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概述
一、语法的继承与发展
? 在语言各要素中,语法的稳定性最强。 ? 例子:
丁卯卜,王大获鱼。(《卜辞通纂》749片) 语法也有变化 例子:
“河杀我?不我杀?(殷墟文字乙编5406)。”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二、词类
? 词类是词在语法上的分类。
? 汉语词类划分的标准有三,主要标准是词的语法功能,次要标准是词的形态和词的概括意义。 ? 语法功能包括一能不能充当句子成分 。 ? 词的形态,既指构形形态,也指构词形态。 ? 词的概括意义,是指一类词的类别意义 。
名词
? ? ?
人和事物的名称。
主要特点:不受“不”“将”这些副词修饰,却能受“美”“好”这些形容词修饰。 功能:在句子结构中作主语、宾语和判断谓语,也可以作定语。
动词
? 标志活动变化的。
? 特点:大多数能带宾语;能受副词修饰。 ? 功能:作谓语、述语。也能作其他成分如主语
形容词
? 标志性质状态。
? 特点:能受一般副词的修饰或少数副词的补充,而不能受副词“勿”等的修饰。 ? 功能:作谓语、述语、定语,也能作其他成分,如宾语。
数词
? 标志数目。
? 特点:既不受副词修饰,也不受形容词的修饰。 ? 功能:修饰名词表示数量,修饰动词表示动量。
量词
? 标志单位。
? 先秦没有普遍使用表示个体单位的量词。借用盛器名词或表示手段的动词充当,甲金文中使用名词表示个体单
1
位的结构。
? 功能:一般要与数词组成数量结构使用。
副词
? 表示行为变化、性质状态的进程、范围、程度、估计判断、否定等。 ? 特点:跟动词、形容词组成偏正结构。
? 功能:作修饰、限制成分,作动词、形容词中心语的状语,有时也作补语,有时也作判断谓语中的修饰成分。
代词
? 指代名词或其他词的。 ? 特点:指代作用。
介词
? 作用是介绍,即把表示人、事物的结构介绍给表示活动、变化、性质状态的结构,进行修饰、限制。
连词
? 用来连接词或词组的。
? 连接的各部分一般是同性质的。
助词
? 关于“者”“所”词类的界定
? 王力:认为是特殊的指示代词。(王力一册,辅导281-283) ? 许嘉璐:助词。
? 思考:他们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语气词
? 附着于某一句子(或前或后)配合语调表达语气的
叹词
? 封闭词,总是单独成句,不与其他词组合。
三、实词虚词的划分
? 划分标准
? 传统说法:实词只指名词、动词、形容词其他都是虚词
? 一般教学上的说法: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虚词:副词、介词、连词、语气词。 ? 教材:副词归入实词
四、词组
? 1、主谓结构:由被陈述和陈述两部分组成,被陈述部分叫主语,陈述部分叫谓语。
? 2、述宾结构:由活动、变化部分和被这活动变化支配、影响及与之关涉的部分组合而成,活动变化部分叫述语,受支
配影响及关涉的部分叫宾语。
? 3、述补结构:由活动变化、性质状态部分和他的补充部分组合而成。被补充部分是述语,补充部分叫补语。 ? 4、偏正结构:由修饰、限制部分和被修饰限制部分组合而成。被修饰部分叫中心语,体词性中心语的修饰成分叫定语,
2
谓述性中心语的修饰成分叫状语。
? 5、平列结构:两个或两个以上性质相同的部分按平等关系组合而成。 ? 6、同位结构:由指同一人、事物的两部分组合而成。
? 7、连谓结构:由两个动词或动词性部分按非平列关系组合而成。 ? 8、虚词结构
五、句子
? 单句和复句
? 复句:平列、承接、进层、选择、因果、条件、转折。
课后练习
? 教材130
句 法
? ? ? ? ? ? ? ? ? ? ? ? ? ? ?
句式是指句子结构的各种形式 。
1、根据谓语性质,可以把句子分为判断句、叙述句、描写句。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 蟹六跪而二鳌。
2、根据谓语的组织形式,可以把句子分为名词谓语句、动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主谓谓语句。 明天国庆节。 谁? 你有课吗? 下雨了。 这儿真好。 真妙! 他个儿真高! 哎呀!(叹词句)
3、根据句子的语气来分,可以把句子分为陈述句、疑问句 、祈使句、感叹句。 蜜蜂在酿造甜蜜的生活。 今天星期六吗? 咱们快走吧。 这棵树好高哇!
? 4、根据有无否定词,可以把句子分为肯定句、否定句.
判断句
? 【教学内容】介绍判断句的定义,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的表达功能
等内容。
? 【目的要求】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特点,并能在文言文具体文句中辨认判断句,加以准确的今译。
一、判断句的定义
? 定义 :判断句是根据谓语的性质给句子分类得出的一种句型,一般是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作谓语,对事物的属性作出
3
判断,即说明某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
? ? ? ?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王,人君也。
3、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4、夫庆赏赐予者,民之所喜也,君自行之;杀戮刑罚者,民之所恶也,臣请当之。
? 王力: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 ? 现代汉语把判断句列入“动词性谓语句”。 ? 思考:判断句和名词谓语句是否属同一个概念?
? 1、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圆。 ? 2、蟹六跪而二鳌。
? 3、审视, [ ]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 4、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理解判断句需要注意
? 1、 语义上不表示判断的句子不是判断句 ? 例如:“蟹六跪而二鳌。”
? “永州之野产异蛇,[ ]黑质而白章。” ? 2、动词谓语句不是判断句 ? 例如:“颍考叔为颍谷封人。” ? “夫执舆者为谁?
? 王力:“为”字不是系词,而是动词。本义是“做”,表示动作行为的意义很广泛。由于它在某些句子里具有某种引伸义,
使我们能够译成现代汉语的“是”字。这种用“为”字作谓语的句子是叙述句,而不是判断句。(只有当主语和谓语指称同一事物时,才是判断句)
二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特点
?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和现代汉语不同,一般不用系词“是”,而是用名词性谓语直接表示判断。在句子的末尾,常常可以
加上语气词“也”加强判断句的肯定确认语气。
? 例如:“南冥者,天池也。” ? “是社稷之臣也。” ? “主爵都尉汲黯是魏其。” ? “是岁,元和四年也。”
? 1、“此是何种也?”(《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是战国时期的用例。
4
? 2、“是是帚彗,有内兵,年大孰。”(《马王堆三号汉墓帛书》)这是汉代的用例。
? 王力先生说:“汉语真正系词的产生,大约在公元第一世纪前后,即西汉末年或东汉初年。”又说:“但是,系词在判断
句中起经常作用,系词句在口语里完全代替了上古的判断句,则是中古时期的事。在这个时期,系词句有三大标志:第一,它摆脱了语气词?也?字,?是?成为一个必要的,而不是可有可无的系词。第二,系词?是?字可以被副词修饰。第三,系词?是?字前面加否定副词?不?字,在口语里代替了上古的?非?”。(汉语语法史194-197页。商务,1989年)。
三、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 (A)用虚词“者”、“也”相呼应表示。 ? 1、主语,谓语+“也”。 ? “贡之不入,寡君之罪也。” ? 2、主语+“者”,谓语+“也”。 ? “南冥者,天池也。” ? 3、主语+“者”,谓语。 ? “虎者,戾虫。”
? 1、“诸葛孔明者,卧龙也。” ? 2、“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 3、“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 4、“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 5、“其质非不美也。”
? 4、主语,谓语。 ? “赵,秦之深雠。” ? (B)用副词表示。 ? “是非君子之言也”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梁父即楚将项燕。” ?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吾乃梁人也。” ? “是皆秦之罪也。” ? (C)用判断词“是”表示。 ? “龟者是天下之宝也。” ? “余是所嫁妇人之父也。”
? “天子识其手书,问其人,果是伪书。”
5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古代汉语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