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柳江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图文

来源:网络收集 时间:2020-06-19 下载这篇文档 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或QQ: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宝丰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第一节 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地防御山洪灾害和减轻山洪灾害带来的损失,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山洪灾害,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避免群死群伤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本预案所称山洪灾害是指山丘区由于降雨引发的山洪、泥石流、滑坡等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损失的灾害。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是指在现有的防御洪水各种手段,包括各种防洪工程设施、非工程措施、可组织调用的人力、物力、财力等条件下,根据山洪灾害发生的客观规律、山洪灾害影响范围内的社会经济情况等,为减轻灾害损失而预先编制的防御方案、对策和措施,是各级防汛指挥部门实施指挥决策和防洪调度、抢险救灾的依据。

第二节 编制依据

本预案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等国家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布的有关法规、条例及规定。

第三节 编制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以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为首要目标,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人员伤亡,减少财产损失; 2.贯彻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防、抢、救相结合;

3.落实行政首长负责制、分级管理责任制、分部门责任制、技术人员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 4.因地制宜,具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第二章 基本情况

第一节 自然情况 1.河流分布情况

我县境内流域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里雍河、凤山河、王眉河、大渡河、逢吉河、水源河及大桥河共7条,随地势流入龙江、柳江和红水河,河流总长222.63公里,流域面积共1945平方公里(占土地面积77.7%)。

龙江河流经北部边界流山镇,柳江河流经北部边界洛满镇、东部边界里雍镇和白沙乡,柳江河在县境内长65公里。 北部的逢吉河,发源于流山镇新隆村,全长15.43公里,流域面积156平方公里,向北流入龙江;

中部凤山河发源于洛满镇龙怀一带,全长26.8公里,流域面积233平方公里,向东北流入柳江;大桥河发源于果朗、纳鱼、恭桐、

北弓等几条支流汇集而成,全长63公里,流域面积731平方公里,均向东在大桥汇合流入柳江。

东部的里雍河发源于穿山镇林寺村,全长18.8公里,流域面积102平方公里;王眉河发源于象州县马坪镇牛洞村,全长21.3公

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向北流入柳江。

西部的水源河,发源于土博镇甘贡村岜浪屯,县内长14.5公里,流域面积107平方公里,向南流入红水河。 南部的大渡河,发源于穿山镇六岩村,全长62.8公里,流域面积509平方公里,向南流入红水河。

全县境内有小(二)型以上水库共42座,其中:中型水库3座,小(一)型水库15座,小(二)型水库24座,山塘300余座。全县有1个流量以上的主干渠、引水渠总长157公里。

2.气象、水文条件、暴雨洪水特性

气象特性 宝丰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1958—2005年)平均气温为20.4°C,年总积温7487.0°C,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0.3°C,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5°C,无霜期达337天。多年平均降雨量1486.6毫米,最多达2448.2毫米(1994年),年降雨量1345毫米的保证率在70%以上,降雨时空的不均性和突发性,造成多雨季和少雨季区分明显,旱涝交替。我县汛期为4—9月。而5—8月这4个月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百分之七十,容易出现突发性大暴雨,山洪暴发,江河横溢,浸淹低洼田地作物等。

水文条件 我县境内的凤山河、逢吉河、里雍河、王眉河、大桥河、水源河、大渡河等均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水源河与大渡河属红水河水系;凤山河、逢吉河、里雍河、王眉河、大桥河属柳江水系。龙江河与柳江河年水位变幅可达20多米,一旦受上游洪峰影响加上本地又出现大暴雨,造成外洪内涝会直接威胁到流山、洛满、里雍、白沙等乡镇沿河、沿江村屯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由于大渡河口离柳江与红水河交汇处较近,会出现河水倒灌而会造成穿山镇五道、板塘以及思荣等村委的一些村屯遭受洪涝灾害。

暴雨洪水特性 我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部,属于石山丘陵地区,地形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表土浅薄。山洪暴发的主要特性是由于降雨,地表湿度容易饱和,一旦遭受大暴雨,很容易引起山洪暴发,具有来势凶猛、暴发快的特点。柳江的洪水成因主要由柳江流域暴雨径流汇流而成,常由峰面低槽、低涡、切变线等暴雨天气系统在干、支流上形成暴雨中心,暴雨同步机会多、强度大,雨区反复移动,使干、支流洪水洪峰遭遇、迭加,形成汇流,注入我县境内河段,极易造成洪水灾害。

3.地形地貌、地质构造与地层岩性、水土流失情况

我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53′—109°45′,北纬23°54′—24°33′,版图形状大致是向西南突出的扇形。其西北—南东向弧长约80公里,北东—南西向扇宽30公里多,柳江河与红水河的分水岭就处于这条弧带内。全县地势为西南高,标高300—600米,最高峰大仁山标高702米;东北次之,标高100—400米,最高的三佰岭标高473米;中部、南部地形较平坦,高程100—200米。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多样,以石灰岩岩溶地貌为主,境内石峰林立,丛峦叠嶂,孤峰平原与峰林谷地交错分布。县内地层岩性有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和第四纪系等地层岩性,其中石炭系地层岩性分布较广,遍及全县。岩性以硅质岩、硅质灰岩、泥灰岩、泥岩、砂岩为主。

我县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全县水土流失面积为369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4.7%,水土流失主要分布在穿山镇柳锰矿区、八一矿区及穿山、里雍、白沙、土博等乡镇的陡坡耕作区,进德、成团、百朋、里高等乡镇的取土、采石区。全县水土流失类型以面蚀、沟蚀为主,有少部分重力侵蚀。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肥力下降,土体结构变坏,危害水利工程,造成河道淤积,河床抬高。

第二节 经济社会情况

1.行政区划、人口数量及分布情况。全县有12个乡镇,127个村民委,1197个自然屯,11.13万户,53.7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5.8万人,占总人口85.23%。

2.本县内耕地面积、产业结构、国内生产总值及人均收入情况。全县耕地面积78.45万亩。2005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4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7.2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2.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76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67元。

3.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到2010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75亿元左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9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达3880元左右。

第三节 历史山洪灾害损失及成因 1.历史山洪灾害

山洪灾害是指由于受暴雨影响,山洪暴发而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危害。主要表现为沟、溪、河洪水泛滥并伴随山体滑坡、泥石流等。 多年来,我县发生过不少次的山洪灾害,对我县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造成了较大的影响。

1994年6月13日至17日,宝丰县连遭大雨和特大暴雨袭击,5天降雨量累计达454.2毫米,占年均降雨量的30.3%以上,加上柳江河水暴涨和红水河倒流(据观测记录,里雍镇柳江河水位涨到82米,比1988年“8·31”特大洪灾水位还高1.96米),全县13个乡镇普遍受灾,其中比较严重的有:里雍、白沙、穿山、里高、进德、流山、洛满等乡镇。据统计资料显示,全县受灾村屯919个,受灾户数46708户,受灾人口达22.1万人,其中受洪水围困13855人,民房被淹10495间,倒塌4525间,损坏房屋3637间。全县农作物受灾34万多亩。洪水损坏水库、水利灌溉工程、公路、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以及造成乡镇企业、畜牧水产业损失等等,全县因灾直接经济损失2.79亿元。

1996年7月中旬,柳江河上游地区连降大暴雨,局部特大暴雨,造成上游部分地区山洪暴发,柳江河水急剧上涨,洪水泛滥肆虐沿河地带,短短三天,洪峰就达到了92.43米(柳州7月19日晚19时),超过了“6·17”水位3.18米,也比历史记载的1902年最高洪

峰91.47米高出0.96米,形成柳州市本世纪以来的最大洪灾——“7·19”特大洪灾。受其影响,加上我县7月16—18日普降大—暴雨,全县13个乡镇均不同程度受灾,其中沿河的里雍、白沙、洛满、流山、穿山乡及发生内涝的土博乡的灾情尤为严重。全县13个乡镇、2个农场、4个林场、117个村民委(占总数的92%)、909个自然屯(占74%)、3.35万户(占31%)、17.9万人(占36%)受灾。农村房屋被淹8633户31402间,其中倒塌19658间(主房14260间),严重损坏5552间。农作物受灾46.78万亩,其中水稻13.45万亩(占水稻面积的53.2%),玉米4.73万亩(占59.9%),黄豆6.08万亩(占64%),花生5.2万亩(占66%),甘蔗9.97万亩(占45.4%),其他作物7.36万亩,减收粮食3.6万多吨。牲畜死亡2387头,家禽损失22.3万羽。学校被淹137所,校舍倒塌86间,造成危房460间。企事业单位被淹889个,水毁渠道261处15.78公里,电灌站受损36个,公路受损228处252公里。这次洪灾给我县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经市灾情核查小组核定,全县直接经济损失6.99亿元。

1998年6月16日至26日,我县13个乡镇普遍遭受暴雨袭击,平均降雨量502.2毫米,其中降雨量最大的白沙乡676.1毫米,里雍、成团、里高、福塘、洛满5个乡镇降雨量在500毫米以上,其余各乡镇也都在380毫米以上,致使全县13个乡镇形成洪涝灾害,国道322线柳邕公路里高镇内路段、县城至里雍、白沙、土博、里高、进德5个乡镇道路交通中断,电力电讯一度中断,全县农作物、房屋、水利设施、道路交通、渔业生产等损失惨重。此次灾害给我县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群众生活带来重大损失,据当年6月29日核实统计,全县13个乡镇127个村委4个居委会990个自然村屯50236户246705人受灾。全县农作物受灾面积26.6万亩,损失9193万元;畜牧业因灾死亡大牲畜258头、家禽13万羽、羊850只,损失共161万元;冲毁或淹没鱼塘2000亩,损失鱼类220吨,造成经济损失90万元;倒塌房屋1495间,损坏房屋4680间,造成经济损失1448万元;因灾造成学校校舍、供电及电讯设施以及企业损失等共计378万元。本次洪灾共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损失1.2631亿元。

2005年6月19日至21日,我县各乡镇普降暴雨,全县平均降水量254毫米,其中里雍镇降水量达544毫米,加上受柳江上游洪

峰影响,我县境内出现了河水暴涨、山洪暴发、山体滑坡。全县受灾人口24.6万人,被洪水围困群众28340人,紧急转移安置24287人;农作物受灾面积28.5万亩;受淹房屋85961间,其中倒塌民房2795户2820间、损坏民房5602间、倒塌校舍27间;洪水损坏水库9座,损坏灌溉设施共545处;公路被毁10条共78公里、桥梁被毁4座、涵洞被毁12道;水产养殖业有12135亩鱼塘受灾,112个养鱼网箱被毁;供电、电信等基础设施也不同程度地遭受水毁损失。这次洪灾造成我县直接经济损失约1.3894亿元。

从1994至2005年这12年间,我县就出现过上述4次较为严重的山洪灾害,由此可见,我县山洪灾害发生频率之高和造成损失之

严重。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不断完善防御预案,落实各项具体措施,认真做好防御的各项准备工作。

2.山洪灾害的成因

(1)我县山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是诱发山洪灾害的基本条件。我县山区乡镇的地形地貌类型较复杂,变化强烈,特别是山地面积比例大,地貌活跃,高差起伏大,对洪水组合汇流产生显著影响,常造成严重的山洪灾害。

(2)复杂的地质结构是加剧山洪灾害的重要因素。从我县山区的地质看,多数山峰岩石裸露,表面支离破碎,土壤土层薄,蓄水能力差,汇流时间短,受地形、水流切割作用明显,容易形成具有较大冲击力的地表径流,极易导致山洪暴发。

(3)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在主汛期的5—8月,我县范围内,几乎每年都会有一次或几次强降雨过程,高强度暴雨是发生山洪灾害的直接原因。

3.山洪灾害特点

我县山洪灾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暴雨山洪出现频率高,季节性强。5—8月是我县的主汛期,也是我县山洪灾害的多发期。多年来的较大山洪灾害都集中在6—8月,给山区乡镇的基础设施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危害。

(2)暴雨山洪出现区域性明显,易发性强。在我县2504平方公里土地面积中,山地、丘陵地占到70%以上,一旦出现强暴雨,极易形成具有冲击力的地表径流,导致山洪暴发,造成江、河(沟)水横溢,沿江、沿河(沟)的乡镇及地势低洼的村屯极易出现洪涝灾害。 (3)山洪来势凶猛,成灾快。我县山区山高坡陡,溪河、沟、谷较多,山洪汇流快,无数条山沟、溪流汇集的洪水来势凶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下游,往往几个小时成灾受损。

(4)山洪破坏性强,危害大。山洪灾害常常瞬间成灾,猝不及防,山洪造成河道改道,公路中断,耕地受淹,河堤冲毁,良田被毁,房屋倒塌,严重毁坏基础设施。

(5)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大。山洪灾害往往对山区的水利、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渠道、水坝、河堤等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甚至把群众几十年的建设成果毁于一旦,水毁工程修复难度很大。

第四节 山洪灾害防御现状 1.防灾非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我县在抓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落实,加强监测预报、预警和组织人员安置转移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和薄弱环节:

一是山洪灾害防御缺乏有效的监测预警设施和手段。受经济水平所限,目前很多地方重点山洪灾害危险区的监测站点严重不足,对局部降雨的预报精度不高,对山洪灾害的发生与预测不够准。

二是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和组织体系还不够完善。有些乡镇山洪灾害防御责任制不够落实,组织体系不够完善,还没有形成各有关部门分工合作、运转顺畅的防御工作机制。

三是不少乡镇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可操作性不强。目前在已编制预案的一些乡镇,由于对当地暴雨特性、地形地质条件、山洪灾害分布规律等方面的研究不够,对危险区的划分不够准确;对预警程序、预警信号、联络人、转移避险路线、安置办法和地点等关键环节考虑不周全、不够精细、可操作性不够强,需进一步完善。

四是防灾意识淡薄,自防自救能力低。一些山洪灾害多发区,仍有不少群众不同程度存在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

五是破坏生态环境,加重了山洪灾害。山区群众建房普遍缺乏规划,一些房子建在冲沟边、山脚下或陡坡下、甚至建在行洪河道范围内,一旦山洪暴发,房子首当其冲;还有如乱挖河床,阻塞行洪通道,乱砍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修路、采矿等人类活动也不同程度地加剧了山洪灾害。

2.防灾工程措施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县现有的水利工程(包括水库、泄洪沟渠等)已基本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防洪、排涝、抗旱、农田灌溉工程体系,不仅为我县抗御水旱灾害、保障经济社会安全,促进工农业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保护水土资源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在近几年来的防汛、抗洪减灾工作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县防灾工程措施现状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特别是与有效应对我县频繁的水旱灾害的需求相比,基础设施仍然十分薄弱,还存在着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一是全县42座水库大部分是建成于上世纪50至70年代,普遍存在建设标准低、施工质量差,经过几十年的运行,现已处于病险老化高发期,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尽管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加快了水库除险加固进程,但是,由于几乎每年都有不少水库发生水毁,产生新的病险因素,特别是由于资金原因,我县一些溢洪道遭水毁的水库至今尚未得到修复,不但直接影响水库运行能力的正常发挥,甚至反而成为我县防汛安全的隐患;

二是河道和泄洪水道、渠道淤积严重,泄洪能力明显下降。由于历年来受暴雨冲刷而造成水土流失或引发局部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大量泥沙沉积于河道中,造成了河道及排洪渠道的泄洪能力严重下降。

三是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第三章 危险区、安全区的划分

第一节 划分原则

危险区是指受山洪灾害威胁的区域,一旦发生山洪、泥石流、滑坡,将直接造成区内人员伤亡以及房屋、设施的破坏。危险区一般处于河谷、沟口、河滩、陡坡下、低洼处和不稳定的山体下;安全区是指不受山洪、泥石流、滑坡威胁,地质结构比较稳定,可安全居住和从事生产活动的区域。安全区是危险区人员的避灾场所。安全区一般应选在地势较高,平坦或坡度平缓的地方,避开河道、沟口、陡坡、低洼地带。

根据区域山洪灾害的形成特点,在调查历史山洪灾害发生区域的基础上,结合气候和地形地质条件、人员分布等,分析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类型、程度及影响范围,合理划分危险区、安全区。

第二节 “两区”基本情况

各乡镇根据山洪灾害可能发生的程度和范围,划分出危险区和安全区。收集、整理并填写好危险区的基本情况。(详见各乡镇预案及附表3)

1.危险区基本情况

我县山洪灾害危险区范围有12个乡镇,48个村委125个自然屯,13170户,共55078人,总面积合为55.63平方公里。具体划分情况如下:

里雍镇:里雍、基田、龙江、龙团等4个村委13个自然村屯1520户6300人,危险区面积7.47平方公里; 白沙乡:大电、王眉、水山等3个村委8个自然村屯746户3429人,危险区面积2.58平方公里;

穿山镇:竹山、高平、穿山、根伦、思荣、五道、板塘等7个村委17个自然村屯3964户14737人,危险区面积20.22平方公里; 进德镇:白山、四连、沙子、进德、搓山、三千等6个村委16个自然屯166户803人,危险区面积2.15平方公里; 百朋镇:五九村委3个自然村屯215户860人,危险区面积1.1平方公里;

三都镇:三都、觉山、博艾、三加、三都居委等5个村(居)委以及中心小学、三都二中共7个自然村屯3212户14754人,危险区面积10.91平方公里;

里高镇:板六、龙南、里高居委、果郎等4个村(居)委27个自然屯1400户5600人,危险区面积2.95平方公里; 流山镇:新艾、广荣、正兰等3个村委5个自然村屯273户共1260人,危险区面积0.8平方公里; 洛满镇:顶建、露南等2个村委9个自然屯836户3669人,危险区面积3.85平方公里;

成团镇:北弓、甘塘、六道、龙山、两合、渡居村等6个村委8个自然村屯508户2406人,危险区面积1.87平方公里; 土博镇:西朗村委2个自然村屯40户120人,危险区面积0.13平方公里;

拉堡镇:思贤、拉堡、黄岭、塘头、基隆、木罗等6个村委10个自然屯290户1140人,危险区面积1.6平方公里。 2.安全区

汛前拟定好安全转移地点、路线、安置地点,汛期必须经常检查,如有异常应及时修补或改变路线。有关安全区情况请详见各乡(镇)

《山洪灾害防御预案》及附图5。

第四章 组织指挥体系

第一节 组织指挥机构 1.县级组织指挥机构的构成:

(1)宝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县指挥部)统一领导和组织全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县指挥部成员单位及名单见《宝丰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调整充实宝丰县防汛抗旱指挥部成员的通知》(江政办发〔2006〕15号)。县指挥部办事机构设在县水利局。

(2)宝丰县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指挥机构下设监测、信息、转移、调度、保障等5个工作组并组建一个应急抢险队。

监测组:由国土资源局牵头,建设、水利、交通、气象、乡镇政府等部门(单位)的各一名领导组成,国土资源局局长任组长,联系电话:7212122。监测组负责监测辖区雨量,水利工程,危险区及溪沟水位,泥石流沟、滑坡点的位移等信息。

信息组:由水利局牵头,县指挥部办公室、国土、气象、电信、广播电视、乡镇政府等部门(单位)的各一名领导组成,县水利局局长任组长,联系电话:7212177。信息组负责对气象、水文等部门各种信息的收集、整理分析,掌握暴雨洪水预报、降雨、泥石流、滑坡、水利工程险情等信息,及时为县领导指挥决策提供依据。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柳江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柳江县山洪灾害防御预案 - 图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下载失败或者文档不完整,请联系客服人员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77cn.com.cn/wenku/zonghe/111065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Copyright © 2008-2022 免费范文网 版权所有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 邮箱:tiandhx2@hotmail.com
苏ICP备16052595号-18
× 注册会员免费下载(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册会员下载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