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关系到货币需求函数与其相关的解释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会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生较大的波动,也就是说在某一时间,某一点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是否能用在另一时间或地点的货币需求估计上,只有当货币需求函数本身稳定时,它才可能有较强的理论实践意义。
关于这个问题,那美国做为分析,通常将1974作为一个分界点。在此之前货币需求函数是相当稳定的。经济学家卡尔布伦纳和阿伦梅尔泽证明,即使是30年代那样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政治,经济和社会都高度不稳定的这样一个时期所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函数,也都能很好的预测美国战后的货币需求。
但是自从1974年开始,传统货币需求函数对货币需求的预测都出现了系统性误差。从1974年到70年代末,传统货币需求函数预测出来的货币需求量持续高于实际的货币存量,而且偏差不断的扩大。哥德菲尔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货币失踪现象”。然而正当经济学家为此苦思冥想的时候,从80年代初期开始,货币需求又出人意料地出现了反常的上升,这同样也是传统货币需求理论无法解释的,这些问题一致表明货币需求函数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传统货币需求函数难以解释70年代中后期的货币需求,经济学家们开始寻找新的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形式,这种努力主要沿着两个方向展开:首先是对货币进行新的定义,由于70年代以来金融创新的飞速发展,导致出现了大量的金融工具,如货币市场存款账户,货币市场共同基金股份,隔夜回购协议等虽然没有包括在传统的货币定义中,但是由于其高度的流动性使得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于货币的需求。就好比持有大量可随时变现资产的银行不必持有太多的超额准备金一样,拥有这些金融工具的人们,也不需要持有太多的货币,因为当他们需要货币的时候,只需要将这些具有高度流动性资产卖出即可。按照这种推理,那么使用一种能够将上述几种,甚至更多金融资产包括在内的货币定义,然后找出这种货币与相关变量的关系,也许就是更为适合的。事实上,今年来M2需求函数确实比M1更稳定一些。但没有人敢保证这种稳定性可以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因为金融创新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人们的预期。
另一种办法是在原有的货币需求函数中加入一些新的可能会影响货币需求函数的变量,从而避免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可能会遗漏一些重要的解释变量,可惜的是这方面还没有得出令人满意的结果。
总之,自从70年代中期以来,传统的货币需求函数已经变得相当不稳定,经济学家也未能在寻找到新的稳定的货币需求函数,这就对货币需求函数在实际操作中的有效性提出了质疑,同时也对货币主义理论构成了挑战。
(三)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
15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各国的货币流通速度数据中大致可以总结出这样一个规律,那就是在经济繁荣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上升;在经济萧条时期,货币流通速度下降。也就是说货币的流通速度是顺周期变动的。这一现象和凯恩斯主义观点是吻合的,因为按照凯恩斯的理论,货币需求同利率成反向的关系,而利率又是顺着经济周期变动的,所以货币需求同经济成反向关系,也就是说货币流通速度表现出顺经济周期的特征。
然而,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也可以对货币流通速度顺经济周期波动做出合理解释。因为货币需求是有持久性收入决定的,而在繁荣时期,持久性收入的增长慢于现期的增长,因而货币需求的增长慢于国名收入的增长,货币流通速度也就上升或加快上升;反之亦然。这样一来,货币流通速度就表现出顺周期的特征。
因此,就这一点而言,双方并没有分出高下。但是从长期的数据来看,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观点还是受到了挑战。以美国为例,在1915年至1950年之间的35年,货币M1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0.1的有9个年份,而货币M2的收入流通速度变化率的绝对值超过0.1的有8个年份。特别是在大危机期间1931-1932年,M1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达0.181,M2的收入流通速度下降也达0.16,货币流通速度的急剧下降,表明这一时期货币需求急剧上升。
这些情况表明,将货币流通速度视作一个随时间缓慢变化的量是缺乏现实依据的,将它看做一个常数就更加不科学了,尤其是在一个经济高速发展或者剧烈波动的时期。人们应该用货币需求来解释货币流通速度,而不是反过来。
结论
只要还有人的存在,那么就会有经济行为,那么货币就不会消失,很显然的一点,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是越来越复杂的,从贝壳,羊皮,铁,铜,金,银到纸币,各种债券,金融衍生品等等,今天的货币发展已经远远超出了古人的想象,货币变得越来越不稳定,货币将是永恒,然后一个人的存在是有限,用有限的时间去研究无限事情很显然是徒劳的,如此一来似乎是悲观的,但是相对于永恒货币,人类经济学家的存在却是稳定的,所有或伟大或渺小的货币研究者们,在他们所存在的时代里,贡献出自已的
16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研究理论,为我们调控经济献上可供参考的理论,这便是一件造福他人的事情。货币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然而微观到对它研究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看到是人类智慧的动人光芒。
参考文献
[1] 易纲.吴有昌.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
[2]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1998b:<<美国30年代经济大萧条对中国的启示>>,<<战略管理>>1998年第三期
[3]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宏观组,2012a:<<寻求多重经济目标下的有效政策组合>>,<<经济研究>>2011年第2期
[4] 陈涛.利率市场化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分析[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2,f2):13-18。 [5] 樊明太.金融结构及其对货币传导机制的影响[J].经济研究,2004,(7):8—12。 [6] 王小平.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J].西部金融,2010,(1):18—20。 [7] 谢平.中国货币政策分析:1998—2002[J].金融研究,2004,(8):15—18。 [8] 易纲,王召.货币政策与金融资产价格[J].经济研究,2002,(3):24—29。 [9] 傅殷才主编:《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年版,第160页。 [10] 傅殷才:《新保守主义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94年版,第70一87页。
[11] 米尔顿·弗里德曼:《资本主义与自由》,商务印书馆2004年版,第214、57—58、44、45页。 [12] 《“货币主义大师”弗里德曼逝世》,《上海证券报)2006年11月18日。 [13] 布鲁斯·考德威尔:《哈耶克评传》,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第192页。
17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致谢
经过两个星期的努力终于完成了这片论文,在这里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易纲的《货币银行学》,这本书给了我很大的启示,也让我的相关知识得到了很好的补充。另外,我要特别感谢的我指导老师—xxx,他及时的提醒我要尽快完成论文,以免对毕业早成影响,督促我要抓紧时间,如果不是老师的电话监督,或许论文根本无法及时完成。同时学校的图书馆里的丰富资料,尤其是电子阅览式的万方数据平台,给我提供了大量的参考资料,给予我的非常大的帮助,很感谢学校在数据库上的投入,为学生带来了很大的学术帮助,图书馆的宝贵学习资源,让学生们受益匪浅,最后我还要特别感谢刘君怡同学,在论文资料编辑上她给予了我至关重要的指导,这次论文格式的编辑,没有她是不能这样完美的。
这次论文的经历是一次非常宝贵的人生体验,同时也对我的知识做了很好的回顾,并且也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感谢老师们的辛勤付出和学校对于毕业生的重视,老师们认真负责的态度,是我踏入社会前必须学习的,感谢在学校四的学习生活,感谢老师们的辛勤栽培,感谢有同学们相伴的青春岁月,谢谢你们!
18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5)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