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式沟通。
3.选择有效的沟通形式 (1)口头形式 (2)书面形式 (3)非语言形式 (4)电子媒介形式
4.3.3.3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增强领导沟通的方法: 1. 构建畅通的沟通网络 2. 树立主动沟通的意识 3. 创造有利的沟通环境
4. 要完善民主监督机制,在知情环节、沟通环节、反馈环节上建立健全制度,进一步增强
民主监督的实效。
5. 注意沟通与信息技术的关系
4.3.4领导激励
4.3.4.1激励的含义
激励就是运用各种刺激手段,唤起人的需求,激发人的动机,使人处于亢奋状态的过程。 4.3.4.2激励的原则
有效的激励应该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 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原则 2. 正激励和负激励结合原则 3. 按需激励原则 4. 差别激励原则 5. 公正原则
4.3.4.3激励的方法 1.物质激励 2.参与激励 3.目标激励 4.情感激励 5.需要激励 6.榜样激励 7.荣誉激励 8.信息激励 9.赏识激励
4.4领导能力
4.4.1领导能力的内涵及其基本条件
4.4.1.1领导力的含义
领导能力,就是领导者的个人素质、思维方式、实践经验、对领导方法的把握程度等影响具体公共领导活动效果的个性心理特性的总和 4.4.1.2发挥领导能力的基本条件
发挥领导能力需要有这样几个方面的基本条件:
1. 领导能力的发挥,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组织结构中进行。
2. 发挥领导能力,需要领导者明确组织的目标、责任与价值。 3. 发挥领导能力,离不开领导者的基本素养。
4.4.2领导能力的主要内容
4.4.2.1领导的创新能力
公共领导创新:就是公共部门为适应公共管理与环境的需要,与时俱进地转变观念与职能,探索新的方法与途径,形成新的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规范,全面提高公共领导效率,更好地履行政府职责的实践过程。
领导的创新能力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1.广阔的知识面;2.敏锐的问题意识;3.全新的思想观念4.良好的精神状态;5.敢于承担风险的胆识 4.4.2.2领导的战略思维能力
1.战略思维,作为一种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来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和领导艺术。
2.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内容 (1)战略洞察力和战略判断力 (2)战略分析力与战略综合力 (3)战略预见力和战略创新力 (4)战略统筹力和战略决断力 3.领导战略思维能力的培养 4.4.2.3领导的执政能力
1.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重要性
领导执政能力:领导通过执掌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能力。 2.制约领导执政能力发挥的因素
领导的执政能力与三个因素有关:(1)政府所具有的强制力;(2)政府存在的合法性;(3)政府合法性的来源
3.领导执政能力所包含的内容
4.4.3领导方式
4.4.3.1领导方式的含义 领导方式,是在特定环境中领导者采用的作用于被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具有策略性和指向性。 4.4.3.2领导方式的类型
领导方式大体上有三种类型:
1. 集权型领导方式 2. 民主型领导方式 3. 放任型领导方式
管理学家菲德勒的权变理论,该理论认为,一种具体的领导方式不可能到处都适用,有效的领导行为应随着被领导者特点的变化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关系可以用下式来表示: E=f(L,F,S)式中:E—领导的有效性;L—领导者;F—被领导者;S—环境;f—函数关系。即领导工作受到领导者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领导方式是领导者特征、追随者特征和环境的函数。
第5章 公共政策
5.1公共政策概述
5.1.1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
5.1.1.1不同视角下的公共政策 5.1.1.2公共管理视界中的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含义和范畴界定如下:
第一, 公共政策的性质是以政府等为代表的决策主体运用被赋予的公共权力区分社会利益
需求,协调社会利益矛盾与冲突的方略。
第二, 公共政策的主体是决策者,一方面,除了具体的决策个人外,还包括具体决策机构;
另一方面,除了政策制定层面的决策者外,还包括政策沟通、政策执行等过程中的次级决策主体。
第三, 公共政策的客体是政策问题和政策受众(政策目标群众)。
第四, 公共政策的范围,从横向上划分,主要包括经济政策、财政税收政策、环境政策、
教育政策、健康与福利政策、刑事司法政策等;从纵向上看,不同层级的决策主体的权限范围决定了相应决策的范围。
第五, 公共政策的目标直接指向公共政策制定者所领导者或代表的国家、社会或共同体的
利益最大化。
第六, 公共政策的核心是一种选择。
5.1.2公共政策工具
5.1.2.1公共政策工具研究的兴起 5.1.2.2政策工具的类型及其特点
依据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过程中政府介入的高低,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自愿性、强制性和混合性三种类型。 1. 自愿性工具
自愿性工具以不受或很少受政府影响为主要特征,期望中的任务完成是在自愿基础上进行的。自愿性政策工具包括:家庭与社区、志愿性组织和市场。 2. 强制性工具
强制性政策工具也被称为直接工具,强制或直接地作用于目标个人或组织,后者在响应措施时只有很小的或没有自由裁量的余地。强制性政策工具包括:规制、公共企业和直接提供。 3. 混合性工具
混合性政策工具兼有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混合性工具在允许政府将最终决定权留给私人部门的同时,可以不同程度地介入非政府部门的决策形成过程。 混合性政策工具包括:信息与劝诫、补贴、产权拍卖、征税和用户收费。 5.1.2.3政策工具的选择及其应用
5.1.3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
公共政策的研究主线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制定公共政策的主体的权力结构、权力运行机制与决策机制 2. 公共政策的过程与程序 3. 公共政策的内容与输出
5.2公共政策过程
5.2.1公共问题与公共政策问题
公共政策问题
泛指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 公共问题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是:公共问题促使人们行动,特别是向政府及公共部门表达,同时该问题又在特定政府权限范围之内,在特定时期被列入政府政策议程。 政策问题具有选择性、动态性和时效性。
5.2.2公共政策问题的确认与建构
5.2.3公共政策议程
5.2.3.1公共政策议程的含义
公共政策议程是由一定的政策行为主体提出并促进其最后确定,这一过程就是政策议程的建立过程。
5.2.3.2公共问题进入公共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 5.2.3.3公共政策议程建立的模型
5.2.4公共政策制定
公共政策制定是指包括从政策方案规划设计、政策形成到政策合法化在内的一系列步骤的过程,以政府为核心的公共机构是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体。 5.2.4.1公共政策制定的宏观流程 5.2.4.2公共政策制定的微观流程 1.确立政策目标
2.政策方案拟订、评估与抉择 3.政策合法化
5.2.5公共政策沟通
5.2.5.1内部沟通与外部沟通
内部沟通是决策系统内部的与决策相关的信息传播和交流,即组织内部通过各种现代信息载体和通信工具以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实现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外部沟通是决策系统内部与外部环境之间直接的或通过媒介间接进行的信息传播与交流。 5.2.5.2公众与政府之间政府沟通的途径及其障碍 1.政府与公众之间政策沟通的途径
沟通的信息流向,公众与政府间的政策沟通可分为如下三种类型: (1) 政策发布和信息分开 (2) 政策反馈和信息反馈
(3) 双向互动的政策沟通和政府回应机制 2.政府与公众之间政策沟通的障碍 (1)沟通的技术障碍 (2)沟通的心里障碍 (3)沟通渠道的阻塞
5.2.6公共政策执行
5.2.6.1公共政策执行的一般理论
“自上而下”途径:这一途径以“有限行政”为基础,以政策制定者为中心,认为政策执行是下层行政人员遵循既定政策方案与原则,完成政策的具体指令的过程。
“自下而上”途径:这一途径从确认执行网络组织成员的目标、战略、行动的差异及其联系出发,抛弃“自上而下”途径对政策制定与执行之间因果关系的预设,认为政策成败的关键是参与执行的组织及其成员的适当选择、协调与互动。 5.2.6.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及其矫正 1.公共政策执行失控
公共政策执行失控主要表现为:(1)政策敷衍。(2)政策附加或阻截。(3)政策抵制。(4)政策扭曲。
2.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矫正
矫正公共政策执行失控的措施主要有:(1)加强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组织建设。(2)提高公共政策执行者的素质。(3)强化对公共政策执行体系的监控。(4)促进公共政策执行的法治化和民主化建设。
5.2.7公共政策评估
公共政策评估是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政策过程的运行方式、效果、效益、效率和公众回应等进行绩效评估和价值判断的活动。
5.2.7.1公共政策评估的类型
5.2.7.2公共政策评估标准—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选择 1.关注政策效益与效果:以工具理性为主的政策评估。 2.关注政策价值效应,以价值理性为主的政策评估。
5.3公共政策分析
5.3.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与内容
5.3.1.1公共政策分析的含义 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分析是通过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分析方法来进行的,旨在认识政策形成原因、理解政策内容和价值、深化对政策过程的认知、研判和评价现有政策得失、寻求改进决策效率和质量的方法路径、改善公共政策运行效率和效能的一种研究方式和研究工作。
5.3.1.2公共政策分析的内容 1.对政策内容的研究 2.对决策过程的研究 3.对决策输出的研究 4.对政策的评估 5.对决策信息的研究 6.对决策过程倡导的研究 7.对政策倡导的研究
5.3.2公共政策定量分析方法
5.3.2.1确定型分析技术 1.线性规划 2.排队论
3.马尔可夫预测法 4.成本—效益分析
5.3.2.2随机型分析技术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公共管理学》王乐夫,蔡立辉(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