的生物学还原论研究却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需要注意的是,潘光旦从一开始就深知这种解释的片面和不完备之处,所以在治学中从来不采取那种惟我解释方才可信的“我执”的态度,而是时时注意“去蔽”、“解蔽”。对那些在学术争鸣中包揽独断、刚愎自用、滕薛争长的片面观点,潘先生在《荀子与斯宾塞尔论解蔽》、《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派与汇》等文章中都给以具体的分析和批评。

在阅读费孝通《生育制度》的手稿时,潘光旦注意到在当时社会学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那种强调社会实体和社会功能,注重人的社会性而忽略人的生物性和主动性的问题。为此他在《派与汇》这篇为《生育制度》而写的长序里,对社会思想、社会理想的派与汇的利弊作了细致、认真而深刻的分析。潘先生特别指出,社会理想的分派之弊,“经过宗教化与政治化之后,要远在思想分派之上”。他对当时苏联的集体主义与英美的个人主义泛滥,怀有深切的忧虑,担心它们会酝酿成“一次更新奇广大的奴役、战争、与死亡来”。这个噩梦幸未成真,但40年代后长达半个世纪的冷战、迫害潘先生致死的那些运动,有哪样不是刚愎自用的“我执”之祸呢?

为了破除这种思想、理想分派之弊,潘光旦希望在分派基础之上,来一个“新的综合、新的汇”,他说:“只有在一个新的汇的浸润之下,一切理想思想,科学艺术,才有发皆中节的希望”。这种汇,会通了上文所说的一个古老、两个近代、两个当代的五个头绪,就形成了他的新人文思想。

这种会通了生物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新人文思想由潘光旦提出来是一点也不奇怪的,因为他本来就是以通才而名著于世的。当年梁启超先生在给《冯小青》写评语时劝潘光旦:“对于部分的善为精密观察,持此泛以治百学,蔑不济矣。以吾弟头脑之莹澈,可以为科学家;以吾弟情绪之深刻,可以为文学家。望将趣味集中,务成就其一,勿如鄙人之泛滥无归耳” (潘光旦,1997:编者前言) 。潘光旦果然没有辜负老师的期望,将趣味集中于优生之学,成为近代中国几乎惟一的优生学家。可是这优生之学却是个交叉之学、开放之学,潘先生从这个学科踱进来,踱出去,不经意地就成就了一个通才之学,这个通才之学虽泛滥,却未无归,所归之处,便是这个在近代中国学术史上非常重要的新人文思想。

潘光旦称自己是英国人文主义者霭理士(H.Ellis)的私淑弟子,霭理士当年由医学而研究性学,由研究性学而接触到与性学相关联的复杂的人类文化,从而形成了他思想中中庸的主张和对于宽容的珍视。潘光旦由生物学到优生学,再由优生学到新人文思想的学术道路与霭理士是非常相似的。笔者感觉到,潘光旦虽然在美国接受了主要的专业训练,但为学的旨趣却大有传统英国学者的作风,即知识广博而不狭隘、情感深刻而不张扬、立论中和而不偏激。对潘光旦深有影响的斯宾塞、高尔顿、皮尔逊、赫胥黎(T.H.Huxley)以及蔼理士都有这样的特点,而这种综合全面的学术取向的获得,又无不体现在他们研究时对多个领域知识的涉猎与会通基础之上,即这些人无一例外地都是自然科学与社会学科之间的“通才”。

一般来讲,由于不同学科之间森严的壁垒,这种会通是比较难的,但是对受过生物学训练的学者而言,却有一条便捷的道路可循。因为它与其他人文社会学科有一个共同的研究对象,那就是人。生物学的相关分支学科从生命的化学本质上、从进化的历史上、从生态关系的密切相关上来研究人,这种研究的结果自不能完全为从哲学、社会学、心理学对人类的理解所忽视。当大家的目光集中到了一个共同的对象上,只要我们都能心平气和地听听他者的意见,一种中和全面的思想自然不难形成。更何况进化的观念、生态的法则,不仅仅适用于生命的世界,它们作为现代许多系统科学的核心概念,可以应用于人文社会科学的多个领域。

当年有感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隔阂,潘光旦在《人文学科必须东山再起》中希望通过人文学科的复兴培植起一个宇宙一体、世界一家、人文一史的学术理想,这种理想也是他新人文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在当代强调多元化的社会中,也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费孝通先生在此基础上所发挥出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是这种新人文思想的生动写照。

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其所创造的文化的关系,历来是不同学术流派争论的焦点所在。要理解这一种关系,非得由一种相关的学科钻味既深,才能获得一个深刻的认识。但要使此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5)在线全文阅读。

文化解释的生物学还原与整合(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68275.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