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线路、路面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方案Ⅰ的优点:本路线充分利用了有利地形,工程量小,路线比较顺畅,经济上优于方案II,技术经济指标合理。
方案Ⅱ的缺点:工程量较大,而且填挖出现很大的不平衡,造价太高且穿过乡村。从经济上,工程上,造价上,国防上选择了方案Ⅰ。 3.5.3、结论
本次设计采用方案Ⅰ作为设计方案。
方案选择的优劣直接影响着道路工程造价和运营服务效果,要有广阔的视野和经济头脑,做到不漏掉任何一个可能的路线方案,在做方案比选时,要不断深入认识,要敢于否定自己已有的方案,在任何时候要对影响因素进行全面调查分析,反复比较论证,集思广益,加深方案比较深度和广度努力提高路线设计方案比选论证水平。
在路线设计时,应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多方面的因素,进行全面的权衡分析,得出最佳方案。
因本人经验和能力所限,所选方案不一定是最佳方案,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老师批评指正,以提高设计水平。
3.6、 设计依据
根据所给的参数,由规范查得此路段的设计车速为100km/h。是山岭重丘地形的一级公路。整个路段纵坡不得高于5%。为排水的需要不得低于0.5%。道路车道数为4道,路基宽度为26米,行车道宽16.5米,停车视距110米。所有的设计根据《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工程技术标准》进行。
本次路线设计根据设计任务书,参照张雨化主编的《道路勘测设计》,邓学均主编的《路基路面工程》,《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公路路基设计规范》,《测量学》等参考书进行设计。
3.7、 平面定线
3.7.1、定线任务:
按照已定的技术标准,在选线布局阶段选定的路线带的范围内结合细部地形、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平、纵、横三方面的合理安排,确定并通过实地定出道路中线的确切位置。 3.7.2、定导向线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 杨厚波 - 9 -
在地形图上,仔细研究路线的布局阶段选定的主要控制点间的地形、地质情况、选择有利的地形,拟定路线各种可能走法。根据等高间距h=2.0米,选用平均坡度i=5%,按a=h/i计算等高线间平距,a=2/5%=40米,在地形图上即2cm,用圆规从A点开始放坡,通过调整,接近B点越近越好。连接个等高线上的点,分析研究这条折线和避让地物,以及工程艰巨的情况,从而选择出应穿或应避让的特征点作为中间控制点,连接各点,作为该路线的导向线。 3.7.3、修正导向线
参照导向线定平面线,注明平曲线半径,量出地形变化特征点桩号和地面标高,绘制纵断面图,参考地面线,设计理想纵坡,量各桩的概略设计标高,在平面试线各桩的横断面方向上点出与概略设计标高相应的点,然后看这些点的连线是否具有理想纵坡,半填半挖,为修正导向线,在修正导向线的横断面图上,用路基模板逐点找出最经济的或起控制作用的最佳路基中线及其可活动的范围,这些点的连线是一条有理想纵坡,横断面上位置最佳的平面折线,即二次修正导向线。 3.7.4、定线
在二次修正导向线的基础,以点连线,以线交点,以转角控制导向线方向,以交点之距离最后落实交点位置。先定直线,后定曲线。定直线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大多数经济点为原则,截弯取直,综合平衡确定。初步定出JD1,JD2。定完直线,然后定曲线,根据技术设计标准进行设计。
一级公路的技术标准:
平曲线的最小半径:极限最小半径250米,一般值400米。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值120米,最小值85米。 同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6v=480米。 反向曲线的最短直线长度不小于2v=160米。
在进行曲线设计的同时,如不能满足技术标准,可调交点的位置,可调整转角的大小等因素来达到要求。
3.8、 纵断面设计
3.8.1、设计任务
纵断面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根据汽车的动力特征,道路等级,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以及工程经济性等,来研究起伏空间线几何构成的大小及长度,以便达到行车安全迅速、运输经济合理及乘客感
审核:陈果元
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线路、路面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觉舒适的目的。 3.8.3、技术标准
根据任务书,设计一级公路,需满足下列要求: ①最大纵坡为6%时,最长坡长为600米 ②最短坡长150米 3.8.4、设计步骤
①准备工作:在绘图纸上绘制地面线,按比例标注里程桩号和标高本设计横向比例为1:2000,纵向比例为1:200。
②标注控制点,如路线的起点,终点等,找出经济点。
③试坡:在已标出的控制点,经济点的纵断面图上,根据技术指标选线绘图,结合地面起伏变化,本着以控制点为依据,照顾多数经济点为原则,在这些点间进行穿插与取直,试定出若干直线坡,本次设计用5%、4%、3%、1%等坡度试坡。
④调整:对初定坡度线平抬、平延、延伸、缩短或改变坡度值,使填挖方大体平衡,在调整的过程中,还需要考虑平曲线空间的位置问题,尽量在竖曲线的端点落在平曲线上的缓和段内。 ⑤核对:对一些重点断面,需要检查是否填挖过大,坡角落空或过远问题,以免来得急调整。 ⑥定坡:逐段把坡度值、变坡点桩号和标高确定下来。
⑦设置竖曲线:根据技术标准,平纵组合均衡等确定竖曲线半径,计算竖曲线要素。3.8.5、纵断面图见图纸。
3.9、纵断面设计
公路横断面的组成和各部分的尺寸要根据设计交通量、交通组成、设计车速、地形条件等因素确定。在保证必要的通行能力和交通安全与畅通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用地省、投资少,使道路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
横断面设计与纵断面、平面同时进行,修正导向线,最后定纵横端面设计时根据平面线形以及路基的宽度而定,由纵断面设计确定设计高程,在平面设计中可以知道各整桩及曲线上的特殊桩号的横断面地形。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确定各曲线段内的超高和加宽值而确定横断面路基的宽度,边沟以及截水沟,边坡的设计。有横断面图可知填方和挖方。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 杨厚波 - 10 -
(1) 本次设计为4车道路面,行车道宽16.5米,硬路肩每边3米,土路肩为0.75米。路 面横坡为2%(行车道),硬路肩和土路肩为3%,全路宽为26米。路拱采用抛物线形。因为平曲线半径均大于250,故不需设置加宽段。曲线超高采用绕中分带边缘旋转,最大横坡为10%,取区段内加宽按比例过度。详情请见路基横断面设计表。
(2)排水沟的设计:本次排水沟为梯形排水沟,设计沟底宽为0.6米,高为0.6米。在设计中,应考虑排水沟的平面位置、空间位置,平面应顺直,纵向同样设置纵坡,并且在一些地段设置集水槽引走雨水。
(3)当地面坡度大于1:1.5时,全填路堤或半填半挖路堤地面挖成阶梯形,宽2米,2%的坡度向内倾斜。
3.10、边坡设计
本次边坡设计参照有关设计资料及设计任务书,考虑边坡稳定以及排水来安排设计,由于设计该公路位于山岭重丘地区,较大的降水以及地形的陡峭都对其影响很大,故应谨慎处理。
挖方一级边坡的采用1:0.75,两级边坡的一级采用1:0.5,二级采用1:0.75比例来挖土,坡面采用矿料保护和水泥喷桨防护,增强边坡的稳定性,同时在一些特殊地带可采用植物防护,如种草、铺草皮、植树等。
填方路段采用1:1.5的比例来填土,坡面同样采用加固措施,最大限度地有利于路基的稳定。
审核:陈果元
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线路、路面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3.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 :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 11 -
设计: 杨厚波序 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数 量 备 注 一 基本指标 1 公路等级 级 一级 2 计算行车速度 Km/h 100 3 交通量 辆/d 9840 4 路线长度 Km 2292.898 5 平均每公里交点数 个 0.872 6 平曲线最小半径 M 800 7 平曲线占路线总长 % 34.949 8 直线最大长度 M 612.166 9 最大纵坡 % 0.792 10 最短坡长 M 600 11 竖曲线占路线总长 % 24.083 12 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 次 0.872 13 竖曲线最小半径 M 8300(凹) 14 路基宽度 m 26 15 土石方数量 1000m33 300.668 审核:陈果元
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线路、路面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第 四 篇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 24 -
设计: 杨厚波 审核:陈果元 路基及排水
成都至重庆高等级公路(8标段)线路、路面初步设计 设计说明书
路基及排水设计说明
4.1路基设计
4.1.1路基设计原则
路基的最小高度是在满足路基设计洪水频率的要求以及路基本身所需要的稳定条件下,结合地形、地质、地下水、地表水及气候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的。路基的设计标高为路基中心线标高。
4.1.2、边坡
路基的边坡坡度为1:1.5,路肩的坡度为3%。
4.1.3、加宽与超高
平曲线半径较大,不需要加宽。超高方式采取绕中分带边缘旋转,超高的过渡一般在回旋线或圆曲线全长范围内进行,本路段所采用的超高值均2%。
4.1.4、路基防护工程
路基防护主要是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条件及填挖情况分别进行处理。路基设计荷载为汽车超-20级,挂车-120级。
4.1.5、本路线位于山岭重丘区:为合理利用这些土石方,要做到堆放这些土石方的各
项准备工作及堆放区的排水系统,以防止水土流失。路基取土采用规划取土坑集中取土的方式进行,在取土完成后,要注意将取土场整平,以便美化环境及合理利用土地。在路线经过耕地路段,一般在坡脚处设置梯形水沟,以节约耕地。
4.2 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4.2.1、路面排水
为了防止水流冲刷路基边坡,路面一般采用集中排水,即在路堤直线段两侧和超高段内侧设横披直接排水。对于路堤路段,水直接排进排水沟,而对于路堑路段水直接排往边沟,为了及时排出路面结构内部水,在土路肩下设置了PE防渗层,防止水下渗影响路基,甚至导致滑坡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届道桥专业毕业设计 设计: 杨厚波 - 25 -
现象
4.2.2、路基排水
本标段排水系统自成体系,不与农田灌溉设施相兼并,路基水经边沟或排水沟排入河流或池塘中,全标段没设平坡,纵坡均>0.3%,所以路基排水畅通。
路基排水主要有梯形边沟排水、梯形排水沟排水等主要形式。为减少公路占用土地,路堤坡脚排水沟采用浆砌片石梯形沟,山坡对路线汇水较多的路堑地段采用梯形截水沟。为防止水
土流失,坡脚设排水沟,将水引入河谷或池塘。整个路基排水形成了排水系统。
4.2.3、路基排水施工
1). 填方路段路基施工,要在填高50cm的护坡道开挖两侧的边沟,并水泥砂浆砌片石加固,
以防止地表水侵入路基填土。
2). 挖方,过水段设置漫水天桥或者倒虹吸防止水流冲刷路基。
审核:陈果元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道路总说明(完整) - 图文(3)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