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2011年9月首秦1号高炉炉身上部
炉墙粘结与处理(讨论稿)
1 前言
2011年8月下旬因连续边缘气流管道及炉顶喷水雾化失效引起炉身上部炉墙粘结,粘结物约重50余吨。经9月6日至9日的处理与恢复,获得成功。期间历经的顽固悬料、双铁口喷吹、特大塌料均为开炉以来所未见。认真总结这次处理的经验与教训,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2 炉墙粘结的判断
其一,8月下旬顶温明显分叉,频繁出边缘管道,恢复困难; 其二,8月30日9: 00左右16段东南方向水温差变化较明显,由之前的4.5℃下降到1.6℃,之后温差一直保持在1.6℃左右。 由此判断炉身上部炉墙出现粘结。
3 炉墙粘结情况
2011年9月1日8:20 1号高炉计划检修,停风后打开炉喉人孔,发现炉喉下部炉墙从东南到东北部有粘结物。 3.1 粘结物形状及质地
粘结物最高位臵在炉喉钢瓦下沿往上半米处,粘结物上部较厚,下部稍薄,最厚处在距钢瓦下沿以下2米处左右,厚度约1米。炉墙
西北部钢瓦下沿处也有少许粘结物,粘结物较薄,面积较小。
停风期间用钢钎对粘结物进行清理,仅能捅掉其表面松软的粘结物,下面大部分比较硬的粘结物无法处理掉。判定是铁质粘结物。
图1 9月1日西北部粘结情况
图2 9月1日东南部粘结情况
东北十字测温大杆。 东南十字测温大杆。 钢瓦下沿。 料面。雷达显示深度4.50米。 图3 9月1日东南部粘结较厚部位 3.2 应对措施
针对9月1日发现的粘结现象,制定了以下措施; 3.2.1 减少16段水箱东侧冷却水流量(吨/小时): 水箱号 减量前 减量后
3.2.2 东部的3#风口由直径Ф130mm改为Ф150mm,意在增加该方向的煤气量,对粘结物进行冲刷;
3.2.3 检修完送风后降料面到6米,促使粘结物脱落;
3.2.4 更换炉顶打水喷头,关闭4#打水管东南侧水管,减少此部位打水量,防止粘结物增大;
1# 5.1 3.6 3# 6 3 5# 6 3 8# 5.1 2.6 9# 7.2 4 11# 7.2 4 13# 7.2 4.5 3.2.5 采取一定措施控制好气流,稳定炉况,争取全风富氧操作,力争日产量2800吨以上,通过提高冶炼强度将粘结物冲刷掉。如果高炉顺行状态良好,日产量能保持2800吨以上则对炉墙粘结物暂不处理;如果炉况顺行不稳定则9月6日降料面后停风处理粘结物。 3.2.6 处理方案:用液压镐接长钎头从炉头人孔伸入炉内直接将粘结物打掉,或采用炸药爆破将粘结物炸掉。
送风后经过2号恢复,3日4日打出了日产2900吨以上的产量,是3月2日高炉失常以来最高产量。这期间十字测温显示中心不正,偏东北,最高点在十字测温西北方向大杆的第三点。炉况总体表现平稳。但是5日出现管道,恢复较难,遂决定6日停风处理。
6日降料面到8米(雷达料尺,计划降料面到7.5米)。停风后发现结厚现象比9月1日有发展。
图4 9月6日东北部粘结较厚部位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事故案例 一高炉炉墙粘结及处理 - 图文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