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可以说明利率上升会使每一既定风险预期报风险预期报酬率上升,所以机会曲线的斜率将增大。同样表明利率同货币的投机性需求成反向关系。
托宾的研究弥补了凯恩斯有关于货币投资性需求的不足,其中最大的贡献在于,将风险这一重要因素加入到货币需求的分析中来,这全新的突破了以往经济学家单纯的预期报酬率来考虑资产选择狭隘视野。
以上所有的论述都强调了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所以它们进一步的论证了货币流通速度不是一个常数的论点,从进一步的证实了货币数量论的不可靠性。
三 货币主义
1956年在对货币数量论的一片讨伐声之中,弗德里曼带着他的新作——《货币数量学说——新解说》站了出来,从而标志着现代货币数量论的诞生,与之伴随的也是一个冉冉升起的宏观经济学派——货币主义学派,它的出现对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构成了有力的挑战。
(一)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弗德里曼延续了凯恩斯等人将货币视为一种资产的观点,从而把货币需求当做财富所有者的资产选择行为来研究。与凯恩斯不同的是,他没有用债券来代表货币以外的所有金融资产,从而把资产选择的范围局限在货币和债券之间,弗德里曼吧债券,股票,以及各种实物资产都做为可代替货币的资产,将资产选择的范围大大的扩大,并从中得出了与凯恩斯主义者完全不同的结论。
10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财富所有者以货币这种资产形式持有财富的愿望受以下几种的因素影响。 首先就是财富总量。在现实生活中财富很难估算,所以必须用收入来代替。但是弗德里曼认为,用一般的现期收入来衡量财富是有缺陷的,因为它会受到经济波动的影响,因此弗德里曼提出要用持久性收入来衡量,即消费者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所能获得的平均收入,利用这一变量可以排除一些暂时性的干扰因素。
其次是财富在人力与非人力的比例上划分。所谓的人力财富主要是指个人的谋生能力。由于人力财富在向非人力财富转化的时候受社会制度的转化而局限在很小的范围之内,所以人力财富流动性很低,而不像债券,股票那样随时都可以出售。因此,人力财富在财富总额中所占比重较大的财富拥有者试图通过拥有较多的货币来提高资产的流动性,因为货币是流动性最高的资产。弗德里曼认为,人力财富占财富的比重是影响货币需求的重要因素。
第三是持有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它包含两个部分:首先是银行为支票存款支付的少量利息;其次是银行为支票存款提供的种种服务,例如自动为存款人交水费和电费等等。
第四是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也就是持有货币的机会成本。它包括两部分:首先是利息收入,其次是资本利得。
最后,其他因素。如财富所有者的偏好等等。它们在短期内被视为不变的。 通过上面对分析,弗德里曼最终得出了货币需求函数:
M1dp?f(Yp,W,r,r`,r``,?,u)pdt P
其中:
M P表示实际货币需求
Yp表示实际持久性收入,用来表示财富 W表示非人力财富占总财富的比率 r表示货币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r`表示债券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债券的资本利得。 r``表示股票的预期名义报酬率,包括股票的资本利得。
1dP?pdt表示商品价格的预期变化率,也就是实物资产的预期名义报酬率;
U表示其他影响因素
11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1dP?pdt, 在上述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中,Yp,r与货币需求成正比例关系,r`,r``,W
与货币需求成反比例。
虽然同是从资产选择的角度来考虑货币需求的,但是弗德里曼与凯恩斯有着完全不同的结论。首先,凯恩斯只是考虑了货币与生息资产之间的选择,而弗德里曼的范围则要广得多,它不仅包括了货币和债券,还包括公平和实物资产。其次,弗德里曼没有想凯恩斯那样将货币视为预期报酬率为零的资产,而是把它当做随其他资产预期报酬率的变化而变化的量。这两点的分歧,是他们对货币需求函数的看法大相庭径,并且使他们对货币对其他经济变量的影响过程有着本质的区别。
(二)现代货币数量论
首先,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函数暗含着货币需求对利率不敏感的的结论。因为利率的变动往往是和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的。当利率上升的时候,银行可以从贷款汇总获得较高的收益,所以希望吸收更多的存款来放贷,所以当利率不受限制时,银行通过提高利率来做到这一点,当利率有限制时,银行通过完善服务来竞争存款。由于影响货币需求的是货币和其他资产之间相对预期报酬率的高低,所以当货币的预期报酬率和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同向变化时,货币需求就将保持不变。
弗德里曼人为货币和其它资产的预期报酬率是同向变化的,所以主要影响货币需求的因素是持久性收入,即是:
M?f(Yp)P
这意味着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因为持久性收入的变换是缓慢的,它不向利率经常上下波动。
其次,弗德里曼认为货币需求函数是稳定的,不会发生大幅度位移,所以货币需求与其影响因素之间保持着稳定的关系,这样就可以利用过去数据估计出来的货币需求经验公式来估计未来的货币需求,这与凯恩斯有着很大的不同,凯恩斯认为货币需求函数因人们对安全利率看法的改变而发生位移。
于是可以直接导出,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因为在货币市场均衡的条件下,有交易方程式可知:
YY? V=M/Pf(Yp)
12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从式子中可以看出,当货币需求是稳定的,可预测的,那么货币流通速度就是稳定可以预测的。然而只要是货币流通速度是稳定的,可预测的,那么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的时候,将货币流通速度代入交易方程式,就可以估计出名义国名收入的变动。因此,货币供给决定名义国名收入这一货币数量论的观点仍然能够成立,弗德里曼对它进行了全新的阐述。
现代货币数量论与传统货币数量论有两点显著的区别:第一,货币流通速度不再被假定为一个常数,而是一个稳定的可以预测的变量。第二,它否定了传统货币数量论所认为的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的状态,从而当货币供给发生变化的时候,实际国名收入保持不变,价格与货币供给发生同比例的变动,而认为短期内实际国民收入伴随货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至于变化的幅度的大小,以及导致价格水平变化的幅度的大小,要视其他条件而定。
弗德里曼的货币需求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存在明显的分歧,长期以来双方展开了持续不断的争论。
四 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的验证
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之间存在着尖锐的对立,要对这些这些对立面做出合理的评价,光从理论出发是不够的,因为双方从各自的理论角度来看都是符合逻辑的,所以我们很难判断出孰优孰劣,必须结合事实,与实际生活进行对照,看谁跟贴近现实,这样便涉及到经验研究的内容,由于经济学大多研究对的是现实问题,有注重经验研究的传统,自20实际中叶以来发展出了一套就社会科学而言有较为完善的经验研究方法,尤其是计量经济学,利用这套方法我们可以对经济理论进行验证。
凯恩斯主义和货币主义的货币需求理论的分歧可以归结为三个问题: (1)货币需求对利率是否敏感? (2)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如何? (3)货币流通速度的稳定性如何?
上述的三个问题不仅涉及到货币需求理论本身,而且还牵涉到货币对经济的作用,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相对重要性,以及货币政策具体操作时的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
(一)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
13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3届本科
对这一问题较早进行研究的是詹姆斯托宾,他将货币分为交易余额和闲
置余额,并且利用1922年到1941年间美国经济资料证明,利率确实和闲置金额成反向关系,托宾由此推论货币需求对利率是敏感的。但在后来进一步的研究当中,托宾发现交易性需求同样受利率影响。
货币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同时也被货币主义者经验研究所证实,例如阿伦梅尔森曾利用美国1900至1958年的有关数据,对货币需求函数进行回归:
ln
wMP=a+blni+clnp
wMlnP,lni,lnp分别代表实际货币余额,利率和实际非人力财富占的对数形式,式中
a,b,c则分别为待估系数,他发现货币需求对利率非常敏感,而且非人力财富比嫌弃实际收入和持久性收入更能有力的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
另外一位货币主义者,英国经济学家大卫莱德勒利用1892到1960年间的美国数据对下面函数形式进行了回归:
lnMP=a+blni+clnY
ln式中
MP,lni,lnY分别代表实际货币余额,利率和持久性收入的对数形式,他同样
发现利率对货币需求有十分明显的作用,但他认为该式子更适合描述货币需求,也就是说,持久性收入是一个比非人力财富更有力的解释变量。
上述的结果表明,货币需求是否对利率敏感这一问题上,凯恩斯主义是更符合现实的。但是货币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性是否会无限增大,以致于出现流动性陷阱,导致货币的供给量完全不能影响名义收入?答案是否定的,因为按流动性陷阱的假设,当利率水平极低时,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将比正常情况下高处非常多,甚至变得无限大。但是莱德勒和其它一些经济学家都证实,当利率下降是,并没有出现货币需求利率弹性增大的趋势。莱德勒曾将美国1892至1960年的资料分成两组,一组是利率高于平均值的年份,另一组则是利率低于平均值的年份,并且分别估计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结果发现二者的偏差微小到不具有任何统计学上的意义,因此流动性陷阱在此予以推翻。
(二)关于货币需求函数的稳定性
14
百度搜索“77cn”或“免费范文网”即可找到本站免费阅读全部范文。收藏本站方便下次阅读,免费范文网,提供经典小说综合文库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的比较分析(4)在线全文阅读。
相关推荐: